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舒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財務共享中心(FSSC),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爭到2020年培養三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面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逐步建立和使用,高校需要培養具有預算管理及數據分析等財務管理能力以及良好溝通能力的管理型會計人才。
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多以教師講授PPT為主,教師習慣參照教材事先設計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部分課程內容沒有更新,較為陳舊。在教學中,較為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缺乏實踐技能的培養與練習,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傳統課堂缺少擁有企業管理會計實踐經驗的教師,實踐教學場所和實訓平臺較為缺乏,實踐教學設施和手段陳舊,課堂上無法搭建真實區域經濟環境,將仿真實習與專業教學聯動運營。同時,學生整體理論知識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不強,缺乏學習熱情,自學能力和自制力較弱。
在傳統教學中,側重考核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缺乏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在現代商業背景中無法順利適應社會,缺乏企業要求的職業素養、契約精神,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處理人際關系、溝通交流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財務機構,為各單位提供財務服務。財務共享中心的逐步建立,使得企業需要更多的財務人員實現職能轉型,即由傳統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應當順應企業需求,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的管理會計人才。
課程教學團隊暑期調研了多家企業,同時去省外高職院校交流,了解財務共享趨勢下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明確企業財務部門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管理會計能力,結合課程教學,著重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等財務管理能力,同時還應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技能、統計分析技能、團隊協作管理技能,使學生提高綜合競爭力。
依據國家高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結合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對接管理會計崗位需求,從會計人才能力需求入手,對管理會計教學內容進行多元整合,同時借鑒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CGMA 能力框架”,從而確定《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重構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管理會計課程內容體系。
根據管理會計課程主要內容和管理會計崗位能力需求,將原有十一個項目重新整合,其中項目二、三、九三章整合為成本管理項目,主要涉及變動成本、作業成本、標準成本等成本計算方法;項目四、五、六三章整合為營運管理,主要培養學生對采購、生產及庫存、銷售環節的數據測算能力,并能夠運用分析結果進行財務決策;將項目十、十一兩章整合為績效管理,主要涉及財務主管崗位職責,培養學生運用KPI關鍵指標等方法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另新增戰略管理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與報告兩個章節,使得學生懂得分析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提升學生商業能力和信息系統應用能力。在講授分析方法和理論知識的同時,課程內容新增《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等國家相關文件知識,幫助學生從更高的站位了解管理會計的重要性。
管理會計課程采用混合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在線開放資源、手機APP相結合,采取“線上+線下”為主,“以證促學、以賽促學”為輔的教學模式。
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將相關課程視頻及課件上傳至教學平臺相應框架章節中,形成開放式的在線課程資源庫,且在整個學期學習中利用該平臺輔助教學。教師將教學內容及資源上傳至平臺后,發布通知告訴學生同步預習并思考相關內容,以便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線上+線下”課堂管理,課堂上教師通過教學平臺客戶端發起簽到、提問、討論、問卷、課堂測驗等活動,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授課前教師在線發布預習內容的測驗5~10題,總結學生預習情況,對學生預習結果做出評價總結,構成線上教學活動。針對學生學習的重難點進行講授,引入案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構成該課程的線下教學活動。而后發布主題討論、在線搶答等方式發布任務,進一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實時跟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程進度進行調整。
最后,在課程結束后,采用“以證促學、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組建管理會計興趣小組,將管理會計競賽和管理會計資格證書相關的教學資源上傳至教學平臺,鼓勵學生參與線上學習,并對競賽獲獎和取得相關證書的學生給予加分獎勵,同時為省級會計技能競賽儲備選手。
在理論教學中,采用項目任務驅動、多元化案例導入、情景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入小組討論、演講展示等教學形式。采用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仿真練習作為項目任務,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啟發學生進行深入地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運用辦公軟件Excel的能力,使其學習如何幫助企業提高價值。“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成本管理技能、投融資管理、分析決策技巧、解決財務問題等各項專業能力。
在實踐教學中,深入校企合作,共建“文科跨專業綜合實訓中心”和“云財務共享實踐教學中心”兩大教學場地,改善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硬件環境。為使學生了解企業仿真管理會計工作內容及內部管理知識,學校邀請企業導師為學生進行沙盤模擬經營實訓、管理會計實訓等實踐教學。在沙盤實訓教學中,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將學生以四人為一組進行企業模擬經營,引導學生規劃資金使用、進行收支預算、制定融資策略,思考商品訂單量、庫存量、生產量及材料采購量的數量及時間匹配。學生運用Excel進行數據收集、查找、運用及分析,提升預算管理、戰略管理、營運管理等專業技能,同時還應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鼓勵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比賽,例如省級會計技能競賽、管理會計大賽、省級沙盤經營模擬競賽等賽事,幫助學生建立管理會計思維。
管理會計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科,以綜合運用能力為考核標準,按照動靜結合、過程重于結果的原則,強化日常考核,一改往日考試成績“一錘定音”的評價標準。在考核內容上,以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主;在考核方式上,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理論、實務相結合的考試形式。按照“課堂表現30%+實踐教學30%+考試成績40%”三項權重比例對學生成績做出分值與評價。
此外,對參加省會計技能大賽、省沙盤模擬經營大賽、財務決策大賽、管理會計大賽并取得良好成績,或者取得初級管理會計師證書的學生,可給予一定獎勵加分。
在財務共享背景下,企業需要更多的財務人員實現職能轉型,即由傳統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管理會計》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主干課程,培養目標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能力的掌握,還要注重學生管理分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高職院校應不斷深入管理會計課程改革,為企業輸送適銷對路的會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