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靜
(江蘇省新沂市機關幼兒園 江蘇 新沂 221400)
現階段,幼兒園晨間戶外游戲作為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最為常見的教育方式,通過晨間戶外游戲,幼兒能夠體會到快樂,拉近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社交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也具有明顯推動作用,并在家園合作教學前提下,培養幼兒綜合素養。
1.1 營造了良好的氣氛環境。通過開展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對幼兒園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具有推動作用,還可為幼兒提供舒適的游戲氛圍。在戶外開展游戲活動,幼兒天性能夠得到釋放,使幼兒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在大自然環境中,幼兒心情舒暢愉悅,有利于知識的良好學習與接收。通過體育游戲教育活動,會對幼兒情緒產生一定影響,在幼兒感受到開心快來時開展教學課程,可增強幼兒學習能力。教師通過借助戶外環境,采用體育教育方式為幼兒構建良好教學環境,增強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1]。
1.2 有利于孩子們天性的釋放。幼兒園通過游戲教學能夠釋放幼兒天性,在游戲活動中能夠提高幼兒反應能力、增強思維意識,以游戲教學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還能夠鍛煉幼兒溝通交流水平,為幼兒教育教學有效開展提供便利條件。借助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教學方法,幼兒在室外廣闊天地中可免受空間限制隨意玩耍,對幼兒思維能力與應變能力的有效提升也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為幼兒溝通、交流搭建了良好橋梁,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
2.1 模式多樣化。要想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教育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應保證游戲模式多元化,以此激發幼兒對教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幼兒心理層面出發,由于幼兒對一切事物充滿較強的好奇心,沿襲使用傳統游戲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幼兒新鮮感將會逐漸消失,進而打消幼兒參與積極性。因此,借助多樣化模式開展教學,可從根本上提高幼兒課堂參與度。多元化游戲類型,可使幼兒思維及應變能力發生轉變,以此拓展幼兒辯證思維,提高幼兒綜合素養[3]。
2.2 混齡安排合理化。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混齡體育教育時,應對幼兒年齡進行合理規劃與安排。對幼兒成長來講,幼兒在不同時期興趣愛好及行為習慣會發生變化,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全面。因此,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混齡安排時應遵循幼兒年齡相近原則與嵌入型原則,簡單來講,年齡相近型原則是幼兒年齡之間的差異需要定額限制,一旦幼兒年齡差異較大,相互之間溝通交流將會存在障礙,也會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嵌入型原則是指教師在進行混齡安排時,在年齡相近的小組中對其進行年合理安排。由于幼兒學習年齡與模仿能力較強,對幼兒年齡進行合理化區分對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具有推動作用[4]。
2.3 體育游戲趣味性。在開展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教學時,教師應保證體育游戲趣味性,并對其加以重視。通過體育活動形式作為幼兒教學任務有效完成的前提條件,借助體育活動表現方式可提升幼兒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趣味性體育活動自身存在較為明顯的優勢特征,體育活動不僅內容新穎,所蘊含的知識也較為豐富。體育活動趣味性可通過教學內涵集中呈現,在體育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分析,體現體育游戲所具備的趣味性。體育游戲具備趣味性可吸引幼兒,因為其內涵豐富,所以也就具備了更強的教育性[5]。
在教育教學新課改標準下,國家對幼兒教育愈發關注,現階段幼兒園從裝修到場地設備等不斷創新優化,幼兒園場地及規模也在不斷拓展,設立了幼兒專屬游戲與進行活動的區域,提高幼兒主人公意識。通常幼兒進行晨間戶外游戲場地集中分布在教學樓前后區域。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在相互嬉笑打鬧過程中時常磕碰或是摔跤。因此幼兒園應為幼兒鋪設塑膠操場,并保證厚度與軟度適合幼兒奔跑玩耍,并將其當做是幼兒進行晨間體育游戲場所[6]。
在開展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時,教師應合理規劃區域,特別是進行混齡游戲過程中,由于幼兒體能存在差異,相互碰撞導致幼兒跌倒狀況常有發生,應對塑膠場地合理分割,做操時幼兒之間有固定間隔,教師也可采用特定圖形或是將幼兒名字粘貼在操場上,幼兒快速、準確找到自身位置。教師還可以對游戲區域進行合理設計,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除早操外,還包含種類多樣化的趣味活動,幼兒活動區域難以固定,為保證幼兒安全,此時教師可將年齡相對較大的幼兒安排在操場外側,年紀小幼兒位于操場中心位置,當發生危險狀況時教師可及時了解并妥善處理,游戲過程中保持區域分組距離,避免引發碰撞。在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中,例如角色扮演或是玩老鷹捉小雞等經典游戲時,教師應科學控制游戲活動后范圍,控制幼兒奔跑速度,盡可能避免由于速度過快而引發危險狀況[7]。
由于幼兒體質及體能存在差異,幼兒身高及與語言表達能力之間也有所區別,大導致幼兒難以參與全部游戲環節。所以教師應根據幼兒實際狀況對晨間游戲進行合理規劃,以幼兒喜聞樂見形式開展活動,提高幼兒參與度,也能夠強健幼兒體魄,增強幼兒免疫力。因此教師應對游戲策劃方案格外重視,在保證游戲飽含趣味性基礎上,開拓創新思維加以優化設計。
幼兒園可成立專劃小組,在小組中包含教師與幼兒,幼兒可表達主觀想法,由教師判定方案項策可行性,在經過綜合檢索比對分析后對游戲方案進行優化與更改,并保證的游戲環節設計安全可靠。在對游戲方案進行最終擬定前,應開展多次實驗與示范,由于晨間開展體育活動時間有限,為保證游戲正常玩耍,在新游戲推出后,專項策劃小組教師與幼兒需對新游戲進行實驗,在保正游戲安全前提下有序開展,如果游戲過程中存在紕漏,應立即終止游戲。開闊創新思維,對游戲進行多元化設計,幼兒園教師應肩負起工作職責,始終遵循因材施教教學原則,創建新型游戲,教師也可以通過幼兒參與投票形式選出最受歡迎的游戲。例如力氣較大、身材較為健碩的幼兒想玩拔河、打籃球等競技型游戲,體質稍差的幼兒則喜歡簡單易操作、且較為安靜的游戲。為盡可能滿足幼兒需求,幼兒園可根據幼兒自身體征,將體育游戲活動串聯成接力比賽,并固定小組人數,對幼兒年紀合理劃分,在舉辦百米賽跑活動時,教師看派小組中體能較好的幼兒參與,有投擲鉛球或是丟鐵餅環節可選擇身材較為高大的幼兒參與,游戲接力中包含尋寶環節,此時應該委派心思細膩的幼兒進行,通過接力合作,幼兒相互之間可加深了解,也能夠提升幼兒社交能力[8]。
為保證幼兒園全體成員可參與到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需對游戲分組進行合理安排,由于整個游戲過程幼兒混齡進行,教師應對游戲場景進行優化創新。例如幼兒園共有20個班級,教師可要求幼兒自主組隊,根據每一個區域場地大小情況及班級人數,確定幼兒可共同進行活動,并以輪流或是抽簽方式進行游戲,如果幼兒園場地范圍寬闊,教師可劃分出多個場地使幼兒共同參與游戲活動。教師也可以通過幼兒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游戲方式開展,整個游戲過程加入背景音樂,在進行“動物齊歡聚”游戲時,教師應安排隊伍領導者為年齡較大的幼兒,帶領年紀相對較小的幼兒進行游戲。教師在游戲場景設定安排時應不斷優化與創新,在開展游戲活動時對游戲場景科學設定,并保證游戲道具力真實,讓幼兒更能輕易被帶入其中,增加幼兒晨間游戲參與度[9]。
在開展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時,幼兒須努力克服與改掉任性、嬌慣等壞習慣,認識到團結與協作的重要性,提高責任意識與團隊精神,從而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不僅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道德品格,遵循游戲活動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幼兒園晨間混齡游戲的教育模式以幼兒為主體,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為教學根本,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為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當前,幼兒園教育作為教育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及教育部門對其愈發關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新時期,不僅教育理念得到了不斷革新與優化,幼兒教育模式及方法也愈加多元化,不僅能夠開發幼兒智力,也能夠提升幼兒綜合素養。在幼兒教育活動中,通過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活動教學可有效增強幼兒學習能力與社交能力。同時,幼兒園晨間戶外混齡體育游戲作為活動教學常用形式,具有深遠意義,可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