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麗萍
(廣西靖西市第三小學 廣西 靖西 533899)
雖然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主導者卻必然是教師,小學數學教師是整體小學教學層次得以提升的關鍵中心。提高教學水平,必須要首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教研能力,從教研開始帶動教學的提升。在我國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須要注重校本教研的開展,把學校及學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優勢發揮出來,滲透進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從教研的源頭上解決如今不同地區小學數學課堂出現的問題,改變小學數學校本教研落實中的形式主義和專業缺乏的問題。為提升小學數學校本教研的普及規模和整體質量,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校本教研的小學數學課堂深入滲透。
我國自校本教研的倡導發出,已經經歷了很久的教研方式深入發展時期,但始終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師之間的校本教研組織,存在著忽視教師個體差異的趨勢,容易將教師視為批量知識傳授的機器。同時,校本教研的目標也僅僅停留在完成教學任務上,而不對教師的數學專業化校本教研水平的提高實施相應的激勵措施與計劃培訓。我國缺乏有效的校本教研組織,缺乏能夠統籌地域資源條件的教研地區調研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該以學習性和成長性為導向,將小學數學的備課常規工作納入到校本教研組織活動中來。
我國小學數學校本教研的開展長期不能取得可見的實效,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合理豐富的多層次評價方式。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具有語文等學科不具備的優勢。它能夠以量化的方式反映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進步,數學自身的邏輯性使得小學數學考試的成績可以很好地反映教研的結果。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作為校本教研開展評價的重要一環而不可或缺,與之相配合的應該開展教研組的其他成員的教師評價以及教師自評等方式,充分發揮校園中各個主體的優勢作用,使數學教師的教學更進一步能貼合小學生的接受特點,充分把握小學數學的教學專業化精髓,并通過多個主體間的評價達成數學教研的交流,使小學數學校本教研的方案能夠深化進行。
不同的評價考核機制指標,能夠對小學數學校本教研的開展產生不同的激勵效果。平常的教研效果考核都是以固定的教育成果成績來展示的,這固然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忽視了數學校本教研開展中的更多潛在利處的考查,不是全面完整的評價考核方式。所以,應該改變傳統的以數學成績為優秀教師與否的考核標準。要為小學數學校本教研的開展過程建立一定的專門指標體系。
4.1 開展校際合作。校本教研的校際間合作,應該是處于同一地區或相近地區,能在一定的文化社會環境中進行的小學學校校本教研之間的合作開展。單個學校的校本教研,缺乏一定的代表性與深化力度,反觀校際間的合作,卻可以將各小學的數學教師匯集起來,從不同學校的實際出發,結合同一地區的發展特色進行教學研究。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的校際合作,特別有利于數學校本教研能力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展,能夠使教育的公平化得以實現。區域間的校際合作的校本教研應該使區域內不同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一定的數學專題教研中得到教學方式和策略的相互借鑒,實現教研的針對性。同時也通過教學互訪,了解他校學生的數學現狀特點,從而深化對本地區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現狀認識,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堅實的現實基礎。
4.2 開展跨校幫扶合作。除了開展校際合作,也應該采取幫扶性的小學數學校本教研合作,例如同一片區學校之間骨干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合作,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學校與教育發展水平落后學校之間的合作,有經驗的老教師與經驗欠缺的年輕數學教師之間的合作,共同在討論中深化地區性校本教研方案,拓展已有的教研視角,使教師成為不斷學習的研究者和實地調查者,使教師深入現實,緊密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現實提升研教學研究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校本教研提倡一種以學校為主要場所,結合跨校合作,在地域的范圍內進行有針對性的特色教學的開展。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研究中,既是研究的提出者,也是研究結果的證明者,更是結論的實施者,需要將校本教研的理論滲透實施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去,解決數學教學難題。基于校本教研,許多不發達的地區小學學校學習能夠通過校本教研,有針對性的補足自身的數學教學缺陷和弱勢之處,因此,我國應該鼓勵校本教研的開展,為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與倡導,使校本教研真正能夠凸顯地域特色,真正服務于地區小學生的學習和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