卓潤華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管前中學 福建 尤溪 365116)
初中時期是學生數學能力培養關鍵時期,數學教育的作用是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初中數學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模型思維培養,讓學生利用模型思維應對各種學習中的問題。提高解題質量和解題效率,直觀化、簡單化數學知識,使學生形成數學知識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效果和質量,達成數學教育目標。
數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課程,當前初中數學教育仍有許多教師以及學校存在教學目標不統一、不明確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數學教育效果,不利于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現代教育視角下,核心素養教育成為了追求[1]。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邏輯思考與數學思維培養。初中時期,數學需要確立教育目標。當前不少教師并沒有把握教育目標,不明確的教育目標影響了初中數學教育效果,影響了初中數學教育有效性。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枯燥的教學方式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學生無法表現出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面對新課改推進以及核心素養落實要求,初中教育,需要使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多元人才。不能只培養會考試不會使用知識的學生,應關注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質,做好素質建設,創新教育理念和模式[2]。將科技化、信息化方法用于數學教育,與學生展開積極溝通,交流學習心得和經驗。應轉變思路,提高教學效率,為社會輸送自主性強、能應變、會思考的學生。
2.1 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眾所周知,傳統數學教育模式為,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的演講,學生在臺下默默的跟著記筆記。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非常少,學生學習十分被動[3]。這樣的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態度、積極性的培養。予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足夠重視,才能迎合時代發展要求。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角色,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體現以生為本原則,做好教學設計以及環境氛圍的營造,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保持平等自由交流關系,學生才能形成求知欲望和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開放環境中學習與思考,和教師保持密切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2.2 提高教育有效性。過去教學的時候,教師是課堂主人公,教師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學生沒有充分掌握知識。傳統單調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建設,教師不考慮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理解效果。初中階段,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師需要和學生保持互動、溝通,交流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態度。在師生關系變化的同時,學生漸漸意識到了學習樂趣,形成了學習欲望和主動性,能夠提高教育效果。
3.1 創新模式。為向社會輸送能力優質人才,初中數學教育中,教師需要表現出對提高數學教育效率足夠重視所有數學教師都應不斷探索,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新課改視角下,初中階段教師需要順勢而為,調整教學模式,體現學生課堂主人公地位,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初中時期,數學教師需要按照學生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使用差異化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比如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需要按照學生參差差異講解知識。面對x2-4=0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先選擇移項,得出x2=4,就能得到答案x=±2.面對不同學生,教師需要提出不同難度的要求。能力差一些的后進生,只需要計算出正確答案即可,能力優秀的優等生,則要在寫出答案的同時,列出計算技巧和過程,實現不同學生能力的培養目標。
3.2 打造情境提高學習效果。數學教育的時候,需要教師做好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教師中,組織學生深入閱讀,做好材料的解讀和研究,并在最后歸納總結。實踐期間,調整教學節奏,營造活躍課堂氣氛。在密切的師生互動與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初中時期,建模教學需要將解決問題的各種條件歸納為數學模型,之后求解數學模型,并將答案代入問題。教育中,教師需要明白,數學本就是一門源自于生活,最后應用于生活的知識。數學模型在生活中的使用可以服務生活,創建數學模型的時候,需要根據生活情境創設,才能培養學生模型思維,使學生意識和理解如何在生活中使用數學模型技巧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是一門對學生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培養十分有用的課程,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影響重大。教師教學的時候,需要做好知識體系的合理性設計。為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創新教學思路是必不可少的過程。教師應組織學生走進生活,感受數學模型思維的應用意義,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以致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