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云
(福建省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 福建 泉州 362200)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不斷的增多,學習的難度也不斷的提升,信息技術是現階段人們對現代技術進行學習的主要內容,學會使用信息技術是當代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處在21世紀的人們,學生更需要對計算機技術進行掌握和理解,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小學生受年齡影響,身心發育不健全,缺乏自制力,對學習還沒有形成深刻的認知。在學習階段,對學習的方法十分關心,卻對學習內容提不起興趣。所以,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提升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
1.1 受以往教學方法的影響。以往的教學觀念都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始終處在被動的狀態,這不但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提升,還會造成學生逐漸的喪失學習興趣。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時,普遍都是邊講解邊演示,這樣的滿堂灌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不利,不但不能使學生將知識點熟練的掌握,還會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鍛煉,教師也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掌握,無法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調整。另外,學生對復雜的知識點不能輕松的進行理解,造成很多知識無法充分的吸收。因此,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信息技術教師也需要及時的將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進行轉變,積極的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熟練的掌握信息技術系統,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1]。
1.2 教學形式固定單一。學校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形式比較固定單一,主要是因為教師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無法將教學任務進行明確,沒有固定的教學目標,這就造成了教學過程中無法進行有效的評價,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得到提升。另外,在現階段的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一般信息技術教師都是身兼數職,有的信息技術教師同時還是思想政治教師或者自然科學教師等,教師缺乏專業能力,對所教授的課程內容不能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是單純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古板的講解,這會造成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
2.1 實行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位置,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學的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對學生能夠輕松的進行掌握的內容,或者學生能夠經過自學學會的內容,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對于需要教師進行講解的內容,將教學時間控制到10分鐘左右,其他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思考,使他們在實際的操作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以及研究式學習的有效性,實現激發學生興趣的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為了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教師在實行分層教學的時候,能夠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教學任務需要具有可改變性,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能夠自由思考和研究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大膽的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實現創新思維的提升,引導學生形成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師還能夠為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共同的提升和進步。比如在進行自由操作計算機學習的時間,教師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水平,在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針對學習優秀的學生,教師需要對學生自主研究水平的鍛煉,針對學習中等的學生,教師需要引導他們自主的進行思考,在學習優秀的學生完成任務后,對其他學生進行幫助,在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的時候,還需要關注全部的學生,實現最后的教學任務。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安排,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將教學任務分成不同的層次。基礎性的任務一般都簡單,適合學習水平差的學生,提升性的任務是在基礎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提升,開放性的教學任務面對的是學習水平高,動手操作水平強的學生。經過開拓性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潛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知識的興奮,給學生留下自由發揮的機會,真正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2]。
2.2 重視綜合評價。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真正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綜合評價。教師的評價能夠對學生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推進,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逐漸的進行判斷,運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評價,所以,教師需要充分的發揮評價的作用,積極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優點,讓徐盛收獲學習的喜悅,在學習中主動的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糾正和提升,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評價不但是審核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方法,還是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的主要方法,給教師和學生調整教學方法打下扎實的基礎。
2.3 創設情境教學。小學生因為年齡的影響,對身邊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欲望,倘若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就會讓學生逐漸降低學習興趣,尤其還會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科目喪失好奇心。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可以使教材上枯燥的知識點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所以,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協調,促進教師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和已具備的知識累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多的消化課堂所學的知識[3]。比如在進行《建立文件夾》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在課堂開始之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進行問題的引導。比如同學小花經常丟三落四,因此教師和家長對他經常批評,那么誰有好的方法幫助小花解決這個毛病呢?在教師進行問題的引導后,學生們可以進行小組學習,互相討論這個問題。這樣的情境與學生日常生活十分接近,因此學生們都能積極的進行討論,因此教師就能隨之引出新課堂的知識。我們可以幫助小花建立一個文件夾,將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都放到文件夾中,這樣是不是就不容易丟失了呢?這樣的情境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的融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文件夾,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之后的教學都圍繞教學情境進行,這樣能迅速的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2.4 實行任務驅動法。實行任務驅動法,可以讓學生對自身的學習任務產生十分深刻的認知。第一,需要提升學生對課堂的重視度。因此教師需要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進行教學的準備,把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歸納,搜集各種教學資源,科學的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學習。第二,教師需要對教學任務進行明確,使學生根據教學任務設計自己的學習計劃,對問題形成初步的解決。第三,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之間形成互助交流,實現學生的相互促進和幫助。因為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無法進行充分的理解,因此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使學生之間形成互補,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第四,需要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學生順利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后,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找到其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升自己的解題水平[4]。比如在進行《制作精美書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行任務驅動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運用word制作精美的書簽,之后將任務劃分成幾個小任務,讓學生進行文本的設計、字體輸入與設計、對文檔進行美化等,使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互助學習相結合,實現對書簽的設計和制作,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學生可以先去教材上尋找答案,之后進行小組合作溝通,共同解決問題。在對學生進行學習任務的設計時,需要設計的符合層次性,任務由易至難,逐漸遞進,讓學生也能逐漸的提升自己的解題方法,實現自己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激發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師課堂任務的完成。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需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被激發,學生的綜合素養也就得到了鍛煉。
總之,信息技術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工具性的學習科目,它對社會產生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它還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在提升信息技術水平的時候,還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本文分析了現階段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期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教學方法上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