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 臺州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摒棄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實施精細化的管理操作,能增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促進國有企業提質增效。對此,國有企業要對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意義形成深刻認識,并剖析自身全面預算管理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立足于實踐積極探究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的策略措施。
國有企業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能促進企業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并提升自身的運行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國有企業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能從戰略高度出發,優化整合各類資源,并對企業子公司和各部門實施科學的資源分配,在最大化程度上實現對優質資源的高效利用,避免企業資源出現閑置和浪費,有利于科學統籌和合理規劃自身各項經營活動,并統一對企業資源進行調度,增強資源分配的合理性,能促進各方加強利益協調,增強企業運行效率,促進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良好實現[1]。
國有企業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能實現對企業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成本消耗,并將成本費用合理投入于戰略目標,能幫助企業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通過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操作,能實現良好的開源節流,有效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2]。
從本質上來看,全面預算能實現對內部控制的有效加強。國有企業開展具有精細化特點的全面預算管理,能及時有效地識別各類風險,并形成對各類風險的科學評估預測,能量化自身的戰略目標。在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操作下,企業存在的各類隱患會提前暴露,并對企業形成有效預警,提醒企業決策管理人員加強對財務風險的防范規避[3]。
當前,國有企業開展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預算編制與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相脫離。對國有企業而言,其預算編制涵蓋投資、資金、經營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需各部門加強協作才能良好完成,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主要對增量預算方式進行運用,未能充分考慮現實狀況,相關預算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另外,國有企業未能對預算實施有效的實時監控,且預算信息滯后,極易導致預算編制與企業經營實際情況出現脫節。二是全面預算管理缺乏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國有企業一般通過人工方式開展全面預算管理,預算工作耗費的人力資源較多,且導致預算的主觀性較強,影響預算的科學性。同時,在編制和執行預算的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較多。預算分析未能靈活運用信息化技術,預算考核考慮效率較低。三是對預算過程缺乏有效監控。國有企業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的具體過程中,將預算編制作為重點,對預算執行的具體結果缺乏及時的反饋總結,未能對預算形成有效的過程監控和動態監控。
國有企業要積極轉變自身的全面預算管理理念。領導班子要加深認識,將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理念有效融入日常經營管理的各項活動中。同時,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全員性的全面預算管理,并實現全程性的精細化全面預算管理。
國有企業有效落實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并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其效益,應建立健全自身的組織機構,組建“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為全面預算管理實現精細化,提供制度層面的有效保障。企業應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對全面預算管理進行落實執行,召開預算管理會議,對預算事項進行審議。企業要引導各部門和各崗位員工加深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認識,并督促其自覺遵循和規范執行。企業應依托自身的組織機構,督促各崗位員工恪盡職守,促進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預期目標的良好實現。
國有企業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要注重推動信息化預算管理發展,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對企業采用的ERP軟件和各類財務軟件實施提升,逐步實現對各類預算功能的強化。靈活運用軟件設置的預算模塊和相關功能,形成準確的預算編制,并增強其時效性。二是對全面預算管理的專業軟件進行靈活運用,及時引進先進的相關軟件。三是針對全面預算管理逐步構建信息化平臺,并加強預算工作對各項工作環節的良好落實,形成對預算管理的動態監控,并作出及時反饋,實現對潛在風險的靈敏感知,并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4]。
國有企業在開展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前,要加強市場調研,確保預算結果良好契合市場形勢,還要充分考慮國資委對國有企業的年度考核指標的具體要求,制定預算,并上報總部匯總,避免預算指標與財務部門的相關指標形成沖突。國有企業要開展深入的市場調研和準確的預測,對預算計劃進行科學制定。對企業發展形成預見性的估測,通過加強市場調研為全面預算管理的精心化實施提供依據。
國有企業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全面預算編制水平。要對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宣傳,實現對工作氛圍的良好創設,并增加相關工作人員的預算管理意識。同時,要加強預算管理培訓,以預算基礎知識、預算編制、預算的分析和調整等項目作為主要培訓內容,引導相關工作人員熟練掌握預算管理知識技能。財務部門要加強對預算數據的整理匯總,形成高水平的預算編制。應將企業實際情況作為依據,對預算調整頻率進行合理確定,對于企業重大經營變化會對預算執行產生影響的,要對預算及時進行調整。
國有企業完成對年度全面預算的編制后,應對管理層報審,經管理層批準后,即不能再隨意更改。企業應對全面預算進行嚴格執行,實現高效良好的財務管理,進而促進企業管理目標的良好實現。國有企業應逐步完善自身的各項制度,在開展各項業務的實踐過程中,良好遵循相關規章制度,為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提供良好條件。
國有企業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要注重加強預算差異性分析。國有企業要依托自身條件,構建預算結果分析機制,對預算結果與預算目標存在的差異性實施科學分析和深入研究,明確關鍵問題,形成高效良好的制度改進機制。要將預算管理結果與預算目標實施對比,分析其存在的差異性,并展開深入研究,探究造成差異的具體原因,并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改進措施,為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依據,增強全面預算管理的效率和科學性。
國有企業應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的監督考評,并構建相應機制。國有企業要對全面預算管理相關工作加強監督,細致分配預算花費,落實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個人身上,并定期檢查全面預算管理涉及的各項細節。對預算結果增加考核,構建高效嚴格的預算考核相關制度。國有企業應嚴格遵循各項制度開展精細化全面預算管理的具體工作,企業實施預算績效考核,可充分利用平衡記分卡,綜合考慮和系統分析市場、財務和內部運營等因素,實現高效嚴格的績效考核[5]。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能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還能實現對風險管控的加強。國有企業要通過轉變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業組織機構、推動信息化預算管理發展、在開展預算前加強市場調研、提高全面預算編制水平、對全面預算進行嚴格執行、加強預算差異性分析、構建監督考核評價機制等策略高效良好的實施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