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麗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 東營 257500)
如何能夠通過數學文化促進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是目前小學數學教育者研究的主要課題。因此,教師需要將數學文化與小學數學教學緊密融合,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真實內涵提供幫助。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是其最為關鍵的組成,其存在可以使學生形成穩定的學習基礎。所以,教師將數學史合理滲透于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發展過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并對學生整體認知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需要對相關時間工具起源及發展等進行講解,并對古代計時工具進行介紹,使學生深刻了解到這些工具一直發展到至今。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將教學中合理融入數學史,為學生明確時間概念提供幫助,促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更加熱愛學習數學。
很多數學知識都蘊含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且不同學科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可以互相滲透和融合,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可以將豐富的生活實際合理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滲透數學文化,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行全面地培養,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合理運用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千克、克、噸”相關的知識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對不同物體所具有的重量有明確的了解,掌握基本概念,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活動,通過讓學生掂一掂書包等物品的重量,讓學生對“輕”與“重”這兩種概念產生強烈的感知,然后指導學生應用專門的重量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準確重量,并且要讓學生明確不同物品的重量單位。運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數學文化進行深入的感知。
在數學發展中計算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時計算也是最令學生頭疼的學習內容,如果能將數學文化合理融入到計算中,可以使學生對計算的發展有更加明確的了解和認識,減少計算的困難性。以“四則混合運算”為例,在這一章節中涉及四則運算的符號,并且計算定則眾多,教師為了豐富學習內容,增加數學學習趣味性,需要將文化融入其中。教師可以從遠古時期開始向學生講解多種不同的計算文化,對遠古時期人們的感受有進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相關學生講解結繩和刻痕計數,使學生對計算體系在我國數學文化中的發展有清晰的了解,最后教師還可以對古巴比倫人運用簡單符號計算的方法進行介紹。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將計算文化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促進計算活動趣味性的提升,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幫助。
抽象性強是數學的主要特征,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時會感覺非常吃力,如果教師仍然采取以往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會制約學生的思維。而數學文化涵蓋整個數學發展歷史,可以對數學思想底蘊進行準確地揭示,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圖形教學非常關鍵,其可以對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性質進行合理地引導,運用這些性質順利解決存在的問題。為了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地提升,教師需要將數學文化滲透到圖形教學中。以“圖形與幾何”為例,這一章教師需要對幾何圖形的性質向學生進行講解,當講解到圓形時,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故事,比如教師可以運用簡單的語言介紹蛀蟲哦寧國在之計算圓周率的故事,使學生可以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了解興趣。接著再過渡到圓的幾何性質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比如可以對中國傳統剪紙進行展示,并告訴學生這些在設計時都充分運用了“圓”,依托這些內容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對課堂進行全面的優化,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數學文化的合融入,可以使課堂教學范圍得到進一步的延伸,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幫助,同時數學文化的滲透也可以使課堂充滿人文氣息,更加具有情趣,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刻意識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針對數學文化展開進一步的探究,選擇更加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需要,從根本上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