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莉
(海南省澄邁縣思源高級中學 海南 澄邁 571900)
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是由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原衡水中學校長李金池先生首創。課堂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課堂模式中的“6”,是指課堂教學中依次進行的六個環節,包括“導”、“思”、“議”、“展”、“評”、“檢”6個教學環節。
高效“6+1”課堂是以集體備課為基礎,以群策群力設計有價值、有層次的問題為抓手,切實落實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力求達到課堂教學老師的精講,學生的精學。
“6+1”教學模式的“精髓”是“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主動圈劃不偷懶,主動探索不依賴,分享成果不保留,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
2.1 對標課堂新模式,實現教學理念大翻轉。澄邁思源高級中學嘗試采取新課堂教學模式已有四載,教學教育質量已初見成效。在“善思則得,善誘則通,誘思交融,百煉成鋼”以及“重導輕講,重質輕量的”教學觀的指導下,習慣安安靜靜聽課的課堂變為“我來答”“我質疑”“我補充”,“這里應該有掌聲”“你來我往,平等相待”的課堂,學生自信了,老師也有了更多的成就感。
2.2 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再提高。高效“6+1”課堂模式,將課堂的主角從老師轉變為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上能讓學生表達的,盡量讓學生表達,能讓學生做結論的,盡量讓學生做結論,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有利于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
2.3 樹立教學新思維,促進教師素質再提高。高效“6+1”課堂模式對老師的備課、講課、知識儲備、業務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有緊迫感,把課備扎實,把課上精彩,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都能得到發揮,避免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受到遏制。
3.1 導——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三個子目,弄清子目間的邏輯關系。
導入:從現實問題導入。當代中國如何統計人口,如何加強基層治理和加強社會救濟?那么古代政府如何做?
3.2 思——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在于“思”這一環節。要注意兩點,一是思考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和梯度。例如:(1)什么是戶籍制度?歷朝歷代實行什么樣的戶籍制度?(2)秦朝到清朝基層治理、社會救助的舉措是什么?二是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教師要觀察巡視。老師要走下講臺,密切關注各小組學生學習情況,隨時點撥,隨時引導,及時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
3.3 “議”“展”“評”環節。請學生把自學得到的歷朝“戶籍制度”“基層組織”“社會治理”“社會救濟”“優扶政策”迅速填寫在表格中,一個表格全搞定,并隨堂展示。
填完表格并展示后,激發學生圍繞提供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推選出“書記員”全程記錄匯總,組員對匯總的成果進行梳理,選出代表進行展示,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質疑,可以補充。(1)中國古代戶籍演變呈現什么趨勢?歷朝歷代為什么都很重視戶口的編排?中國古代的戶籍制有什么功能?具有這種功能的歷史原因?古代戶籍制和當今的戶籍制有什么本質區別?(2)古代的基層治理和救濟、優撫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些的問題設置從簡單到難度增減,從課本能找的見到找不見,從問題的表面深入到問題的實質,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既充分考慮學生基礎薄弱的實際,更突出了互助互學,共同提升的理念。
最后,老師要用簡練的語言幫助學生糾錯,還要啟發引導學生從表格中中得出規律性的認識,讓所學的知識穿成線,最后弄明白古代政府這樣做的極終目的,從而高效完成《中國古代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一課主干知識的學習。本課小結部分,學生自主編寫這一課思維導圖,實現對本課知識的完整掌握。
以前,大部分學生因對自己沒有自信心或者沒有展示的機會,所以只有個別學生能夠大膽地展示,而現在因為有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有分工,有相互激勵的辦法,孩子們的表現欲被激發,每個同學都會有序地展示學習成果,用自信的聲音表達所思所學,這樣學習也變得高效有趣和輕松愉快。
3.4 “檢”和“練”環節。課堂展示題目,當場檢測學生學習成果,采用搶答的方式,看誰記得準,理解的好,掌握的到位。課后布置作業對關鍵知識是點進行補充,拓展學生的歷史思維。
總之,通過高效“6+1”課堂模式的具體化運用,實現了課堂角色的轉變,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學習熱情高,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4.1 存在的不足。目前思源高級中學實施“6+1”高效課堂模式還處于模仿學習階段,各個環節的運用尚未做到靈活自如,教學進度優勢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4.2 改進的建議。
(1)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為避免“6+1”課堂模式教學流于形式,建議依據學情,在“導-思-議-展-評-檢-練”各環節會根據不同的學生生源素質和不同的科目學習內容進行調整,以簡潔、適合、高效為原則,引導學生更好掌握知識、學習進步。
(2)由表及里,注重實效。建議課程設計環環相扣,讓學生積極閱讀、思考、質疑、辯論、動手練習等,讓學生變“學懂”“學會”為“會學”“會用”,讓部分邊緣生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小組活動中找回自信,找回尊嚴。
“6+1”教學模式在思源高中推廣中,培養了學生愛閱讀、愛動腦、愿意把學習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的優秀品質,這些品質將會伴隨他們一生,都讓他們在今后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