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潔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新城小學幼兒園 安徽 太湖 246400)
《逃家小兔》這本繪本采用兩色,黑白底色的描繪了媽媽與小兔的對話,而那彩色的畫面就是小兔子想象中的境界了!這個故事簡單得只有幾段對話,但就是這幾段對話,卻讓看過它的人內心漾起波紋。教學中我主要是指導學生觀察畫面,能根據畫面和故事情境想象練說,學習故事中以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創作對話,并能從故事中體會出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在閱讀指導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想從以下幾方面訓練、培養學生。
1.1 視兒童文學中的游戲精神。兒童文學中的游戲精神是一種“輕松”、“自由”、“想象”、“體驗”的文本精神,它與生俱來符合了兒童的內在生命特質,那就是童年情境中的游戲精神。富含游戲精神的作品,沒有教育與被教育,有的只是一種情感、一種需求、一種玩的天性。它體現出來的不是小讀者“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是時刻發出的一種呼喚“讓我們盡情地玩吧”。尊重兒童文學中的游戲精神,意味著尊重兒童精神世界的游戲精神。忽視兒童文學中的游戲精神,意味著漠視兒童精神世界的游戲精神。當前,幼兒園早期閱讀教材的選擇更多的偏向情感和認知類,比較少地選擇蘊涵游戲精神的繪本,表明今天我們依然沒有認識到游戲對于孩子的無意義之意義。
1.2 視兒童世界中的幻想品質。心理學認為,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礎上,在大腦中產生的許多新的形象。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在2~7歲階段的思維特征是主客體不分,象征功能開始出現,因此有了兒童會把椅子當馬騎、棍子當槍使的現象。兒童這種主客體不分的狀態決定了兒童以自己的方式把握周圍的世界,對兒童來說,沒有純粹的主體,也沒有純粹的客體,兩者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像原始人類那樣,兒童的主客體互滲狀態決定了他是個泛靈論者。弗洛依德認為泛靈論是由于主體的投射作用而將自己的意識投射于客觀物體之上。兒童的世界是渾沌的,是主客體不分的。超現實的世界存在于兒童的心靈里,是兒童對現實世界的幻想的結果,這種幻想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進行的。大自然賦予了人類幻想的本能,這一本能使得人類更加偉大,也因為這一本能世界才變得精彩、變得有創造力和充滿生機。
繪本的圖畫直觀形象,文字簡潔明快,有時繪本用簡單的畫面、簡單的文字表達了深刻的內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豐富的情感通過有趣的繪畫、簡練的文字傳達給讀者。繪本閱讀可以給人一種直抵心靈的溫暖與感動。《逃家小兔》書中將母愛;這個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簡短的對話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通過兔媽媽和小兔之間充滿趣味的對話,加之形象的動作和表情,將母愛;這一人類永恒的主題生動詮釋。在指導學生讀繪本、聽故事的同時,也要引導他們讀中能有所感悟。講完《逃家小兔》故事后,問: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學生圍繞媽媽的愛而暢談下去。為了能讓學生有更深入的認識,我把別人讀《逃家小兔》的感受說給他們聽,以達成共鳴與提升。
教師僅憑一堂課的教學是不能提高學生閱讀課外書能力的,更拓展不了視野與內涵。通過一堂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去看繪本故事,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教師應是學生閱讀路上點燈的人,今后的路還得靠學生自己走,去照亮。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引導學生去閱讀,通過對其他一些繪本的有趣描述,或把其它繪本的精彩圖畫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去看的熱望,這才是一位教師的主要任務。在這堂課的末尾我進行了閱讀推薦:出現了一些繪本的封面、有趣的描述,引導學生日后積極閱讀。
繪本是最貼近兒童閱讀的一種圖畫書,讀圖其實是讀心的過程,用直觀的方式,通過調動人的最原始的感覺系統一眼看、耳聞、心想,感同身受。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個大意;讓識字不多的兒童,通過讀圖獲得更多的感知,還可以借助繪本訓練語言表達。繪本對兒童觀察、情感、想象力、靈敏度以及審美感的啟迪,是其它讀物所無可比及的。
幼兒雖然可以通過視覺直接感知圖畫書的某些畫面的意義,但是要獨立讀懂圖畫書卻是困難的。這不只是指圖文并茂的圖畫書中哪些文字他們還不認識,要準確地讀出圖畫所描述和表達的內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兒童欣賞和接受圖畫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幫助。;因此,在兒童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教會兒童真正學會閱讀繪本,讀好畫面、讀好文字、讀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