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晨
(廣東肇慶學院 廣東 佛山 528000)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師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質量的教師素質決定著高質量的綜合教育,高質量且完善的教育體系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社會人才。只有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更好地為培養國之棟梁打下夯實基礎。所謂師德[3]是指在長期教書育人、傳道解惑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行為準則、道德觀念、思想品質的總稱,同時也是社會對高校教師這個偉大而光榮的職業提出的基本要求,集中且深刻地體現了教師在面對學生、教育學生、引領學生的過程中所展現的精神面貌、思想覺悟以及道德品質。“師風”,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自然而然體現出的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和生活作風。高校教師只有秉承高尚的師德師風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傳道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有時,學生會因為老師鼓勵的話語或肯定的目光奮發向上,努力拼搏,也會因為老師一個溫暖的舉動或貼心的關懷而信心倍增,積極進取。古人說:“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言行就像風向標,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學生由于年齡和性格的原因,影響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道德品質的規范性,綜合性格的完善性的因素非常之多。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道路上陪伴時間最長的人,工作中所具備的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起到示范作用。教師所表現出來敬業的工作態度、高尚的道德品質、嚴謹的工作作風都會感染和熏陶學生,使學生將老師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促進學生心靈成長及性格完善。教師應不斷的完善自我學識、談吐、氣質、胸懷,從得體大方的儀表到廣博厚蘊的學識都能率先垂范,為人師表[4]。
在對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有對于思想素質的培養。堅定的政治理想是教師肩負塑造靈魂、培養新人、立德樹人這些時代重任的力量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著高校教師師德師風的建設,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則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靈魂,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師德師風的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并確定了師德師風的性質和方向。教師必須明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想信念,只有教師自己做到有理想、有信仰,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點燃學生的理想,用自己的信仰去引領學生的信仰。教師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作為崇高理想,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崇高信仰,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崇高夢想,教師只有具有這些理想、信仰、夢想,才能幫助學生們筑夢、追夢、圓夢。高等學校是弘揚先進思想文化以及培養重要人才的前沿陣地,在當今各種思潮如潮水般涌動、各種思想觀念層出不窮的時代,高校已然成為奪取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中心區。
“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教師應具備優秀的專業素質、知識儲備、應用能力、好學態度,這些品質不僅能為學生更好的擴展知識面,帶領學生們探索未知世界,激發學生們的創新和開拓精神,也能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獲得崇拜與尊重,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苛刻,卻無法容忍老師的淺薄無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良好的師德師風需要夯實淵博的專業知識與學識作為基礎,同時對于師德師風的發展也具有促進和創新的作用。在當代信息高度發展的社會,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渠道非常豐富,而且成本低廉,學生往往有的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答案,這就使教師更加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樂思善學,才能配得起“大先生”的稱號。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教育是失敗的。新時代的高校教師更應秉持這種信念,對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到無私奉獻。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將愛融入到教育培養的每個環節,對于學生的心理狀況、內心情感、人生觀與價值觀、個人信仰都要用愛去關注、包容、理解和勸慰。使學生感受到師之大愛,這份愛的力量無法想象的巨大,可以激發每個學生內心的能量宇宙,使學生們的潛能充分得到發揮,啟迪智慧,獲取知識。同時內心的精神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和鮮花,不被陰霾籠罩,積極樂觀,更好更多的獲取知識與養分,為成為祖國建設之棟梁努力奮斗。
作為剛剛工作兩年的新教師,明確了師德師風在育人使命中的重要作用,使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方向,深刻認識到自己這份職業的偉大與光榮,以及前方的任重道遠。今后在師德師風方面要具備嚴格的自我監督和自我反省意識,在高校教師教學育人的光明道路上要清晰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不放松對崇高師德師風的培養,努力成為學生眼中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