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杰
(淄博文昌湖省級旅游度假區財政局,山東 淄博 255318)
2017 年10 月出臺 《政府會計制度》,并于2019 年1 月1日正式執行,主要面向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自此開始了新一輪的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給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核算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下面幾點。
新會計制度改革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需重新確認政府會計主體資產,并對原收付實現制中沒有反映或者反映不充分的資產進行確認。一方面是特殊資產的確認。在此增加了文物文化資產與保障性住房確認,即通過滿足公共需求的形式,對文物文化資產進行單獨核算,依據原來的記錄,在存貨的一級科目與固定資產中對符合文物文化分類的資產進行單獨列出,然后確認計量,以期更好地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文化效益。另外對保障性住房進行單獨核算,不僅能滿足社會需求,還能控制保障性住房的確認核算,在政府信息公開情況下保障其工作公平性。另一方面,資產確認的標準更規范[1]。包括兩部分,第一,公共基礎設施與政府儲備物資的確認標準更加明確,新會計制度下公共基礎設施的特點為:有特定用途、有形資產系統與網絡的組成、一般不能移動。此為公共基礎設施的分類提供明確參考標準。借此政府會計制度也對政府儲備物資的特點與分類有所說明,對其用途介紹更加詳細,為會計主體對資產分類提供明確的指導。第二,將資產折舊攤銷變為費用。原會計制度體系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還使用“虛提”折舊形式,即資產折舊不列費用與支出,而是直接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或者資產基金,這種“虛提”折舊方法不能充分體現折舊數據在固定資產與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新會計制度則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前提,重新對資產折舊進行規范,既能真實體現資產價值,又能核算出資產折舊占有成本,將資產折舊或者攤銷的金額依據實際用途分類,并劃分到對應的費用與資產成本中。
一方面,資產確認時的計量方法。無形資產開發階段令支出資本化,傳統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依據法律程序開發,但是還處于研究與開發階段的支出可納入當期支出。而在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中的無形資產入賬價值計量發生改變,即可以自行開發項目支出,將開發與研究階段區分。如開發階段支出先依據“研發支出”歸集,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確定為無形資產;若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則計入當期費用中[2]。無形資產開發項目在開發階段中則計入無形資產價值中。另一方面,資產后續支出計量的改進。無形資產的后續支出通過升級改造的形式增加無形資產的使用效能。之前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直接將支出納入無形資產成本中。新制度準則下則直接引用“在建工程”對支出進行歸集。此則對原制度的后續資本支出直接納入無形資產,借助“在建工程”將無形資產產生后的資本重新歸集,以此更直接地反映維護無形資產投入的實際成本與總成本。特別是在不同會計之間產生的支出,需要會計人員在后續發生此類支出時準確確認,更精準掌握會計主體的財務情況。
首先,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對流動資產的分類更加規范,提升會計信息的針對性。行政事業單位可將現金往來頻率高的貨幣資金列出,然后單獨核算。同時將庫存物品與在途物品等在存貨區中分類展示,以此令流動資產分類更加規范,不但提升了貨幣資金的管理效率,還令流動資產會計信息更加明晰,有助于事業單位對信息進行科學判斷。其次,會計制度改革還可幫助事業單位確定收益來源,完善應收款項的管理。在進行資產管理的時候將應收款項中的應收利息與應收股利單獨列出,以此防止“其他應收款”數量變得更加膨大,可更明了呈現應收賬款,確定應收賬款來源,有助于事業單位領導更好地掌握應收賬款的信息。在應收賬款科學分類之下,可在發現某項應收賬款出現異常的時候,馬上獲取完善信息,探究原因,進而使用針對性更強的手段措施,提升應收賬款管理效率。再次,這種會計制度的改革還能幫助事業單位的實施委托人(上級政府與社會公眾)更清楚本單位對占有資產的管理形式、使用情況、獲取利益的方法等。最后,會計制度改革對事業單位中流動資產管理與核算可降低流動資產風險,增強資產安全性。即在對流動資產管理中增加壞賬做準備,提升單位領導對應收賬款的重視度與危機感,有利于其及時調整財務決策,增加壞賬回收概率,以此降低國有資產核算危險性。
會計制度的改革對事業單位中非流動資產管理與核算的管理影響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科學區分擁有資產的類別,為完善資產管理奠定基礎。如事業單位將政府儲備物資與文物文化資產、林木資產等非流動資產單獨列出,并區分出長期債權投資與長期股權投資,完善資產負債表的信息,可更明確事業單位資產情況。通過這種對不同非流動資產的區別管理,可為提升資產利用水平提供基礎。第二,規范對非流動資產持有期間內的管理,掌握其真實價值。即新會計制度準則下,關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制度更加明確,助其清楚了解固定資產凈值[3]。另外,將資產折舊費用化,可體現出固定資產消耗與其配比、對應的成本,助管理者建立成本觀念,以此才能科學管理。以權益法核算事業單位長期股權投資,詳細列出項目投資收益,更全面地反映資產的價值。第三,提升資產核算管理水平,可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如將非流動資產的政府儲備物資與文物文化資產單獨列出,并以此區分固定資產、存貨類物品,讓管理者一目了然,對其增加關注,有利于對文物文化資產的利用和保護,可實現資產保值,帶動行政事業單位中資產升值。第四,增加資產的運用效益,發揮事業單位的公共職能。文物文化資產作為與事業單位職能發揮有關的資產,對其保護與管理,增強其使用效益,可實現事業單位文化宣教職能的發揮。另外,作為事業單位中的主要非流動資產,政府儲備物資的管理是衡量此單位可否對突發事件及時防控與應對的主要參考,即精準的資產核算與資產價值信息助其更好地發揮社會救助職能。事業單位在新會計準則制度上,應增加對固定資產的披露,利于事業單位科學進行決策。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核算方面實施新準則制度除了對流動性與非流動性資產管理與核算上有較大影響,還對如下幾方面有影響:第一,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規范了財務核算方式,即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實施,對單位中固定資產進行重新盤點,優化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形式。剝離非流動資產核算,將其納入部門預算中,實施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記賬形式,優化會計科目使用,全面增強內部管理和核算水平,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第二,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學的判斷。政府新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的財務報告真實性與精準性更高,能幫助管理人員做出更適合的決策。同時,還有助于上級審計部門對本單位的經濟活動與活動過程中資產占有與成本消耗的了解,明細預算資金去向,更加科學全面地開展審計工作。信息的完善還可讓社會公眾更清晰了解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情況,知道政府公共資源受托責任履行的情況。第三,從宏觀層次分析新會計制度的影響,有助于政府快速實現會計改革目標。新準則制度的建立與實施為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提供統一標準的會計制度,并加大不同領域單位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為后期構建統一權責發生制度下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定提供基礎,更好實現單位預算的執行情況。另外,這種會計制度的改革與運用還有助于提升會計制度發展水平。新會計制度的出臺與落實已然成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關鍵里程碑。而事業單位中會計制度的轉變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可為同業單位資產管理與核算提供參考,在落實的同時還能完善不足之處,進一步推動會計新制度的優化[4]。第四,對提升我國政務管理水平的影響。政府會計制度的運用可促使事業公共管理服務職能的發揮。以新會計制度擴展事業單位中資產核算的范圍,優化資產分類與管理,促使單位將資產負債情況亮出,不但能助其更好利用資產,發揮公共管理的服務職能,還可助事業單位根據資產負債情況量力而行,做出科學的決策,促使公共管理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另外,新準則會計制度的實施落實了財務信息的公正公開,加大外部監督的影響與作用力,促使績效評價的深化,激勵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責任,更好地發揮自身職責。
綜上,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核算更加便捷,即進一步細化事業單位中會計主體的資產分類、專項資產的后續處理過程中的累計攤銷、計提折舊等方面。本次研究是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后期還需更加完善,更好地為事業單位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