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犁娟
(新疆伊寧市第十九小學 新疆 伊寧 835000)
經典誦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詩意美,從閱讀內容中提取到更多有深意的內涵,豐富個人見聞。在全國范圍內都受到了廣泛的開展支持,通過小學經典誦讀工作的展開,能夠大力推行我國的國學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幫助學生鍛煉終身閱讀的好習慣,因此,有必要進行推廣。
1.1 重視程度不高。經典誦讀作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常常會因為教學目標的束縛而忽略犧牲掉的經典朗誦時間,而小學生發展的不完全性決定了小學生很小的幾率自己去朗誦經典,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1.2 學生興趣不高。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在當今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情況下,興趣式教學顯的愈發重要。經典誦讀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常常采取單一的模式,有時候甚至會將相關的片段作為閱讀理解進行講解,剖析,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對朗誦的興趣。
1.3 評價體系不完善。小學生由于對世界認知和發展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這也決定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適當的評價體系,以此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經典誦讀有時候不僅被老師忽略,有時候也會被學校忽略,這間接導致相關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教師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積極性都難以調動,從而間接的影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2.1 樹立終身閱讀的觀念。時代快速發展,終身學習的理念日漸深入人心,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淘汰[1]。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也要注意用先進的理念引導學生,基于此,教師應及時了解新聞動態,關注教育行業的發展,了解教育觀念并及時更新,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健康的發展。
2.2 豐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1)科技輔助法。科技不斷發展,科技產品也更多的投入了教學中。基于此,作為教師,也應該將適當利用類似于多媒體、視頻、動畫等科技產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學生了解科技產品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的時候,由于小學生抽象思維遠遠不如具象思維發展的成熟,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詩中的內容用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現,動畫并配一些輕柔歡快的音樂,讓小學生在動畫的展現中更加直觀的了解詩中所描述的池塘里、樹蔭下的美景,在音樂渲染下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誦讀能力。
(2)情景交融法。小學生的發展特殊性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時候應該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小學生具備的無限想象力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實現情景交融式的教學。例如,學生在朗誦《靜夜思》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用圖片,音頻等方式更加直觀展現出來,老師還可以用感情解說,讓學生結合所看到的思考靜夜思所表達的情感是什么,讓學生更加理解詩人當時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3)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學生是教育主體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誦讀活動中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自己選擇想要朗讀的材料,基于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深入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與愉悅感。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自己討論想要朗誦內容是什么,之后可以按照小組選擇出來的內容進行全班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掌握朗誦的樂趣。
(4)游戲化教學。經典朗誦是學生們通過朗誦增強對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的認知,也是培養學生情操的重要途徑[2]。小學生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不能夠長時間的在某一個事物上十分專注。基于此,小學教師應當利用游戲和朗誦內容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掌握內容。
例如,學生在朗誦《清明》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別扮演“詩人”、“牧童”的不同角色,之后讓學生按照相關的要求進行對話,讓學生在扮演的活動中把握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3 完善經典誦讀評價體系。每個學生的發展水平不一樣,這也決定了學生在經典誦讀中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基于此,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學生發展水平進行適當的引和督促,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進行鼓勵表揚,不要采取統一的評價標準。學校可以適當的舉辦詩歌朗誦比賽,設置相應的獎勵,在調動教師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綜上,經典朗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誦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才能夠取得新的發展與進步,從而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增添新動力。具體可通過改變教學觀念、引入多媒體技術、游戲化教學、自主選擇閱讀題材等措施來實現對于學生經典誦能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