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上堡初級中學 廣東 汕頭 515159)
在初中數學知識中,有非常多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說這些比較抽象的知識的出現給老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同時學生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的阻礙。但是數形結合教學方式的出現,為老師以及學生都增添了不少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形的體現能夠有效的理解其數學含義,老師的教學過程也變得輕松。所以說在初中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運用數形結合把那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運用圖像的形式為學生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1]。
數形結合教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首先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數學概念,所謂數學概念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開始,其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理解以及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概念通常是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概念的理解比較困難。數形結合教學方式的出現,其有效為學生利用直觀的圖像,為學生展示數學概念,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提升了初中教學中的教學質量。
再有就是,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優化以及發展數學知識的認知。數形結合在教學中的主要思想便是數與形的有效結合,在這兩個不同角度上出發,帶領學生不斷深入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數學知識的本質。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內容在實際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數字圖形的不斷轉化,能夠更加透徹的了解知識的含義以及運用方式,有效幫助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記憶以及理解數學知識,有效提升自身數學知識學習效率,為今后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2.1 找準時機為學生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老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效的把握時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利用數與形的相互轉化與補充的特點,把教學內容中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簡單化、具體化。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起迎難而上的學習思想,培養學生把晦澀復雜的問題,通過數形結合思想,不斷的分解,從簡到繁達到掌握知識的學習方式,使學習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
例如,老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中《全等三角形》時,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直接把課本中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為學生講述授課,會讓學生理解過程中增加學習難度,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為學生進行數形結合教學方式來為學生進行定理的證明,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升這節課的教學質量。
2.2 在課堂教學提問過程中融入數形結合教學思想。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對于學生的提問環節是必不可少的,老師也會通過提問環節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是否有遺漏的部分,加以補充修飾,來有效的完善課堂教學效果。把數形結合思想融入到教學提問這個環節中,進一步引導學生靈活掌握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并鞏固數學知識內容。
例如,老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中《軸對稱》這部分內容時,老師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學生是必不可少的,老師在為學生講解完軸對稱的概念之后,可以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的圖形,讓學生思考并找出對稱軸的位置。運用生活實例,有效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老師更能夠通過學生的回答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2.3 課后鞏固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任何教學內容都離不開課后鞏固,學生對于所學知識要進行有效的梳理,總結教學內容,加深知識記憶。在課后鞏固過程中為學生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老師在教學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中《等腰三角形》這部分時,老師在為學生講授完這部分內容之后,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課后鞏固,為學生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能夠總結、歸納好知識點,應對并解決課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達到融會貫通,培養學生養成屬于自己特有的良好學習習慣。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滲透數形結合思想,以及在教學中有效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效率,更能夠培養學生養成屬于自己特有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