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英
(福建省沙縣城關第一小學 福建 三明 365050)
生動形象的導語使學生立即安靜下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0”的認識時,是用講故事的形式導人新課的。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師畫:一個圓形,頭上三根線。生:三毛。師:大家是怎么知道的?生:因為他頭上有三根毛。師:三毛還有三個小弟弟。師畫:一個圓形,上面二條線。生:二毛。師畫:一個圓形,上面一條線。生:一毛。師畫:0。生:沒毛。師:不,因為他頭上一根毛也沒有,我們叫他“零”,表示一個也沒有,但他也是一個數。教師根據兒童心理投其所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導人新課后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都處于積極思維狀態,針對小學生興趣維持時間短、又極易分散的特點,教師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根據教材內容,可采取以下訓練方法進行教學。
2.1 歸納型訓練。對于某些不易直接觀察而又有規律可尋的特殊題型,可引導學生由淺藍入深地探索。如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出示兩組數:
第二組2、4、6、8、10、12、14.16……
第二組5、10、15、20、25、30……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第一組數能被2整除嗎?第二組數能被5整除嗎?它們的個位數有什么特征,通過觀察歸納總結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以及能同時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揭示出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求知欲望。
2.2 操作型訓練。形象直觀的思維是小學生主要的思維方式,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觀點出發,把抽象的理論與形象具體的實踐演示結合起來,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思維的發展,同時也開拓了學生的智力。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讓學生親自動手用直尺或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教科書上的圖形,再按照量出的數量在釘子板上用橡皮筋拉出相同的圖形。總結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牢固地掌握了知識。
2.3 階梯型訓練。對于抽象難懂的概念,學生初次接觸不易理解,可采用層層推進的階梯型訓練來加深理解。如:教學“質數”:“互質數”時,學生對互質數的概念難以理解和掌握,可設置如下練習:師:
①只有約數1和本身的數是什么數?(生:質數)。
②3和11是互質數嗎:(生:是)這兩個數都是什么數?(生:質數)
③8和33是互質數嗎?(生:是)這兩個數是什么數?(生:合數)
④5和6是互質數嗎?(生:是,而且它們還是相鄰的自然數)
⑤1和9是互質數嗎?(生:是)師:1和任意自然數都是互質數
⑥互質的兩個數有公約數嗎:(生:有公約數1)
⑦有公約數“1”的兩個數是什么數?(生:只有公約數“1”的兩個數才是互質數)
通過練習,學生認識了質數,進一步掌握了互質數的兩個數不一定是質數;相鄰的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1和任意自然數都是互質數,只有公約數1的兩個數才是互質數。這樣使學生不但興趣濃厚,而且理解的深刻、透徹,不覺得泛味。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環節,它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堂握數學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主要途徑。
3.1 口訣練習。把已經學過的知識編成口訣,可以使一些知識掌握較差的同學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練習。如: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數,當學生基本了解“四舍五人”法后,教師把它歸納成:保留十位看個位,保留百位看十位,保留千位看百位,保留萬位看千位,大五等五前加一,小于五的都舍去。口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2 小組合作練習。小組合作練習,給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提供了思考、回答問題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榮譽感。
一位教師在進行 單價x數量=總價等數量關系訓練時,學生人人都可以當教師,分組口頭編題,指名回答問題。如:第一組同學編出“學校買來60根跳繩,每根4元,一共用多少元?”指名第二組同學回答,找出題中已知條件和問題以及運用的數量關系并解答出來。這時,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表現出來了,爭先恐后,情緒高漲,如果有人編錯了題,馬上有學生站起來改編補充,形成了互幫互學,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
總之,數學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形式多樣的變幻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去。拓展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