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歌
【摘要】在當前教育教學形式之下,經濟環境不斷的發生變化,在對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發展狀況。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尤其是初中班主任的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的心理和成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其他同學之間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同時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對于身邊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容易在生活和學習中產生問題之后出現迷茫和困惑,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特點;班主任管理
前言: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還不夠成熟,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不僅僅學好文化知識,而且還能夠通過各種渠道接觸身邊新鮮的事物。班主任也需要積極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德育知識的教學,幫助初中階段的學生得到健康的發展。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之后,教師需要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及時的調整自己的不良學習情緒,積極主動的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
一、教師采取耐心說服教育方法
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實質上是對學生進行思想信息的傳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產生思想方面的共鳴,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的文化知識,充分發揮德育教學的功能,教師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說服引導,避免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教師需要采取表揚教學的方式,在必要的情況之下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批評。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行為要不斷地進行要求規范,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從而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圍。
二、結合集體活動進行心理建設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由兒童時期轉變為青少年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由于自己的年齡和性格而出現心理的變化。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步入一個新的環境,他們對于身邊的事物充滿了新鮮感,教師需要盡可能的團結學生的集體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好各種集體活動,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讓學生朝著共同的目標向前發展。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有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有參與班級集體活動的需求,通過參與集體活動學生可以改變自己孤僻的性格,并且在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參加集體活動的快樂。例如:在帶領新入學的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舉辦“我愛我們的學?!奔w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足球比賽或者是跳繩比賽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各異的活動,能夠滿足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心理需求,讓學生找到自己在班集體學習過程中的位置,形成班級凝聚力,進而更好的為班級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
三、注重提高學生自身心理素質
初中階段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而且學生的性格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學生日常的行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各種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對于班級當中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能夠主動投身到班級活動的建設過程中,而對于班級中比較內向的學生,教師要給他們適當的布置班級活動的任務,讓學生都具備集體榮譽感。教師通過與班級中的同學進行耐心的溝通,主動和他們做朋友,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往往會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取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有一些活動由于班級中的學生并不擅長而出現比賽失敗的情況,教師需要及時的對學生進行情緒的安撫,讓學生明白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失敗的情況,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并且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
四、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發展過程中,家庭教育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家長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做到以身作則,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和進步產生模范作用。學生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和家長之間產生思想方面的沖突,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就會導致學生產生思想問題,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實際問題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讓家長全面的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實際情況,強化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意識。例如: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家長探討教育學生的方式,尤其是對于教育方式比較粗暴的家長,應該向家長說明具體情況,讓家長認識到采取正確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對于抵觸配合學校進行學生教育的家長,教師應該耐心的對家長進行情況的說明,讓家長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家校聯合的方式帶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品質,系統化的開展文化知識的學習。
結語:
在初中階段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對于學生的課堂教育方式越來越關注,為了讓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擁有正確的心態,堅定學生學好文化知識的信心。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教育的時候,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帶領和疏導更好的發展自己的道德素質。只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始終保持陽光的學習心理。
參考文獻:
[1]喬靜.班主任如何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工作[J].辦公室業務,2017(14):192.
[2]于增忠.初中生心理特點及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3):68.
[3]姚明.基于學生心理特點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探索[J].才智,2018(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