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娟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第一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家校對教育的期許越來越高。小學是學生啟蒙階段,也是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具體怎么教育孩子了解世界的真理,是所有教師必須為之努力的目標。數學課是通過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釋生活里面的計算問題。不僅能夠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更能幫助學生塑造一種崇尚數學的理念。
2.1 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當前教師的負擔繁重,教育部門對教師下達了明確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面對學校向教師要分數、要成績的壓力,更多地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課本教材上,從而導致了學生做不完的題、學不完的公式的局面。大多數教師開始嘗試新的轉型,借助生活化教學豐富課堂內容。但因課堂時間有限,使得生活化教學難以開展。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較多的教師會選擇將教學的進度放在第一位,無法展開生活化教學,故,大多數教師繼續沿用舊的教學方式。意在幫助學生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另外,大多數教師會把分數當做教學的根本目標。另外數學也是大型考試的重點。
2.2 欠缺深層次的理論基礎。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了解較為片面,從字面意思就是將生活和實際聯系在一起。這一點,教師對數學化教學策略不夠。另外,教師片面認為,生活化教學是教學中的次要環節。重點還是需要以課本上的書面知識為講授的重點。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這一點,反映出教師對數學化思維的基礎不牢靠。學校未能為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缺乏完整的數學化教學培訓。另外。教師的課業繁重,教師很少會主動為自己拓展教學思路,另辟新徑。
2.3 未能準確把握學生需求。數學學科本是一種較為乏味的學科,如果教師只會講授教材知識,這會極度地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就會減少學生的學習欲望。另外,教師和學生處于一個不對等的認識層面,具有一定的認知差。教師單一地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了學生的需求,這樣的教育是學生很難接受的。其次,教師和學生在年齡上有很大的差距,教師不能從小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從生活實際出發,將教育回歸到生活中去,找不到趣味教學的突破口,這也是當前教學中的一大問題。如果小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那么教師無論想實現什么樣的教育成果,都是不成立的。在此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就需要先著手解決學生快樂學習的問題。立足生活,結合生活開展教學。
3.1 教師將生活化教學作為教學首選方法。生活化教學仍處于探索階段,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愛玩耍、喜歡輕松有趣事物的特征,繼而確定教學方案。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有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運用生活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為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將數學里面深奧的知識淺顯易懂的弄明白。[1]當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更加積極的愛上數學,投身到學習中去。
3.2 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學。數學是抽象的,更是難以理解的。但數學知識是最接近生活的,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識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因此,在小學學學教育中,找到最有意義的教學途徑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建議教育工作者,少一些知識的講解,多借助一些多媒體設備,進行情境教學創設,[2]多媒體能夠將數學教師人為不能實現的圖像、文字、聲音全面呈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更具備感染力,課堂更加靈活多變。
3.3 以生活問題導學法開展數學。在數學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問題導學法,將生活實際問題,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開展教學。借助于學生容易接觸到的現象,化解數學方面深奧的內容,以此實現教學的成果。教學的實踐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問題導學法是教師根據生活的實例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通過實例教學以此論證課本知識論點,幫助學生化繁為簡,掌握數學計算技能,培養出學生的綜合思維邏輯能力。舉例:人教版數學教材,小學一年級加減法運算。教師可以合上課本,直接對學生進行生活例題教學,讓學生進行計算。[3]周末媽媽帶小麗去游樂園玩,在北京站上去了5名乘客,下車的為2名,現在問車上多了幾名乘客?小學生對游玩有濃厚興趣,此方法的計算為車上先+5.后-2,也就是3名。故,答案為多了3名乘客。
多年來,我國一直在嘗試教育的轉型和新課標的使用,然而教育事業的推動和發展不是個人行為,是教師和學生長久的人為結果。在具體的實踐中依然處于初級階段。生活化教學與數學教學是教學活動中的有利因素,巧妙地借助生活實際將數學與實例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解決學生學習難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教師教學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