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菲菲
一、案例背景
在進行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從以往的作文教學經驗總結來看,目前大部分的孩子都存在缺乏想象力、自我觀察及思考的能力,加上作文指導書的種類繁多,說法不一,指導方向不同,學生雖然能夠從中獲取寫作的相關知識并提高寫作能力,但部分學生由于長期受到作文輔導書的影響,失去了書寫自身真正的想法,導致學生的作文內容無法體現“我手寫我心。”
一次作文課堂上,題目是:我最喜愛的動物。
我提問:“大家喜歡的動物有哪些呀?分別喜歡它們的什么特點呢?或者它做了什么事情讓你覺得很有趣或很感動?”
小明:“狗狗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我喜歡狗狗。”
我問:“那你有養過狗狗嗎?它有什么事情讓你覺得特別印象深刻的嗎?”
小明:“沒有。”
我問:“那你怎么知道狗狗是人們最好的朋友呢?”
小明:“從書上看來的。”
全班哄堂大笑。
盡管大家認為這只是件有趣的好笑的事,但從中可以總結出: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就是過于模式化的作文教學,統一化的范文講解,有可能磨滅孩子對于觀察世界的好奇心,并失去其真實的感受和個人的看法。對于這種問題作文教學模式應該進行適當的調整,該刪除的就刪除,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以我手寫我心,將對世界的觀察結果以作文的方式保留下來。
二、案例分析及解決過程
在許許多多的困惑中,我受到“中國好老師”APP 的啟發,將目光轉移到“互
聯網+教育”上,借助互聯網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一)案例分析
對于本次作文教學的案例,一方面是由于以往的教學使得孩子產生了定向思維,無法從課本以外獲取寫作信息,另一方面是本次的教學過程當中缺乏了正確的引導,使得孩子在短時間內無法回答老師的提問。從這兩個方面出發,首先要針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以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與自我觀察、自我思考能力為目標,進行正確的引導并給予一定的幫助。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這句話精辟地點出了學習要循序漸進的道理,在二年級寫話的教學中,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才能讓學生順利地跨入寫作這個門檻。
(二)解決過程
1.激發興趣
對于本次作文教學的案例,我改變教學策略,在詢問孩子喜歡的動物時,我出示一組動物的圖片:小白兔、小鸚鵡、小貓、小狗、小烏龜。然后配上生動的音樂和動物的叫聲。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教學環節,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幫助孩子們回憶起動物的特點,想起與其相關的動物及事件,為下一步作文的創作打下基礎。
2.注意對語句的訓練
文章由句子組成,句子是否通順,直接影響到文章表達是否清晰,所以用規范的語言,寫完整的話是寫作最基礎的部分。如何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將意思表達清楚呢?那么,我們應該加強句子的訓練,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是可以利用語文教材說、寫句子。語文教材里的課文是學生學習規范語言很好的載體。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指導朗讀,增強學生的語感,對規范的語言朗朗上口。對于課文里的詞語,要求學生擴詞;表達比較特別或優美的句子,還要指導學生仿照著口頭練習說句。鼓勵學生多說詞,說好句,說完整的句子。另一方面是鼓勵學生每晚堅持寫完整的句子。從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學生已經認識的一定的漢字,而且能說完整的句子。從那時起,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每晚寫一到三句完整的句子,能力強的學生鼓勵他多寫。句子的內容、長短、句式等等都沒有限制,只要寫出自己想寫的,句子通順就行。從這兩方面出發,對孩子使用語句表達自身想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為下一步作文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由淺入深,一步一個腳印
二年級的寫作是從看圖寫話開始的,看圖寫話是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二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一開始指導看圖寫話時,選圖就要審慎,要選單幅的圖畫,圖意要有趣、易懂,這樣降低難度。而且選的圖要有趣味,學生才會消除害怕的心理,開心地融入看圖寫話當中。學生有能力把單幅的圖意寫清楚后,就指導學生寫好由兩幅圖組成的圖畫。兩幅圖的圖意學生也能寫好后,就三幅、四幅……逐次增加圖畫的數量,這樣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往高處引領。
學生雖然在思維上理解了圖意,但怎樣具體表達出來呢?格式又是怎樣的?這時候,教師的帶路就尤為重要了。頭幾次寫看圖寫話,引導學生理解清楚圖意后,教師一定要帶著學生一句一句地寫。一邊寫,一邊講解格式;一邊寫,一邊講解為什么要這樣表達;一邊寫,一邊講解為什么要使用這個標點符號。這樣的引路要多做幾次,還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接著,就是教師帶著寫一半,學生自己寫一半。然后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寫。這樣的引路,讓學生有路可循路,才能讓學生自己走更遠的路。
接下來應該引導學生使用更為精準的表達,開始教學生表達圖意時,教師切勿高要求學生。只要求學生能用簡單的語句把圖意表達出來,極力給予學生一個“看圖寫話其實并不難”的信息,消除學生的害怕心理,讓學生充滿自信。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后,漸漸精益求精。例如指導學生寫植樹的看圖寫話,學生寫:“春天,同學們來到公園植樹。”引導學生寫成:“溫暖的春天來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來到美麗的公園植樹。”在這基礎上再加深:“溫暖的春天來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來到美麗的公園植樹。同學們先挖好樹坑,接著把樹苗放進坑里,有的同學扶著樹苗,有的同學培土,再給小樹苗澆水……”這樣循次漸進指導寫話,學生就能從中感到樂趣。
4.發揮榜樣的力量
學生的寫作要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整篇寫得好的,要在班上投影出來評講,大家來學習,樹立榜樣的向上能量;某個句子寫得好的,要把句子讀出來大家一起分享,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加強學生的自信心。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經常樹立好的寫作榜樣,學生就會形成一股你追我趕的風氣。而平日里,教師要從生活中引導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例如,下課了,有的同學違反了紀律,你看到這樣的情況是怎樣想的?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期中考試的當天把考試時的心情寫下來;被教師批評了,把受批評的原因,教師批評的話,批評后自己怎樣想的寫下來……通過寫日記,讓學生抒發感受,學會用我的手,寫我的心。
三、成效及總結
(一)成效
經過對作文(寫話)教學模式的改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方說在接下來的寫作課堂上,學生不再僅僅是根據作文輔導書上的內容進行寫作,更多的是以自身的眼光去看待事物,通過自身的觀察對事物進行描寫并結合思考得出一定的結論。可以說作文(寫話)教學模式的改進是正確的,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二)總結
二年級的寫話教學是日后學生作文的基礎,對于其日后的語文學習也相當重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創作,達到以我手寫我心、表達自身真正想法的目的,成為當前作文教學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一種新的探究。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策略密不可分,所以教師要把握好課堂這個主戰場,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學方法經過總結歸納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激情促使課堂氣氛的活躍
拿破侖用激情的演說、睿智的指揮學問贏得了士兵們的擁護,成為士兵們心中敬佩的統帥。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性格比較活躍,聰明好動;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抑揚頓挫的語言向他們展示。同時,學生的效仿能力強,這就需要教師樹立良好的師表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感染班上的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認識到老師風范,勇敢積極地和老師面對語文學科中的每一個知識點。
2.教師的詼諧,課堂變得有趣味
課堂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有收有放;有時精彩有時平淡、有時感動有時嚴肅、有時趣味有時沉默。面對著課堂上的各種情況變化,老師要隨時關注。為了孩子們更好更容易地接受知識,可以通過幽默的語言、有趣的小故事、趣味識字游戲和有趣的圖畫導入或者講解。這樣讓孩子們放輕松,活躍思維,調整心情,積極地接受和消化老師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
3.教師制作課件生動有趣,所講的知識點更有效
現在的教學工具不斷更新,所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班通設備進入了每一個班級,給孩子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因而,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借助教參書中所提及的知識點,制作好與本課目標和重難點相符合的課件。同時課件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制作。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要是以“具體而形象的思維為主”。講解課文的幻燈片制作可以用插圖和文字相互結合、識字可以用不同顏色標注或情境圖結合;同時,可以制作一些開火車、青蛙過河,登山等識字游戲圖片。這樣制作有趣、生動、形象的課件圖片,不僅讓畫面精美生動,還可以吸引學生們的眼球,讓他們更容易接受和消化知識。
4.作文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的一切教學策略都要以學生為主。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語文課堂倡導“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其實,老師多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方法,達到老師不教,學生都會用教師教的方法去自主學習。在課堂上需要積極引導,適時點撥方法,多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去思考和觀察;大膽地討論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語文課堂上,識字時引導學生自由讀、自己用識字方法分析漢字,小老師教讀。講解課文時,老師拋出問題,學生自主去勾畫生字、詞語和自然段;自己去尋找文中的答案,明白文章的內容。寫話時,老師提出方法和要求,學生自主去觀察和發現,把自己看見的、想到的、學到的寫下來,老師適時引導。所以,在課堂上采用任何教學方法和策略都要服務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管是自學還是群學都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主體地位實現最優化、最大化。
四、結語
二年級學生情感豐富,天真爛漫,想象力特別豐富。教師在寫話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寫作的良好契機。課本中有不少課文情景交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如《彩色的夢》《楓樹上的喜鵲》《沙灘上的童話》等,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引導學生入情、入景的想象,進行仿寫、創編,學生們會興趣大增。教師在教學中,對圖畫的觀察想象,課本劇的表演,經常開展故事的演講等,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通過豐富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能準確表達出來,不僅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能在輕松愉快中完成寫話訓練。總的來說,不斷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提升其觀察世界的能力,才能夠真正達到“我手寫我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