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波
(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以不同的方式也在迅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高校逐漸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高校體育教育也逐漸出現了新的課程,旨在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行為[1]。五人制手球運動在我國高校是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是基于傳統七人制手球演變而來的。五人制手球是一項規則簡單、場地簡易,集娛樂性、觀賞性、趣味性于一體,且運動量適中的極具強身健體作用的創新型運動項目。進攻技術主要以運球、傳接球、射門、突破等技術組成,是五人制手球運動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奪取比賽勝利的重要手段,因此進攻技術的教學尤為重要[2]。在高校中進行進攻技術教學,并在教學中找到應注意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參加手球運動的興趣。
五人制手球具有規則簡單、場地簡易的特點,五人制手球在規則上與七人制手球大體相似,比賽場地是基于七人制手球場地(長40m、寬20m)演變而成的(長28m、寬15m)。由于場地較小,身體接觸較多、對抗相對激烈、攻防轉換頻繁、外圍遠射較多。五人制手球是一項靈活多變、快速連續,極具表演性、觀賞性、娛樂性,危險性低、運動量適中且具有強身健體作用的運動項目。
進攻技術分為運球、傳接球、射門、突破等,其是五人制手球運動中不可缺少的技術,它不僅代表著五人制手球運動的特點,同時也是比賽中戰勝對手、奪取比賽勝利的重要手段。因此,手球運動員應當熟練、扎實地掌握手球的進攻技術。
3.1.1 運球技術教學
運球技術是手球運動中最為基礎的一項進攻技術,通常是控球運動員在進行個人進攻時使用的技術。在進行手球比賽時,合理地運用運球技術具有擴大進攻范圍及增強進攻攻擊強度的作用。在手球比賽時一般最常用高運球、低運球、變向運球3種運球方式。
(1)高運球技術教學
在進行反擊快攻時,持球運動員在無法傳球或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一般采用高運球。運球時應注意兩腿稍微彎曲,快速向前跑動,身體略前傾以維持身體平衡,五指自然張開,手用力向前方推拍球,觸球時間短而有力,球的落點應控制在身體側前方,運球高度應在胸腹之間。在比賽中,合理地運用高運球技術具有快速接近球門進行傳球或射門的作用。
(2)低運球技術教學
低運球技術是在有防守隊員盯防時,擺脫防守隊員或進行持球突破采用的一種技術。在運用低運球技術時,雙腿應彎曲,降低身體重心,上體前傾以便用身體護球,注意觀察場上情況,運球高度在膝關節以下,具有迅速改變體位、及時變向加速運球的作用。
(3)變向運球技術教學
在行進間運球需要突破防守隊員時,一般多采用變向運球。變向運球是一種在身體正前方進行運球的技術,因此在進行變向運球時,需要離對手一臂距離,避免在進行變向運球時,對手將球打掉。
3.1.2 運球技術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方面,在進行運球學習前,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手感及控球的能力,養成抬頭觀察場內情況的習慣。另一方面,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運用運球技術的能力,避免進行無意義的運球,錯過進攻時機。
3.2.1 傳接球技術教學
(1)傳接球目標的確定及方法的選擇
在手球比賽中如何確定傳球的目標尤為重要,這需要運動員具有廣闊的視野和敏捷的思維能力,能夠及時準確地判斷場上的變化,通過觀察判斷和思考選擇對進攻最有利的接球隊員,進而達到得分的目的。傳球運動員的判斷及思考應迅速,避免錯過有利的進攻時機,這需要運動員之間相互配合,傳球應準確、到位,接球應及時。在目標確定之后,一般采用傳到位球或傳空位球兩種傳球方法。傳到位球就是將球直接傳到己方隊友手中;傳空位球是根據隊友跑動路線及跑動速度將球傳至隊友前面的方法。在教學中,兩種傳球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前者在傳接球時失誤率較小,但由于五人制手球場地較小的原因,很容易被防守隊員攔截,速度相對較慢,攻擊力較小;后者在傳接球時失誤率較大,但在五人制手球比賽中卻是最常采用的傳球方法,速度快,攻擊力較大,不利于防守隊員進行防守,但對于接球運動員的要求較高。在比賽中,傳接球方法應根據場上的情況和自身的實際需要確定。在選擇傳球目標和方法時要符合手球比賽的攻防規律,及時進行預判,避免錯過進攻時機,符合場上的實際需要及己方戰術需要。
(2)傳接球的發動時機
傳接球的發動具有較強的時間性,時機的掌握情況是直接影響傳接球的關鍵因素,在比賽過程中即便準確地確定了目標,但錯過傳球時機和運動員接球時機都將無法獲得較好的效果。對對方造成威脅時,是傳球的最佳時機,這就要求傳球時應球到人到,在時間上,稍有變化就會造成錯過進攻機會或失誤。因此,準確地掌握傳接球時機,需要反復地進行練習,勤加思考,培養隊員間的默契。
(3)合理有效地選用技術動作及重視力量的控制
傳球技術多種多樣,主要有單手肩上傳球、單手體側傳球、低手傳球、背后傳球及胯下傳球等[3]。為了使傳球有效,不僅需要明確傳球目標和發動時機,還應當合理有效地選用傳球的技術動作。單手肩上傳球適用于長距離傳球,其特點在于速度快、力量較大,常與射門技術配合使用。單手體側傳球與單手肩上傳球技術基本相同,只是在引球上略有區別,其特點與單手肩上傳球相同。在做內外配合給內鋒和底線傳球時,經常采用低手傳球,低手傳球技術主要是運用手臂的小肌肉、小關節完成的,其特點是整個動作幅度較小,隱蔽性強,不利于防守隊員進行防守,一般用于較短距離傳球,對技術要求較高。胯下傳球在比賽中并不常見,一般用于較短距離的傳球,對技術要求較高。在進行傳球時,應盡量避免多余動作的出現,提倡簡單、實用的技術動作,應根據自身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主要強調傳球的效果。在教學中,應重視傳球力量的控制,目的在于讓隊友能夠在舒適的條件下接到球,有利于后續動作的銜接。如果在教學中忽視力量控制因素,比賽中傳球效果便會較差,失誤率會增加[4]。
3.2.2 傳接球技術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1)傳接球教學前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球感,先學習持球和雙手接平球,然后學習單手肩上傳球,傳球與接球技術應同步教學。
(2)初學者在進行傳接球練習時,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傳接球技術。教師發現錯誤及時糾正,使學生的傳球技術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
(3)應選用與基本戰術配套的組合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傳接球能力和戰術意識。
3.3.1 射門技術教學
射門技術是手球運動中最關鍵的一項進攻技術,也是手球比賽得分的唯一手段[5]。五人制手球在場地上更有局限性,使得比賽中雙方運動員多采取全攻全守的方式,比賽時攻防轉換頻繁,對抗性較強,身體接觸頻繁。防守隊員為了阻止進攻隊員射門得分,在比賽規則允許的情況下,多采取人盯人的方式限制其活動范圍的擴大,防守動作變大,增強了進攻的難度。因此,在運動員熟悉掌握射門技術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位置的射門能力進行全面發展,在不同位置上采用不同的射門方法。
五人制手球射門技術多種多樣,射門動作根據腳步及體位變化可分為支撐射門、跳起射門、倒地射門3類[6]。支撐射門技術包括原地和跳步射門、交叉步射門、墊步射門、跑動射門4種射門技術;跳起射門技術包括向上跳起射門、向前跳起射門、向側跳起射門3種射門技術;倒地射門技術包括原地倒地射門、跳起倒地射門2種射門技術[7]。支撐射門是利用雙腳或單腳支撐而完成射門的方法,其主要特點在于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能夠保持身體的重心,又可以借助跳步、交叉步、墊步和跑動等方法調動全身各部分的力量,進而增強射門的攻擊力。因此,支撐射門也被稱為最具攻擊性、力量性的射門方法。原地射門則多適用于7m球和任意球,跳步、交叉步射門、墊步射門、跑動射門多適用于中遠距離射門。跳起射門是利用腳蹬地的瞬間,身體騰空在空中完成射門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在于保持速度與沖力,容易擺脫防守隊員的防守,近距離射門時成功率較高,是在突破和快攻射門中常采用的射門方法。向側跳起射門技術多適用于快攻和切入射門。原地倒地射門技術多適用于底線,在近距離射門后改變身體重心,利用緩沖來保護身體安全。跳起倒地射門技術多適用于邊鋒兩側跳起后射門,利用倒地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3.3.2 射門技術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1)單手射門是其他射門技術的基礎,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單手射門技術上,其教學順序應為原地—跳步、墊步、交叉步—向前跳起—向上跳起—跑動射門。
(2)教學時,應讓學生在明確技術的概念基礎上正確掌握技術動作,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并通過模擬比賽加以提高。
(3)初學者在參加比賽時,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技術特點合理地選擇進攻位置,還應學習射門技術,為戰術配合奠定基礎。
(4)在練習倒地射門時,為保證學生的身體安全,應先在墊上進行練習,學生掌握倒地射門的動作要領后,再過渡到場上持球練習。應加強學生專項素質的練習,尤其是力量、速度、柔韌性和協調性的練習。
3.4.1 突破技術教學
突破技術以快速靈活的腳步動作為基礎,是個人進攻的重要手段。在運用突破技術時,應根據比賽場上的變化情況及戰術的需要合理地運用,如果盲目地運用突破技術會對己方的進攻時機造成影響。根據突破的方向和動作結構的不同,突破技術分為同側突破、異側突破和轉身突破3種[8]。
同側突破一般才采用交叉步變向步法和順步變向步法。手球初級教學中運用較為頻繁的是交叉步變向步法。順步變向步法與跳步急停和跑動變向結合得較為緊密,一般在手球比賽中運用最為廣泛。異側突破與同側突破相同,一般采取交叉步變向步法和順步變向步法,兩種步法都是為了安全護球、搶占射門時機[9]。轉身突破是無球的進攻隊員在跑動或原地站立時,利用身體的轉動來改變身體的位置和方向,從而達到擺脫對手防守的目的,是中鋒隊員在內線進攻時和對手采用人盯人防守時經常采用的進攻方式。
3.4.2 突破技術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1)快速的腳步移動是學習突破技術的基礎,在教學中應著重加強突破步法的學習。
(2)在教學中,訓練隊員應掌握快速移動中向兩側突破的技術,并與其他技術配合運用,尤其是接球與突破、突破與接球、假動作與突破、突破與射門、突破與分球、運球與突破、突破與運球等。
(3)在教學中,對技術運用合理且效果良好的隊員,要及時表揚和鼓勵。
綜上所述,五人制手球的比賽場地與七人制手球相比較小,但其運動特點并沒有發生改變。五人制手球運動更加靈活多變、快速連續,極具表演性、觀賞性、娛樂性,大大降低了危險性,運動量適中且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為了促進五人制手球運動的健康發展,加強普通高校五人制手球運動進攻技術,就要針對運球、傳接球、射門、突破等基本進攻技術的教學及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行專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