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管前中學 福建 尤溪 365116)
教育過程實際就是互動過程、引導過程、思考過程的結合。學習期間,學生發現問題,并說出自己的猜想與理解。之后根據自己的想法搜集資料,提出自己的認知和驗證,最后總結結果,完成知識學習。過去,很多學生第一步就出現問題,沒有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使用問題導思法可以改變這種情況。教師提出問題以后,學生思考知識關聯性。學生能夠因此形成問題敏感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1.1 學生沒有主動學習意識。新課標視角下,很多教師一直使用以生為本原則教學,但效果并不是很好。學生在多年的學習中,已經習慣于傳統模式,過度依賴教師,失去了自己學習的能力和意識[1]。教學期間,看似學生自己學習,但學生卻遲遲沒有進度,最后又變成了教師主導學生學習,學生被動學習模式。
1.2 教師能力有限。新時期背景下,我國教育多次改革,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學理念和手段,為教師教學提供理論層面的支持。可是因為有些教師的能力比較差,沒有學習能力,也不主動學習[2]。所以沒有掌握先進教學技術。教師仍在使用過去的方式,或淺嘗輒止各種教學方法,沒有理解各種先進技術的教育精髓,無法保障教學質量。
2.1 培養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熱情。初中時期學生心態開始變化。在學生認知深度不斷增加的同時,學生養成了個性素養。學生經常被各種事物第一印象所吸引,最終深受影響。使用問題導思法,教師設立巧妙的問題,學生第一時間接觸問題,并受到沖擊。學生產生了問題解決想法和訴求,學生擁有了探索和質疑的態度[3]。
2.2 提高教學效果與效率。使用問題導思法,對教師要求很多。教師需要提前認真備課,準備各種問題與教學內容。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須假設推理,預設問題,做好一切準備工作。有了這樣的過程,教師才能不斷提高自我與學習,最后提高教學能力。此外問題導思法還能促進師生交流與互動,創建良好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 開發思維展現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問題導思法鍛煉效果非常好。學生在問題學習中,能夠充分鍛煉和展現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在探索中意識到了自己的學習不足和優勢。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3.1 導入中使用。眾所周知,問題導思法的核心就是問題,用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和學習,讓學生產生探究真相的想法和欲望。課前導入是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能夠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學習內容。教學中問題導思法的使用屬于適用且巧妙的配合,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達成高質量學習目的。
比如二次函數知識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其形式、特點與含義。教師需要提前設置多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研究,自主探究和總結二次函數概念、意義。教學前,先在黑板上繪制矩形,之后在旁邊寫出問題:第一個問題矩形周長40厘米,請問面積能不能是100平方厘米,如果不是100平方厘米,75平方厘米是對的嗎。第二個問題,假設矩形的長為X厘米,面積是Y平方厘米,二者是否有關系,有關系的話請寫下關系。第三個問題,觀察自己寫的關系式,簡化后得出什么特點。
學生看到問題的時候,展開了思考。第一個問題中,如果是正方形,則邊長為10厘米,面積正好為100厘米,如果長是15厘米,寬是5厘米,則面積是75平方厘米。第二個問題的時候,需要思考,學生最后得出的是Y=X(20-X),最后一個問題中學生簡化公式得出的是Y=-X2+20X,學生意識到,這是二次方函數。隨后教師引出概念,就能幫助學生建立深刻理解。
3.2 情境教學。教育中,教師使用情境教學可以創造良好氛圍。使用問題,創建疑問、設計平臺,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問題導思法和情境教學,讓學生走進問題和情境。
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雞兔同籠,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雞兔同籠畫面,并提出一共有35只雞和兔,腿數94,問各有多少只雞、兔。此時學生就會在思考中發現可以設雞為X,兔35-X,之后就能計算出答案。
數學教育中,問題導思法的使用擁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能夠賦予課堂充分的魅力,提高數學教育活力。教師靈活使用問題導思法,讓學生在思考中探索,研究和分析,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知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