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琴 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黨群服務中心
固定資產是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切實做好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既有利于國有資產安全與完整,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價值,保證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對此為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需要單位重視制度建設,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政府會計主體為滿足自身開展業務活動或其他活動需要擁有或控制的,使用時間至少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使用過程中能夠維持原物質形態的資產,常見的有房屋、構筑物、計算機設備、辦公設備、家具、用具等。由于固定資產有著較高的價值,在固定資產各個環節均要求詳細盤點與核算,如資產購置與使用階段等,可以有效解決各類資產風險,因此需要單位引起注意,加強管理工作。
當前大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仍有一些不足,如重固定資產采購,輕于管理的現象較為突出,從而導致固定資產管理質量較差。具體表現在固定資產賬實不符,未對固定資產的數量進行定期盤點,卡片管理,符合財務規定能夠核銷、出售、報廢的固定資產未及時辦理核減手續仍體現在賬上。在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還存在隨意處置資產、資產閑置浪費等問題,并引起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1]。加強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意義重大,不僅有利于國有資產安全,也能為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發展和工作正常運轉產生積極的影響。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未從實際情況出發,也未結合固定資產使用需求,建立與之相應的管理制度,這讓整個管理工作顯得毫無秩序。固定資產管理措施方面未能統籌安排,存在過于分散、多頭管理的問題,最終造成無人監管固定資產的現象。對個別單位來說,雖然制定了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與體系優化等工作,但后續監督未能有效跟進,相關管理制度未能順利落實,形同虛設,從而導致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固定資產的質量及效率不高的情況。
固定資產管理需要安排專人負責,但是現階段一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忽視了這一點,固定資產管理通常由財務部門或是其他部門兼職,財務人員需要完成日常的會計核算、固定資產系統的錄入、折舊的計提等工作,其他部門也事務繁雜。面對著日益繁雜的事項,非專職人員要分心到固定資產管理上,難以保證實際工作質量與效率。當然,有的單位設置了專職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但對其缺少必要的培訓,這些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專業水平有限,掌握的固定資產管理知識較少[2]。尤其是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來說,管理人員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加之在政府會計準則實施后,資產折舊工作日常化,這增加了管理人員工作難度。
對管理人員來說很多缺乏較強的責任心,這讓固定資產存在閑置、流失等問題。單位很少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最新的固定資產使用與管理規章,在責任意識上表現得非常薄弱,個人認識不到位,缺乏較強的責任心與事業心。甚至個別人員認為固定資產管理與自身無關,且很多領導忙于日常行政事務,也未能真正意識到固定資產的價值,相關管理工作未及時跟進,是今后管理工作者必須重點關注的內容。
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清查力度,有利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摸清家底,做到賬實相符,通過定期清理損壞、報廢的固定資產,有利于各項固定資產得到充分利用。結合《會計法》中相關規定,各單位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固定資產的全面清查,確保滿足賬實相符的要求,但是很多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未能意識到這一點,幾乎未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分析這些現象的原因可知,主要是個別領導忽視了這項管理工作,錯誤地認為固定資產全面清查耗時耗力,也會浪費資源。同時單位固定資產極為龐大,涉及很多設備設施,小到座椅,大到電腦、打印機、復印機,進行清查工作,不僅工作量大,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具體需求,根據相關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使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并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不斷地優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制定相關的工作流程,明確從計劃、購買、驗收、領用等各個環節需辦理的手續等,預防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明確各部門的責任領域,避免出現多頭管理,最終造成無人管理的情況。單位還要落實監督考核機制,促使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有效落實,發揮各項制度體系的作用,也有利于責任與考核真正落實到個人。
單位領導應該意識到固定資產的價值,將管理工作放首位,將固定資產管理納入到議事日程中,盡快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安排專職人員負責管理。由于單位設有專人管理固定資產,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這項工作中,在購進固定資產時應進行貼標管理,做好臺賬登記,及時盤點固定資產與卡片認真核對,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3]。單位在設置專職人員以后,還要定期為他們提供培訓與學習的機會,確保這部分人員盡快掌握業務知識,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使其能夠有效勝任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單位領導需要發揮出固定資產的作用,加強管理,確保本單位更好開展公共服務工作,有利于單位其他工作高效開展,也促使單位發展目標真正實現。單位領導要發揮好表率作用,在意識上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關注度,督促管理人員做好固定資產購建、保管、使用和盤存等工作,并通過教育培訓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落實各項制度,自覺遵守相應的政策法規,將管理人員的才能體現出來。這樣才能保證單位各項固定資產配置更加科學合理,最大限度發揮固定資產使用效益,促使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都獲得提升。
第一,基層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定期對固定資產全面盤點,每年至少1次,這個過程中必須將日常盤點工作做到位,這要求在固定資產數量、時間和制度等環節加強分析,找出其中出現的賬實不符的現象。對此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要全面、細致開展排查工作,準確掌握問題的原因,找到負責人,嚴格采取追責處理措施。第二,結合規定程序處理單位已經報廢、損毀的固定資產,在清理固定資產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報廢的固定資產,且不應擅自處理[4]。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要結合限額按照規定格式、流程等向主管部門與財務部門報送,完成審批以后,需要及時回收已經報廢的固定資產,且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回收公司完成,并提供回收報告。單位財務部門結合來自資產管理部門的報廢材料,及時開展銷賬處理工作。
總之,固定資產是保障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能夠順利開展各項業務的重要基礎,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就尤為關鍵。單位應該認清這項工作的意義,結合固定資產管理各環節出現的不足,認真地分析問題的根源,以積極的方式應對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有新的成效,單位建立的各項管理制度更加科學、合理,從而為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