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宏
(甘肅省武山縣鴛鴦鎮硯峰小學 甘肅 天水 741316)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增進感情的橋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對話教學,可以加強學生對數學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觀念。通過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聆聽和展示,對師生和諧關系的增進十分有利。因此,對話教學在小學教學的應用,可以利用引導性的教學語言,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修為及綜合素養。
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數學的學習內容多樣化,邏輯性較強。目前,由于教學改革的推行,同樣影響了小學數學的教學。但將對話教學法應用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還存在下列問題。
1.1 對話形式不科學。在早期的小學數學授課前,教師要預先把教學目標設計出來,并按照教學計劃及目標進行授課。由于新教學改革的實施偏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及授課時對目標的形成。對話教學法的基礎是提前預設的教學目標,然后與生成的目標相結合迅速改進教學。但是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很難將對話方法與教學內容完美的結合,影響對話教學法價值和作用的實現。
1.2 師生關系不平等。師生之間缺乏平等關系的主要原因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于學習較好的關注度較高,從而不能平等的對待班級所有學生,導致在課堂中學生無法與教師進行平等交流。要想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貫徹對話教學法,必須創建同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認可所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并努力做到與學生相互愛戴,才能更好地推進對話教學的改革。然而一般的教師知道應該和學生平等對話,但是無法真正在課堂上做到師生平等,使想法中的平等對話難以在實際中執行。
1.3 對話方式不合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對話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教學的改革,導致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忽略了講授知識的意義。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夠,學生找不到與教師對話的契機,也使學生很難接受此種教學模式,從而限制了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推行對話教學。
2.1 創建師生交流平臺,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由教師與學生之間強有力的互動構成的。由于數學內容的難度較高,邏輯性較強,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導致教師在授課時的指導難度加大。因此,教師可以構建交流平臺,在教室里投放一個意見箱,讓同學采用無名投票的方式將對老師的意見投放在箱子里。這樣就可以讓教師及時改進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能力,此等方法有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更進一步溝通。利用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問題并解決,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中心地位。
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時間》時,老師可以與學生先進行提問。“你們知道老師手上戴的是什么嗎?有哪位同學知道現在幾點了嗎?”等類似這種問題,教師將自己作為授課時的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親昵的表現力,自然就加入到對話的教學中,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2.2 靈活應用對話形式,豐富教學內容。為了讓對話內容多元化,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對話的熱情,不僅僅是課堂提問這種單一的對話形式。教師應該小學生深入了解當前的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對話模式,合理利用和掌握小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或者看表演的特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將對話教學融合到數學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講《觀察物體》時,教師要提前將教室按照規律擺放一些物體,使學生盡快融入場景。與此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發表自己不同意見的同時尋找規律。在學生發現規律后,教師要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加強學生與同學之間的對話,使學生放下戒備心;提高學生與課本之間的對話,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鞏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能更準確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心里溝通障礙。所以提升小學生對話的勇氣,這樣才能更高效在每名同學身上展示對話教學的效果。
2.3 利用多維教學資源,明確對話目標。為了讓對話教學活動充分與小學數學教學相互融合,要明確對話教學的目標,合理的運用各種教學資源。一節成功的數學課是由教學內容以及課堂活動的參與者組成的。要想構建一節嶄新的數學課堂,就需要教師利用對話教學法,將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將教學內容簡單化,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高效的促進數學課的教學成果。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是教育改革的總體趨勢。通過在課堂上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課本與學生的對話,注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創造學生交流的平臺,使小學生在課上深入了解數學的本質,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對話教學的重要性是教師必須了解的,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