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婭
(重慶市武隆區示范幼兒園 重慶 武隆 408500)
幼兒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因此需要對幼兒的思想道德進行引導。幼兒園的幼兒思想觀念還不成熟對于一些不好的事物沒有辨識能力,因此需要將傳統節日融入幼兒園教育當中,讓幼兒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從小養成辨識好壞的能力,促進幼兒在幼兒園德育教育中形成正確的三觀,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外界信息紛紛涌入,國外的節日對人們的影響較為深遠,比如人們熟知的感恩節、圣誕節還有許多年輕情侶愛過的情人節,人們對西方節日非常熟知但是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卻是關注較少,比如重陽節由于重陽節不會放假所以許多人也不會去在意是否到了重陽的時節,也不會去主動了解重陽節的習俗和承載的含義,因此現在有許多的年輕教師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并不是非常了解,并且幼兒園內的教學工作也比較繁重,導致幼兒園內的教師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去關注傳統節日。但是教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如果教師對傳統節日都不了解也不重視,那么幼兒也無法深入的了解到傳統節日的意義。
基于此幼兒園需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比如參加傳統節日座談會,讓教師對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進行了解,還可以參加傳統節日活動讓教師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和其中承載的含義,以此提升教師對傳統節日的理解和重視程度與自身的人文素養。在參加了各種座談會或是相應活動之后,幼兒園需要開展教師經驗交流會,讓每一位教師分享其學習到的傳統文化與相關傳統節日的習俗、來源,這樣可以讓教師將自己所學的內容與其他教師進行分享從而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還可以鞏固自身所學。通過對教師的培訓那個提升教師對傳統節日的了解與重視,促進教師將傳統節日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此影響幼兒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的三觀形成良好的促進作用。
幼兒園時期的幼兒好奇心強學習能力也強,而且這一時期的幼兒好動不愿意一直坐在教室內聽課。這時就需要引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幼兒的思想行為進行引導,對于傳統節日光憑教師在課堂上講,很難讓幼兒體會到具體的傳統節日的氛圍,而且幼兒也會覺得無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興趣,讓幼兒投入到傳統節日活動中親身體會傳統節日的內涵。
例如在重陽節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最近的敬老院內為老年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說說話,讓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學會敬老愛老。在清明節時期,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為烈士掃墓,讓幼兒親身體會到對逝者的懷念之情。端午節時,教師可以帶著幼兒一起包粽子,然后在幼兒動手包粽子的同時告訴幼兒屈原投江的故事,培養起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賽龍舟活動,當然需要在保證幼兒的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通過賽龍舟活動也能夠培養起幼兒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中秋節時帶著幼兒吃月餅、賞月,讓幼兒體會團團圓圓的含義,培養幼兒的家國情懷。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活動,能夠讓幼兒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把握傳統節日中所蘊藏的含義,在娛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的三觀進行影響,對幼兒的思想道德進行良好的引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現在許多家長將幼兒放在幼兒園內便不再過問,家長認為自己只需要滿足幼兒的物質需求,教育的工作有教師完成就行。家殊不知庭是幼兒的第二個老師,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園需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并且與家長進合作促進幼兒園德育工作的到較好的落實。幼兒園在開展傳統節日活動時需要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更好的理解到傳統節日的含義。
比如幼兒園要開展重陽節敬老活動,這時就需要幼兒的爺爺奶奶到幼兒園內配合幼兒園完成這項活動,活動內容可以是幼兒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洗一次腳,為爺爺奶奶做一次飯,向爺爺奶奶表達自己的愛,以此來提升幼兒對老人的尊敬之情。在清明節時,教師可以讓家長帶著幼兒祭奠自己的親人,讓幼兒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在端午節時,家長還可以帶著幼兒游汨羅江,在游玩的過程中家長給幼兒講解屈原的故事,告訴幼兒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為了避免江里的魚吃屈原的軀體,因此將大量的粽子投入江中供魚食用。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更加投入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的感悟,促進幼兒形成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家長對傳統節日的重視,能夠對幼兒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幼兒能夠更加配合幼兒園的德育工作,使幼兒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的行為,幫助幼兒良好成長。
農村幼兒園的師資力量不如城市的雄厚,所以更加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傳統節日融入幼兒園德育工作中,讓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