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兒童時期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一生的發展。
曾有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老人平靜地說:“在幼兒園。”
然而,今天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小學的教學狀況如何呢?身為小學教師,我有許多感慨。為不辜負孩子,面對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小學生,我們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然而,當許多老師偶爾從學生的作業試卷堆中抬起頭來,你聽到的便會是一聲嘆息:現在的孩子不如從前啦!當面對不時發生的班級事故,老師們總會無奈地說:問題孩子怎么越來越多呢?當我們的家訪不再如從前有效時,我們又對家長一肚子怨氣,似乎家長的素質也越來越低。當孩子進游戲機室等現象屢禁不止時,我們又開始抱怨世風日下,不給孩子留一方凈土。
的確,當今的孩子有許多的問題,“中國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課題組的《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現狀及教育研究報告》中指出:城市獨生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部分城市獨生子女存在著較強烈的攻擊性需要;第二,部分城市獨生子女成就需要較低;第三,認知需要較強烈的獨生子女較少。
我不敢妄言這一結論是否概括了中國城鄉少年兒童的一般情況,但是,它與我對我們學生的觀察結果基本相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過去的小學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過去應試教育對分數的過分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老師對學生的態度,而有研究表明:盡管老師對孩子的鼓勵態度將對其人格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它可以鼓勵孩子產生強烈的成就需要和持久需要,并能避免產生謙卑的人格特征。但是卻只有大約30%的學生能享此“殊榮”。同時研究表明,學習壓力可能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較大的負作用,它表現在兩個方面:學習壓力與成就需要、持久需要這類積極的人格特征有顯著負相關關系;學習壓力與謙卑需要、攻擊性需要這類消極的人格特征有顯著正相關關系。看到了基礎教育諸多的不如意,找到了產生這些問題的癥結,我們必須驚醒,必須反思,必須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調整我們的教育策略。
一、為孩子點亮人生航標
孩子的發展、孩子一生的幸福首先在于他們必須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我們老師應當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他們的人生導航。
(一)將理想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長期以來,我們的老師習慣于傳統的“授業”“解惑”,十分注重學科知識的教學,他們可以是很出色的“經師”,但對思想教育目標則較少關注,并很自然地認為那是班主任的事。其實各學科都有很好的思想教育材料,只要我們有這種教育意識,有替孩子未來負責的高度責任感,抓住契機,互相配合,將十分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同時,我們的教學必須有完善的目標體系,必須有實現目標的方法系統。
(二)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課堂教學的單調形式已使不少學生厭倦,空洞的說教更顯得蒼白無力,而孩子們對活動往往情有獨鐘。如果精心設計各種教育活動,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參觀訪問、主題班隊會、專題報告等都是很好的活動形式。
(三)給孩子以真誠的鼓勵與及時肯定,培養他們的榮譽感、成就感。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經不起失敗,更經不起冷漠、嘲弄與奚落。成功給人以自信,當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積極的自我評價時,他便會對未來充滿信心。
二、還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孩子的天空不自由。盡管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力度很大,但因為相關的許多問題沒有解決,如如何應對最終的升學考試,課余時間怎么辦等等,所以不少學校學生的學習活動仍完全局限在課堂上,書本中,空氣是壓抑而沉悶的,自由的空間十分狹小,嚴重影響學生身心發展。
(一)減輕負擔,解放學生。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過重的學習負擔只會扭曲兒童的心靈,使其過早失去童年的樂趣。孫云曉先生說過:教育的真正本質恰恰是人的解放,不是人的枷鎖。冰心先生也說過,應該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只有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個性才有發展的空間。要減輕學生的負擔,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致力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北京師范大學教科所所長娣娜倡導的“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的教學策略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采用。
(二)正確引導,發展個性。在2000年春季教育部關于“減負”的電視會議之后,小學生的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輕,但因此又導致了另外的一個問題:課外閑暇時間學生干什么?社會應該為少年兒童提供的是閱覽室、運動場,發展個性的少年活動中心,然而我們悲哀地看到街上的游戲機房多起來了,地下書攤多起來了。學校有責任呼吁掃黃打非,更有責任將學生組織起來,利用學校資源,給予正確引導與訓練。
三、給孩子一雙追逐理想的翅膀
追逐理想,實現人生價值,不僅需要確定正確的目標,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更需要能力的支持。能力是孩子追逐理想的翅膀,有了這雙翅膀,便能自由搏擊飛翔。
(一)培養健全的人格。有一種觀點認為,健康的人格是能力的核心。有了健康人格,便有了追逐理想的內在動力,便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很好合作,便會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尊重學生,及時發現并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做他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二)磨練頑強的意志。追求理想,必須不怕挫折,奮斗的路上總會有許多坎坷,只有堅忍不拔,才有成功的希望。老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的意志經受磨練,在平時的學習中,在身體鍛煉中,在社會實踐中,在遭受挫折時,使學生的身心承受能力不斷增強。
(三)提高學習的能力。曾有人說過: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對手學習得更快。中小學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一定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展示知識獲取的過程,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訓練通過各種媒體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求知。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未來社會對少年兒童充滿著無限的誘惑,只要我們的教育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尊重兒童,讓孩子的個性得到主動和諧的發展,我堅信,無論面對的是怎樣嚴峻的挑戰,他們都將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