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娟
(江蘇省泰興市實驗幼兒園 江蘇 泰興 225400)
幼兒處于人生發展的啟蒙階段,這個時期良好的教育對于他們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幼兒都有“好玩”的天性,這就決定了在幼兒園教學中,游戲教學方式是其主要的教育模式,讓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探索這個世界,學習相關知識,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幼兒園教師在創新應用民間游戲時,應該具有一種“深挖意識”,挖掘出游戲背后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根據幼兒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出適合他們的民間游戲,注意全體幼兒的參與性和安全。
民間游戲是主要是流行于兒童、少年和成年人之間的游戲,其中有些游戲經過逐漸的發展和完善成為了競技項目或者一種民間藝術。但是也有一些游戲隨著時代的發展缺乏相應的更新,玩法單一、難度大、危險性高,不適合幼兒直接進行玩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應該適當的改變游戲的內容和難度,將其設計成符合幼兒玩耍的游戲。同時在創新時要充分保留民間游戲中的精華部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激發他們對于民間游戲的興趣。
例如,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運動類游戲“跳橡皮筋”這類民間游戲時。由于幼兒年齡尚小,缺乏一定的節奏感和身體協調能力,這個游戲對于幼兒來說難度較大。教師就可以降低這個游戲的難度,并且替換一部分的游戲內容。先讓幼兒通過邊唱兒歌邊做動作進行協調性練習。比如說利用“上山打老虎”這首兒歌讓幼兒進行練習,在唱“一二三四五”的時候要求幼兒跟著相應的數字伸出不同的指頭,唱“上山打老虎”的時候將兩個手握拳,并且做出捶打胸口的動作,“老虎沒打到”就將雙手張開,然后做擺手動作,最后“打到小松鼠”要求幼兒跳起來輕輕拍打一下自己。有環節出錯的幼兒要為其他幼兒表演一個小節目,可以是唱歌也可以是講一個故事。經過這種跟隨兒歌做動作的練習,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然后在相應的跳皮筋游戲時,也讓幼兒跟隨著音樂的節奏來進行跳動。或者是踢毽子游戲,幼兒無法進行這個游戲的正常操作,教師就可以改變它的游戲規則。讓幼兒在毽子在懸掛一根繩子,在開展踢毽子游戲時,讓幼兒拿著繩子去踢毽子,既保證了幼兒的安全,也鍛煉了他們的平衡和運動能力。[1]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幼兒園教師在創新相應的民間游戲時,要積極的發現其中可以添置教育內容的地方,讓幼兒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比如,在進行“擊鼓傳花”這個民間游戲時,可以將一張紙作為游戲中的“花”,在這張紙上寫上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題或者之前學過的字,當鼓停止后,“花”傳到誰的手中,誰就要回答上面的問題,要是回答正確,游戲繼續。要是幼兒沒有回答正確就要為其他幼兒講一個小故事,然后可以選擇去當“敲鼓的人”。通過這樣一種將教學知識融入到民間游戲的做法,既激發了幼兒參與到游戲中的積極性,同時也幫助幼兒進行了知識的鞏固。[2]
民間游戲誕生于民間,其中不乏有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游戲,這些游戲可以很好的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他們的社會性。讓他們在游戲中理解什么是感恩、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合作,游戲中蘊含著教育和娛樂的雙重作用,這才是民間游戲在幼兒園創新應用中最重要的部分。比如說“老鷹抓小雞”這個游戲,可以讓幼兒當母雞和小雞,幼兒園教師當老鷹,讓扮演母雞的那個幼兒保護其他的“小雞”。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知道母親的偉大,即使面對強敵明知道打不過,也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同時,這個游戲也鍛煉了幼兒的團體協作能力,每位幼兒都可以參與到這個游戲中,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讓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內容更加豐富。[3]
綜上所述,民間游戲是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幼兒園引進民間游戲已成為一種趨勢,在未來也會不斷發展。所以,幼兒園教師在引入幼兒園游戲教學時要適當的進行革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變其難度和相應內容,幫助幼兒更好的通過游戲去認識和探索世界。同時,教師要注重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性,合理的制定游戲內容,保護幼兒安全,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