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文
(江蘇省宿遷市宿北中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處于基礎地位,文章就初中化學實驗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精神的養成等功能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后,為了更好發揮初中化學實驗的重要功能,結合當前時代特征、課標要求、初中化學核心素養以及初中化學實驗的特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便教師更好的應用初中化學實驗進行教學。
1.1 激發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需要久久為功,期間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阻力,唯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為學生提供持久的動力。初中化學實驗的現象在學生看來,仿佛是有一種魔力,吸引著他們想要一探究竟,探索欲因此被激發出來。比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之前,拿一瓶“冰紅茶”,將瓶中液體倒入燒杯后,變成了白開水,學生看到這一現象,必然會產生迷惑,求知欲被激發,想追隨老師繼續探究。實驗教學不似傳統“嵌入式”、“滿堂灌”教學那般枯燥無味,學生在課堂中需要動手操作、細心觀察、記錄現象結果、分析數據、思考結果,整個過程都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長久的保持探究欲望。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成功的喜悅會消除學生學習的倦怠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慢慢便會轉變為穩定的興趣,成為學生們日后學習的助推劑。
1.2 培養綜合實踐能力。通過觀察實驗可以直接獲得感性知識。實驗觀察要配合聽、視、嗅、觸覺等多種感官同時進行,還要有整體意識,能夠對實驗現象背后隱藏的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深度思考。在實驗中,配合相應的問題及情景,引導學生對每一步驟及出現的現象進行觀察記錄,促進其觀察能力的提升。其次,在開展初中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學生在自己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既要做觀察者,又要做實踐者,此過程需要學生手腦并用,因此對于學生能力的要求又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親自動手做實驗時可能會暴露自己在實驗操作中的不足或者失誤,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及時糾正,以便學生在早期就可以形成規范的實驗操作,使其受用一生,避免紙上談兵這一弊端。
2.1 融入思政元素,滲透綠色理念。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對學生適當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知識與政治的有機結合,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實現“立德樹人”的一種重要途徑。例如:實驗室一定會用到水源,浪費現象不可避免會出現,所以應提前規避問題的產生。在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時,向學生講述我國水資源現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我國水資源現狀,他們在實驗過程中和日常生活中便能逐漸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其次,向學生介紹實驗過程中會造成的污染以及一些對環境有害的違規操作和不合理之處,學生自己在實驗過程中便會有意識的避免出現這些問題,綠色理念在此過程中慢慢萌芽,進而孕育出“環保意識”這一花朵。最后,在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討論實驗過程中的優缺點,比如創新之處有哪些、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如何進行改進等,慢慢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2.2 改進初中化學實驗,優化裝置及步驟。初中化學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做到言傳身教,鼓勵學生創新實驗的同時,自己也要多鉆研。多對實驗進行改進創新,在思想上熏陶學生,在行動上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落實新課標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有些初中化學實驗裝置很多,對儀器裝置進行改進后可以簡化實驗步驟,提高實驗效率;另外,實驗儀器并非實驗室中的不可,生活中的材料也可進行初中化學實驗,這樣也符合“初中化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把初中化學與現實生活相融合;在實際教學中從精進方法的角度對實驗進行改進,可能學生對于某些原理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改進實驗不僅增添了實驗的趣味性,同時又增強了實驗效果;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顯著提升教師實驗教學水平。
2.3 鼓勵學生實驗,創新實驗內容在日常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時,應多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多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告誡學生做實驗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也許你的改進設計是最為簡便的。根據初中化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教學中可以適當穿插課外實驗。課外實踐活動能夠在“做和學”的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初中化學實驗更是中學初中化學教學內容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必須重視初中化學實驗,找準突破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