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郭 敏
“橋修好后,我們從村里去圩鎮就方便多了。”在惠州市惠東縣高潭鎮,黃洲村陳田村小組村民謝和明看到新修好的陳田橋格外高興。三年前陳田橋遭受洪水損毀,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議重建卻因缺乏資金而多次擱淺。2020年,在惠州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的支持下,陳田橋終于獲得重建,讓居住在周圍的200多名村民拍手稱贊。
提出重建陳田橋的惠州市人大代表劉文區介紹說:“重建陳田橋新橋預計總長20米、橋寬10米、橋高5米,需要150多萬元資金。”建議雖然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支持,卻面臨著資金不足的窘迫。當他得知新設立的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專門用于解決民生問題后,便向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申請。常委會立即啟動相關程序,審核建議后,全額撥付修橋資金。劉文區說:“想不到代表辦理專項資金那么快撥付到位,經過4個月施工,陳田橋主體建設竣工。”
自2020年起,惠州市決定在本級財政支出預算中安排2500萬元作為建議辦理專項資金,用于解決人大代表建議中無預算列支、無項目支撐但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老、小”問題,有效破解代表建議辦理資金“瓶頸”。年內列入專項資金的建議既有修復高潭鎮黃洲村陳田橋、橫瀝鎮大壩小橋這些偏遠村莊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也有解決龍湖東四路、牛和地布頭嶺道路等市區內街小巷無路燈照明問題;既有涉及龍門縣地派鎮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等硬件設施,也有針對畬族文化傳習館建設及館內配套設施設備等軟件升級。這些建議都是群眾身邊事、瑣碎事、煩心事,又是人大代表年年提、年年解決不了的“腸梗塞”問題。
“2 500萬元建議辦理專項資金,辦理民生實事25項,年內已經全部落地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選聯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相對于重點工程動輒上千萬的資金量,代表建議辦理資金雖是些“小資金”,但卻緊緊連接民生所需、群眾所急,通過著力辦好、辦實這些“小項目”,真正做到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
辦理代表建議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制度性安排,但是客觀上辦理工作往往會因“無預算不支出”而導致“無資金不辦理”的情況,而且有限的財政資金無法包攬辦理所有建議。惠州市設立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開辟了以國家權力機關制度之力有效解決民生問題的新途徑。將2 500萬元專項資金安排由本級財政專戶儲存,按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單獨核算,專款專用,并由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財政和承辦單位共同監督實施,審計部門按照年度專項審計,且根據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和審計情況,有必要時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向社會公開。

6月17日,惠州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到惠東縣梁化鎮七星墩村小學調研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項目實施情況
“為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還劃定專項資金申請界限,要求社會關注度高,具備政策條件,資金需求不超過300萬元小項目,一次性投入當年見效的建議才可以接受申請,確保產生‘花小錢、辦大事’的實際效果。”常委會選聯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議辦理工作質量高不高,實效好不好,最終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建議辦理專項資金有效解決了辦理建議“無預算難辦理”“只答復難落實”等難題,提高代表建議的落實率、辦結率和滿意率,激勵人大代表提高履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政府有關部門承辦建議的自覺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了代表和群眾對權力機關的認同感,對行政機關的信任感。
家住惠州市惠城區河南岸街道的李運妹老人今年73歲,她的兩個孩子都患有精神類疾病,年事已高的老人有時候起床如廁都感到困難。“特殊家庭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需要我們去關注。”市人大代表徐莉萍在對社區特殊人群的心理幫扶工作中,發現了困難長者的生活難題從而提出適老化改造建議。
市人大常委會及時推進建議辦理落實,很快就將適老化改造的建議納入代表建議辦理資金范圍,撥付40萬元用于支持首批改造項目。常委會對于納入專項資金的代表建議辦理并不是止步于批準撥款,更多功夫集中在全程監督、持續跟進、督促落實上。在項目推進過程中,負責督辦適老化改造建議的市人大社會委負責人多次帶隊到現場一線,檢查建議辦理進度,并通過現場視察、會議座談、書面報告、電話網絡等方式,加強與承辦單位、領銜代表的溝通聯系,以隨機抽查10%項目實施情況形式監督資金使用績效,確保資金和項目相匹配、見成效。如今李運妹老人家里進門處、床鋪邊、洗手間都安裝了安全扶手,洗手間也安裝了防滑地墊,極大地方便了她的日常起居。目前,首批100戶適老化改造項目已全部完工。
在市級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示范帶動下,2021年惠州市各縣(區)陸續設立專項建議辦理資金,包括惠城區500萬元、惠陽區1 000萬元、惠東縣100萬元、龍門縣200萬元。這一創新舉措大幅提高建議辦理實效,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得到了代表、群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