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趙春娜

白云大道太和段俯瞰
近年來,廣州市白云區人大常委會圍繞完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精準發力,不斷加大監督力度,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以白云火車站、廣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機場第二高速南段、廣花公路快捷化等交通重點項目為抓手,以監督助推白云區交通樞紐項目建設。從選址、規劃到項目建設進度,常委會多次組織省、市、區人大代表開展專題調研、視察,聚焦建設進度和周邊規劃道路的建設情況,匯聚各級人大代表的力量和智慧,加強關鍵節點風險管控。
在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的時候,常委會多次組織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調研,代表提出的“優化1條(段)、新增9條(段)地鐵線路”的建議已陸續被市、區政府有關部門采納。其中,地鐵18號線北延段及22號線進入工程勘察設計階段。區內規劃軌道線路達到326公里,線網密度達到1.05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實現各鎮街和八大產業園區均有軌道交通線路覆蓋。
針對目前白云區路網結構存在南密北疏、橫弱縱強,各鎮間及各片區間的聯系不暢通等問題。常委會通過組織城建環資委員會委員、部分行業人大代表開展全方位調研,召開省、市人大代表座談會,收集代表相關建議意見,推進規劃道路建設。聚焦白云國際機場、白云火車站、大田集裝箱中心站及珠江西航道等重大交通樞紐平臺間的互聯互通、東西走向主干道建設、路網整體規劃與城市規劃總體推進等關鍵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推動白云區完善市政路網建設。
目前,白云區已建成空港大道二期、迎賓大道、白云五線(機場高速-106國道)等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32.97億元。新增或升級改造里程162公里。累計建成道路總里程約1 759.1公里,道路密度從“十二五”期間的6.31公里/平方公里提升為6.95公里/平方公里。
區人大代表高度關注道路擁堵問題,提出不少涉及交通整治的建議意見。常委會圍繞道路建設現狀與當前的城市定位不相匹配、骨架路網尚未成型、過境交通和轉換交通匯集、交通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堅持深入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
成立由常委會主任任組長,常委會副主任、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的調研領導小組,深入交通堵點、黑點實地調研。采用“重點地段專題調研+分片包干督導”方式,與穗保押運、廣駿出租車、新穗巴士、交警白云一、二大隊、區公安分局等部門單位召開專項座談會,多維度了解白云區迫切需要解決的交通問題。分片到24個鎮街調研,共召開18場鎮街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社區群眾、村社干部的意見建議。鎮人大和人大街道工委也積極發揮“接地氣”的優勢,組織開展交通主題調研活動,著力從細節提供參考意見。常委會還利用高德大數據分析路面規劃及管理情況,全面、深入了解造成擁堵的問題及原因。通過“立法聯系”微信小程序,全面收集群眾意見。通過“隨手拍”“隨手巡”等“微調研”方法,結合周末接訪、夜間接訪等,收集交通堵點、痛點問題,增強調研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