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剛
(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富林鎮中心小學 廣東 云浮 527526)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與解決現實問題,以便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小學生因邏輯思維發展水平不高,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仍依靠具象思維[1]。為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認識意識、應用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和諧發展,教師需重視德育滲透,構建生動多樣的教學情境,以故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翻轉課堂等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關注數學問題,具有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其道德素養。
為了滿足新課改要求,實現全面育人,應重視智育與德育的融合。為此,只有緊抓新機遇、直面教學新挑戰,才能實現德育滲透,讓學生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具有顯性學力,了解數學文化,形成協作能力、助人精神等。在以文化教育為主線中,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揮數學學科的德育功能,促進小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使教學具有開放性、滲透性與實效性。并且,這也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升義務教育工作的開展水平,適應新時期對人才培養工作的新需要,使少年兒童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2]。
2.1 革新教育理念,促進德育滲透。著眼于新課程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使其具有學科素養與道德素養,教師應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只有科學的設計教學內容,促進德育與智育的融合,才能使學生在形成數學理解中,具有正確的認知能力。例如:在《角的度量》教學中,可借助教具,讓學生自主進行三角形內角和的測量。同時,可為學生講述數學故事,使他們感受數學家嚴謹治學、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通過德育滲透,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2.2 通過趣味教學,激發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具有數感、符號感、運算能力等,在德育滲透中,教師還應使學生加強對數學文化的了解。以便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其走進數學知識,具有學科素養。例如:在四年級下《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教學中,可以引出《孫子算經》中對這一數學問題的記載,讓學生展開多角度探思,使學生分享自身解題思路。接著,可將組內的不同解法匯總,通過云平臺提報給老師,在激發學生探究欲中,使他們感受數學的神奇、認識數量關系,并形成協作意識,提高解題能力。
2.3 結合實際生活,培養道德素養。為了促進德育滲透,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生活,構建數學教學情境,使學生具有助人意識,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例如:在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知識中,可以出具王明家裝修,要選購建材的情景。面對相同品質、大小不一的800×800(mm)、200×300(mm)、300×300(mm)等多種規格的瓷磚,其售價為分別為98元/塊、35元/塊及45元/塊,使學生幫助王明計算哪種瓷磚的性價比最高。并結合其家中面積,幫助其做好購磚計劃、出具預算方案。增強其助人意識,使學生形成應用能力,具有提取生活中數學知識、要素的意識。
2.4 關注教學實踐,提升認知水平。在新課程背景下,為了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具有實踐意識,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學習機會,實現德育滲透。例如:在《節約用水》教學中,可引出氣候變暖、水資源匱乏問題。讓學生結合實踐得出的數據,感受在現實生中節約用水、隨手關好水龍頭的必要性。可以結合作物生長的需水量,進行數學調查,使學生具有用數據說話的意識。在數學小實驗中,讓學生認識不同的容積單位,具有愛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助力學生知識水平、道德素養的雙向提高,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取有益知識,了解數學內涵。
總而言之,立足于新課程背景下,為提升教學效率,教師應創新施教方式,優化育人理念,關注學生學習感受[3]。因此,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使其具有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德育滲透,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具有人文素養。從而,幫助他們構建數學學習自信,在教學融合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小學生不僅收獲知識、快樂成長;更將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認知意識,具有良好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