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正式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使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滿足大數據時代會計業務和會計信息日益呈現海量數據處理、實時云計算化、會計智能決策等新型會計業務特征的需求。本文重點研究“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服務區域及行業經濟的路徑探索,通過專業服務社會檢驗智能大數據與會計應用技術的實踐性,進而推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發展改革,實現培養掌握智能大數據與會計應用技術的管理實踐型會計專業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大數據與會計;服務社會;應用實踐;專業發展
大數據應用技術已經促使會計行業產生的歷史性的革新,原有的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知識體系構架、能力體系構架已經不滿足現代經濟社會對于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正式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開始與社會需求對接,但體系內容并未成熟,正處于探索階段,“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成為專業轉型是否成功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而通過加強專業服務能力建設能夠更好地促進“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發展改革。
一、以智能大數據與會計應用技術實現專業服務區域及行業經濟的路徑
1、構建專業服務社會產品體系
要實現專業服務社會職能,首先要滿足社會對于專業服務的需求,并根據不同層階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體系。
針對企業基本的核算服務需求,可提供以代理記賬、代理報稅為主的財務稅務代理服務產品體系;針對企業財務管理服務需求,可提供以財務制度設計、財務流程設計、財務管理咨詢為主的內控管理服務產品體系;針對企業業務管理服務需求,可提供以業財融合、供應鏈管理、稅收籌劃、籌資服務為主的企業大數據管理服務產品體系;針對企業發展管理服務需求,可提供行業大數據分析、決策支持數據報告為主的行業大數據分析服務產品體系;針對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需求,可提供包括職稱培訓、職業資格證書培訓、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為主的大數據與會計技術應用服務產品體系。
2、搭建專業服務社會平臺
要實現專業服務社會職能,重點是搭建專業服務社會平臺,充分調動可利用資源和廣大師生的主觀能動性。
要充分發揮教師工作室的作用,積極開展以解決企業、事業、行政單位具體財務管理、內控建設等方面具體問題的橫向課題立項,通過實踐性橫向課題實現專業服務社會職能;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器的作用,在孵化器內實踐師生共創、專創融合型項目,通過專業教師指導專業學生從事專業業務,推動專業實現服務社會職能;要充分利用創新創業大賽推廣作用,通過校級、省級、國家級創新創業大賽檢驗專創融合項目的可行性,并爭取各級“種子資金”等創新創業資金投入,在解決專創融合型項目部分實施資金的同時利用賽項的影響對于項目進行推廣;要充分發揮專業教學團隊的技術支持作用,專業服務社會需要解決的都是個性的、具體的、系統性的專業問題,需要專業教學團隊通力協作,發揮團隊每個人的專業特長,形成系統性的最優方案;要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解決專業服務社會所需的大數據會計應用技術、分析應用技術實踐的軟件和硬件問題;要充分利用合作伙伴協同作用,可利用專業財務大數據處理軟件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可利用區域內代理記賬企業提供客戶資源并協同開發客戶需求,可利用區域內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合作開發大數據與會計應用技術培訓項目,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給予項目技術平臺、客戶開發、業務實施、技術改進方面的支持能有效地推動專業服務社會職能全方位實現。
二、通過專業服務社會推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發展改革
1、帶動教師專業實踐、推動“雙師”型、創新型教學團隊建設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能讓一線教師更多地接觸實際工作業務,系統地掌握大數據技術在財務中的應用對于財會崗位工作的影響、以及在實際財務工作中探索出的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一線專業教師更好地實踐新的財務管理理論、及時更新專業知識體系、促進專業能力符合社會實踐需求,同時通過社會實踐豐富“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知識與能力體系、進行職業及職業崗位群分析、開展崗位工作能力探索、不斷創新專業能力應用方法以適應資訊科技和經濟等快速變化的時代要求,進而推動即具備理論教學素質、又具備實踐教學素質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教學創新團隊建設。
2、打造企業課堂直通車、實現項目化情景教學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帶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具體項目,可還原企業工作環境真實面貌,還原企業財會工作真實面貌,豐富教學方法及手段,消除完整、系統性教學提示帶來的項目化教學弊端。通過完成個性的生產性企業項目、實現項目化情景教學,可實現學生的社會溝通、交往、組織和協調能力訓練;可讓學生懂得企業和行業管理規律,實現企業、行業管理能力訓練;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創新解決問題的途經手段,主動探索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的結合路徑;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學習,完成有目的、全方位、有計劃的系統性業務實訓和技能培養,學練結合,快速提升專業能力;可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踐行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的財會從業人員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
3、打造專業競賽實訓基地、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技能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將生產性實訓與專業職業技能競賽技能培養相結合,可踐行“行業主導、社會支持、企業和學校雙主體育人的建設理念”,能夠更好地實踐技能競賽內容,通過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打造高效能的專業競賽實訓基地。通過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實訓基地建設,可實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探索新時代高層次技術技能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暢通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通道,拓展就業創業本領;堅持賽訓結合,可檢驗和展示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成果和學生會計職業崗位通用技術以及職業能力,引領和促進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激發和調動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提升高職院校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水平;通過競賽過程,可增強學生社會競爭能力,提高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以賽促教促學、以賽促建促改”。
4、對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開發實踐型教學資源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能及時掌握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實現學校、企業共同打造智能會計人才培養高地、面向“智能+”產業發展升級所需,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產生的創新理論和成果與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育廣泛對接和深度融合。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設計,通過“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目標)、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過程)、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結果)”的全流程思路變革,真正做到將教學目標定位在產業升級所需、行業發展所需、職業崗位所需之上,真正做到把教學過程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主角的課堂構建,真正做到教學效果的評價圍繞學習目標展開,教學評價標準多元客觀有效;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以及專業服務社會項目,可遵循“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的構建邏輯,構建包括立體化新型活頁式或工作手冊式教材、工作化視頻資源為主的教學資源,使教學資源內容與會計行業標準、企業崗位流程、項目開發特色等崗位需求科學對接,以大數據技術革新項目為依托,密切結合專業崗位實際創新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
5、建設產學研循環體、推動教學科研良性發展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在具體的項目中,以專業學生團隊實施、專業教師團隊支持、專業技術伙伴合作,實現了專創融合、產教融合,依托項目打造了實習實訓、競賽指導、專業實踐、校企共建系列基地,踐行了專業服務區域、行業經濟發展的社會職能,打造了專業教學、實踐教研、服務社會的“產學研”循環體。同時,形成產學研體系產出三循環系統:以生產實踐型橫向課題為依托,在解決企事業單位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將企業實踐轉化為創新理論成果;同時圍繞大數據在會計中的應用關鍵問題開展科研型課題研究,推動應用科學研究成果的技術轉化和應用,更好地服務地方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財務管理工作;最后,校企聯合開展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以理論和實踐成果反哺教育,通過教學改革、教學資源建設、職業技能培訓、1+X職業技能資格證書推廣等手段提高地區人才競爭實力,促進人才技能、知識、能力升級。
6、實現多渠道就業服務、促進專業高水平就業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帶動學生參與專業生產性實訓項目,可形成職業發展指導、多元化就業實踐、實習就業一整套完善的就業服務體系,從就業環境分析、職場角色轉換、心理輔導、就業選擇等多個角度幫助學生進行個人成長規劃,提升學生自我規劃能力和精準求職就業能力;通過專業崗位實踐,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了重新的認知和理解,能因地制宜地發揮專業技能,實現了就業與上崗的無縫對接;通過生產性實踐項目,能讓企業了解專業學生的能力,通過項目考察收集項目單位意見反饋、并借助項目單位評定效果進行人才培養改進,良好的項目完成成效,有利于形成良好專業學生培養的口碑,并有可能被項目單位招聘及推薦,即拓寬了就業渠道又確保了學生專業對口就業率;同時,學生通過專業崗位實踐,對于專業技能應用有了深層次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實現專創融合,將項目實踐轉化為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實踐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平臺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各層次種子資金項目的洗禮,將成長為推動區域行業經濟發展、促進產教融合、推動專業高水平就業的重要力量。
三、結語
通過專業服務社會促進“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發展改革,是深化專業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專業服務社會職能的實現,是檢驗專業辦學是否符合經濟發展中的行業、崗位需求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實現高等教育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專業服務社會也推動了專業發展改革,通過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改革、職業素質培養、教學資源開發、產學研循環體建設、促進高水平就業創業,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
作者簡介:鄭玉亮,男,漢族,籍貫:江蘇省句容市,生于:1983-04,職稱: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職業教育。
項目編號:該論文為黑龍江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財務云技術推廣及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JGZY20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