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蘭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童寺鎮芝溪九年制學校 四川 富順 643200)
小學音樂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可以有效幫助提升學生個人的核心素養、完善學生的品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包含的內涵與精神。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重要因素,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可以幫助學生擴大音樂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再美妙的音樂作品也不能離開缺乏欣賞能力的耳朵,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個現象同樣是聽一曲優美的樂曲,有一些人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而另一部分人則完全感受不出樂曲中蘊含的精神和情感。對這些缺乏音樂欣賞能力的人而言,所有的樂曲都知識樂器發出的聲音而已,他們并不能理解和感受樂曲內部蘊含的創作人的豐富想象和深切的情感,無論多么美妙的樂曲對他們而言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實際上音樂作品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觸動人的心弦,振奮人心,幫助人們從困難失意中勇敢地走出來,激發人們的無限斗志[2]。因此,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的進一步了解和認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增強。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音樂教師必須予以重視的,只有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和增強學生才可以更好地融入音樂課堂,感受音樂的魅力。
如今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和增強,使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師的教學思想過于傳統;雖然素質教育提倡教師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遵循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實際的音樂課堂仍然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比較沉悶代辦,學生總是非常被動地接受音樂知識,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長此以往導致音樂課堂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欣賞和藝術修養很難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上得到提升,嚴重影響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和態度的提升和增強。其次,教學方式單一;小學音樂教師主要就是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設置教學活動和環節的,沒有根據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設計教學,沒有及時創新和調整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手段。教師也不管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想要學習自己選擇的教學內容,知識非常機械死板地根據音樂教材上面的知識和內容展開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沒有打好教學的基礎,不利于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提升。過于死板僵硬的課堂教學氛圍不能發揮音樂學科的特點和優勢,與其它文化課教學方式相同,難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和熱情,不利于達成教師提前設定的教學目標。第三,小學音樂課堂缺乏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每一曲音樂作品都蘊含了創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音樂欣賞是以中感覺與理解、情感與認識高度統一的精神活動,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充分感悟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對作品進行欣賞,與創造著產生共鳴。但是一旦缺乏情感的滲透,學生就只能非常機械死板地學習音樂曲目的唱法、韻律節奏,無法與創造者隔空進行對話和交流,自然也就影響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提升和增強[2]。課堂上涉及的所有音樂曲目都需要學生充分了解創作背景、創作者生平經歷等背景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僅僅關注于音樂專業知識文化方面的教學,并沒有有效展開延伸和拓展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這樣的課堂教學很難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只有全面意識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并且找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才可以充分發揮作用,充分提升和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3.1 豐富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容量。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上應該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手段的開放性。在如今的教學中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拓展教學手段,結合多種形式進行音樂知識內容的教授。借助多媒體設備學生可以在音樂課堂上接觸到許多學習資源,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欣賞不同流派的大師作品,幫助學生更深和更廣地領悟音樂的魅力。同時教師在教授音樂曲目時可以與樂器、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緊密結合,減少單純的曲目學唱練習,這樣的教學形式才更加開放,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有機會接觸多種藝術形式[3]。例如,教師可以在小學音樂鑒賞課堂上將樂器演奏與歌曲欣賞相結合,使小學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提升音樂的審美力和創造力,提升小學生的藝術情操。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引入樂器演奏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樂器演奏的技巧,而是為了在樂器演奏的輔助教學之下,學生可以進一步地欣賞樂曲的美感、品味樂曲的內涵、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增強。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展開樂器教學時應該將其與其它音樂形式進行結合,減少單純的樂器技術練習,這樣的教學形式才可以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心個主動性,在樂器演奏的輔助教學之下,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
以人音版四年級上冊《小螺號》為例,教師在教授這一首歌曲時可以嘗試用口琴為歌曲進行伴奏,提升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感知程度。這首歌曲篇幅短小,節奏簡單,有利于識譜練習,將口琴作為伴奏,這樣學生可以堅持可以在學習本首歌曲的過程中練習口琴演奏技巧,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和欣賞水平。首先針對這首歌曲當中“茫茫的海灘……”重難點歌詞中波音、上滑音等樂理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學習二部伴奏,先視唱A段一二樂句和B段二部伴奏,找到6 1 2 3的位置,然后給予學生時間進行練習,提升口琴與歌曲的配合熟練程度,最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班級演唱會,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演,帶來視聽享受。這樣借助樂器作為伴奏的欣賞課堂可以增強學生對歌曲的感悟,更好地引導學生欣賞歌曲。
3.2 注重基礎知識,培養欣賞能力。只有具備一定的基礎樂理知識學生才可以全面地欣賞音樂作品,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教授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更加專業地站在作品的角度欣賞音樂作品。學生應該掌握節拍、節奏、速度變化、調式等等基礎性的音樂知識,具備了這些音樂基本知識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時才可以有效地進行欣賞和品鑒。小學音樂教師在對低年級學生開展教學時應該教授學生專業的樂理知識,為后續的樂曲欣賞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在前幾節音樂課上先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選擇一些難度適當、符合學生興趣的曲調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感受節奏和節拍,以及節奏在每一節上面的變化。等學生學會賞析之后再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節奏感知訓練[4]。由于小學生音樂知識儲備較少,還不具備相應的音樂能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語篇和童謠的朗讀,根據每個曲調的節奏變化和調整自己朗讀的音量音調、感情變化等等。識譜也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這是學生學習音樂、提升樂曲欣賞水平的關鍵,為學生學習音樂,鑒賞音樂奠定堅實的基礎。音樂最直觀和準確的方法就是樂譜,雖然沒有樂譜作為支撐學生也可以學習音樂曲目,但這些曲目都是非常雜亂的,學生無法有效地對其進行欣賞和品鑒。
3.3 提供優秀作品,鼓勵學生欣賞。音樂是表達創造者內心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架起欣賞者和創作者溝通的橋梁,是溝通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教師就應該注重在課堂上引入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和享受,從而感受出樂曲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時教師應該從聽、唱、品幾個方面全面開展。首先,音樂曲目聲波中蘊含了思想情感,學生必須通過仔細地聆聽才可以感受到樂曲的美妙之處。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生的心靈可以休息,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內心想法,體會到一些不一樣的人生體驗,聆聽是欣賞的第一步也是學生展開想象和創造的第一步。其次,歌唱是學生欣賞音樂曲目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能夠感受歌曲的精神,它可以是悲傷難掩的、可以是華麗優美的、可以是輕松歡快的、也可以是慷慨激昂、催人奮進的……,而這些都需要學生的歌唱,在歌唱中感受音樂作品的強大力量[5]。小學生在課下多參加合唱活動,進行合唱訓練不僅僅能夠增強學生們的歌唱能力與水平。歌唱優秀的音樂作品對學生欣賞音樂起著非常關鍵的幫助作用。
以人音版六年級上冊《龍的傳人》為例,這首歌曲主要歌頌了祖國的河山、人文、歷史等等,凝聚著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整首歌曲充滿激情。教師在音樂鑒賞課堂上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王力宏的演唱,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歌曲進行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感受華夏民族的偉大魅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注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教師應該更新教學思路,創新教學的方式和手段,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