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廟橋小學 江蘇 常州 213167)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元素來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新課程標準和品德教育中提到,在教學教育中,班主任需要給學生創建優良的學習狀態,并且在日常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品格、素養和性格的教育,從而促使學生全方位的發展。班主任是學生在校時期重要的監護人,背負著教導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任務。所以對學生開展健康教學是每位班主任應該做到的職責和任務。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保證每位學生的心理健康環境,并且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健康地茁壯成長。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教育中,依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解析,并且給出相應的對策和方案,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從而養成學生健康全面的品格和素養。
在傳統教學的方式下,班主任關注的重點都是學生的成績,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即使是開展心理課堂也僅僅是當作敷衍領導的任務,在課堂上的教育是寥寥無幾,敷衍了事。當學生出錯時,往往會用到說教的方法來講述學生犯錯的地方和如何解決問題之類,這種的教學方式雖然會有一些效果,但是卻嚴重地妨礙到學生的心理健康發育。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班主任形成一種懼怕感,與班主任進行交談和互動時將會產生困難。相反,班主任也會無法了解學生內心思想,并且幫助學生處理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標準是相反的[1]。
例如:在語文教育中,有著許多的文章和內容大多都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其中都包含著眾多的心理健康要素。部分班主任擔任語文班主任的工作,就可以從語文課本教學中入手。利用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納書本中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部分,將其思想理念滲透到其中。在學習“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女媧補天”之類的課本內容時,班主任就可以將課本中的人生的偉大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進行延長。在完整了解完課文內容之后,班主任就可以讓學生討論對偉大人物勇于奉獻的想法,使學生在滲透性教學中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與世界觀,并讓學生熏陶品德和培養健康積極的信念和觀念。因此,教師通過滲透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通過相關的課文內容,能夠明白故事背后所講出來的社會道理,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項目各管理課堂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們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更好地對課文內容進行質量實行自,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學生身處的學習氛圍及心理環境不能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活動。滲透性的心理健康主要的原則在于給學生供應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促使學生心理的茁壯成長。所以有趣、歡樂、舒心的班級環境,能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收斂自己的行為和語言習慣,并推進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職責。正處在學習階段的學生都想得到班主任的關心與照顧[2]。作為一名班主任,應該需要站在學生的視角對班級進行改善和變動,并且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照顧。在建立公平、友善的關系中,讓學生在民主的班級管理中提升能力,并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例如,班主任可以設計出一個關于心理實踐活動:給每位學生都發放一朵小紅花,并利用多媒體來展示百花齊放的視頻課件,對畫面中的場景進行簡述:“大家都知道,小花需要經過摧殘才能綻開出美麗的花朵。手中的小花就代表你們自己,我們應該怎樣才能讓自己開放出美麗的花朵呢?”播放視頻,讓學生感覺到自然環境的聲音和創造良好的環境。并引用海倫凱勒的故事,讓學生閉上雙眼體驗沒有光明的環境下,主人公是如何克服眾多困難,讓學生學會如何用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困難。然后,教師可以再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示盲人學校的學生是如何運用盲文進行學習的,讓學生們能夠深刻地了解到盲人看不見字體,既需要通過盲字來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而且還需要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與他們相比,我們的學習就輕松了很多,讓學生們能夠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意識,在遇見困難的時候,一想到那些看不見和聽不見的人就,會將心比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樹立起堅強的信仰和理念,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最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人員主動與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一旦發現他們的學習狀態有一定的偏差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到本工程學生們展開溝通,疏導他們的心理,為他們帶來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育學生良好的行為舉止和健康的品格,并且推進綜合素養的進展,從而讓學生可以快樂地茁壯成長。為此,學生的心理教育不能作為一門簡單的理論課程。需要通過讓學生親身體驗并接觸到日常的生活當中道德行為,才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在這過程中采用滲透式的教學方式來給學生創立良好的道德素養。在實施心理健康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要主動地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的活動內容,貼近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互相幫助。
例如,曾經班級在學校的同意下,帶領學生開展了一次特殊教育學校的服務實踐,讓學生深入到特殊兒童的生活中。在實踐中,學生學會接受殘疾兒童,關愛特殊兒童,學會與自閉癥兒童互動。本次實踐讓學生懂得了關愛的比較性,懂得了自己本身有多幸福。在滲透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中,能夠幫助學生創建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每一小組的成員表演一個節目,為殘疾兒童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愛心,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同學們的心意。小組成員通過精心地排練自己的節目,可以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意識,對幼弱兒童產生同情心理,樹立更加正確的價值觀念。最后,在德育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在此次特殊教育學校的服務實踐活動中的感受,讓學生們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價值氛圍。
從現有的教學形式來看,很多家長和教師過度地重視學生們的學習,而忽略了學生生活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為了能夠拓展學生們的知識層面,教師就需要通過滲透式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打開學生們的心扉,讓他們能夠從生活熱點信息當中和社會現象當中,感受到為人處世的道理,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開展滲透式教學的時候,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進行具體的落實,不斷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
例如,在開展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世界近幾年來海水受到污染,全球變暖的現象視頻,讓學生們能夠:正是由于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工廠為了謀取私利,違反法律,大幅度的排放有害的礦物質,使得清澈的河水變得更加的渾濁,成了有毒的河水,而人類對森林過于亂砍亂伐,使森林覆蓋率大幅度的下降,全球的自然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全球變暖加劇海平面不斷上升,島嶼不斷消失,酸雨也大量的出現。通過視頻,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們的知識層面,讓他們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點,緊接著,教師布置學習任務,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綿薄力量為環境保護增添一份愛心?這時學生們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更多的辦法。為了能夠更好地落實環保教學,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利用節假日的時間,與自己的小伙伴或者是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這時,有的同學會主動的撿拾社區的垃圾,有的同學會幫助環衛工人清掃街道,而有的同學會來到公園里種植樹木,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教師通過滲透式的教學方法,從思想層次到實際行動,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愛心更好地維護了環保觀念,樹立起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學生們茁壯成長,做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
滲透式的教學方法也可以運用到愛國主義情懷當中,尤其是從現有的教學形式來看,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們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們樹立起高度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意識,能夠維護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傳統,樹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開展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實踐活動當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事跡,讓學生們能夠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華民族站了起來,也正是黨的領導時,中國變得更加的強大,讓學生們能夠初步地認知中國的發展進程。緊接著,教師在與學生們進行直觀的溝通,聽取學生們對中國現狀發展的理解,根據學生們的價值觀念,巧妙地設計課堂內容,再次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現《大國崛起》、《厲害了我的國等》紀錄片,讓學生們能夠認識到如今中國的發展現狀,能夠樹立起高度的民族自信心。最后,教師讓學生們利用假期時間,收集一篇歌頌祖國的詩詞,并通過誦讀演練,在下一節課堂的時候,可以向外架與施工進行展示表達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通過滲透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不僅可以為學生們樹立起一個強國的祖國形象,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們用愛國主義情懷看待民族融合、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等一系列的問題。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滲透式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未來發展中產生有效的意義,同時還是班級管理活動中有效開展的重點。所以班主任要采用不同的心理教學方式,讓學生耳濡目染的體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在班級實踐中落實滲透式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