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娟
(江蘇省泗洪朱湖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板塊式教學的基本內涵指的是將小學數學涉及范圍比較大的教學部分,這包括學科中“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等進行區分,也可以將知識涵蓋范圍比較小的部分進行融合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方面,老師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如學生學習核心、性質和目的等多方面老師,可以將一節或多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劃分為幾個明顯緊密相連的小課。根據我國有關的教育文獻顯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模塊都都可以傳授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那么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技能是否可以得以有效學習,以及是否可以為學生積累數學經驗等多方面的問題都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實踐更清楚地顯示了板塊式教學思維:一是板塊式教學必須瞄準課堂教學的靶心—教材中必須巧妙地闡明數學知識的要點和難點。二是過程板塊式教學,在過程板塊式教學過程中,需要保證數學知識的邏輯發展是符合現實教學活動的。也就是說,在數學板塊式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劃分,幫助學生獲取每個知識模塊的數學知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質量,對于促進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1]。
2.1 教學設計思路。在小學數學板塊式教學設計中,“自由、協作、探索”是老師教學的主線和作為資源重組教材的基本前提,設計思維遵循“四要素”,以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反思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教材結構需要突出重點,這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專注于語言信息、邏輯聯系和價值觀,以及對材料的詳細解釋。在這方面,就要求老師能夠合理設計教學思路,在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教學,當然,在此過程中,還需要老師能夠給學生最大的思想結構空間,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這對于后期老師的教學過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推動力量。由此可見,老師的教學思路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保障,這需要老師不斷對教學思路進行探索,進而找到符合學生學習過程的教學結構,并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質量。
2.2 課堂教學實施。在課堂教學實施期間,板塊式教學設計的模塊需要老師能夠更多的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推理和銜接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具體實現方法板塊式教學主要有:第一環節:理,即整理、梳理。操作辦法:①看書回顧。在準備課程材料的前一天讓學生回顧本模塊中獲得的知識,并記錄每項知識的學習過程或結論。②初建網絡。在這方面,第一步,老師需要建立知識關系,以制作知識網絡的示意圖,以及繪制、排序、標記等方法來組織相關知識。③梳理困惑。注意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混淆點。第二環節:議,即討論、交流。操作辦法:①同桌互看。讓主動參與課堂并積極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找到新的學習思路。②找找優劣。學生在進行討論后,可以在全班分享學生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長處和短處。教師及時總結,然后通過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并給予學生相應的反饋。③小組討論。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有效的分析知識的內在關系,改進知識結構,交流經驗和思想結構。第三環節:導,即指導、引導。操作辦法:①針對指導。老師在全面了解學生成績的基礎上,選擇或分享具有代表性材料來讓學生進行學習在這方面,老師可以選擇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為做啥提供有效的交流,讓學生對于知識和實踐點有更好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技能。②典型引領。由于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模塊教學難度較大,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③滲透數學思想、數學文化。根據實際情況和數學教材以及材料,將基本數學文化和數學思想置于考核指南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數學能力。第四環節:練,即練習、拓展。操作辦法:①即時練習。在結合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中,老師適時設計練習和考核,整合重要復雜知識,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平臺。②針對練習。制定有針對性的練習以找出學生差距,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③綜合練習。在綜合訓練方面,老師尤其要注重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結合、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技巧的結合、論證思路和數學文化的充分實踐設計和改進。第五環節:思,即反思與總結。操作辦法:①關注學習方法。對于老師來說,不僅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需要不斷關注學習方法上的改變,來促進課堂的有效性。②追問學習效果。老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對于后期老師開展教學活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保障。③檢討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是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理解基本的數學思想,以及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進步反饋來評估的。在這方面,就需要老師能夠針對教學目標不斷進行改進,竟然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2.3 教學評價反饋
2.3.1 “理”環節,密切跟蹤調查,觀察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展現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立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3.2 “議”環節,在這個環節,老師需要通過了解學生在互相溝通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成果那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評估。通過有效的討論,老師不僅能夠更加有效地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和老師之間增加必要的溝通,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
2.3.3 “導”環節,在這個環節,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技巧,來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2.3.4 “練”環節,在這個環節,需要老師能夠通過聯系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3.5 “思”環節,在這個環節,不僅是對于老師,對于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對于促進整體的教學效果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2]。
總的來說,小學數學板塊式教學有效地將“自主、協作、研究”的理念引入數學教學課程中,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未來,老師就需要抓住小學數學板塊式教學的重點,并進行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