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鑫
(貴州財經大學,貴陽 550025)
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序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創新發展,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隨著審計業務復雜性和難度的提升,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審計工作中的趨勢不可避免。在審計工作中有效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可以將許多審計數據和證據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僅能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審計工作效率,還將促進審計人員現代化執業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的確促進了審計工作的發展,但是大量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審計工作內容和復雜程度[1]。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把握大數據技術給審計工作帶來有利影響的同時,也要看到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存在的挑戰,針對存在的問題找到相應對策,促進審計工作改善。
大數據對審計工作的影響,要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不僅要看到大數據時代給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帶來的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
1.1.1 促進審計技術提升
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取得審計數據和審計證據主要是通過現場手工審計,審計人員往往必須親自去被審計單位獲取相關審計證據,比如會計賬簿和原始憑證,然后通過審閱法、查詢法等方法分析審計證據,據此做出相關審計結果。在大數據時代,審計數據的形式和數量發生了巨大變化,審計數據朝著電子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傳統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在大數據背景下在實施過程中受到許多限制。因此,必須運用大數據技術收集、整理、分析審計證據,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審計技術的提升。
1.1.2 擴大審計工作范圍
在傳統審計方式條件下,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受審計技術、時間、地點等因素約束,很少能得到被審計單位的全部審計數據,因此審計人員在制定審計計劃時,不得不確定審計重點和重要性水平,對被審計單位實施抽樣審計,審計范圍較小。在大數據時代,隨著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技術在審計工作中日益成熟,審計工作中抽樣審計實施比例將下降,被審計單位信息覆蓋率大大提高,有利于擴大審計工作范圍,提升審計結果的可靠性與正確性。
1.1.3 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時間和空間對審計工作的限制,與傳統審計方式相比,可以大大提高審計工作效率[2]。在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可以跨時空進行,可以將遠程審計和實地審計有機結合。同時,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可以直接在被審計單位局域網中得到相關的審計資料,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審計工作,減少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時間,提高審計工作效率[3]。
1.2.1 相關審計人員審計技術跟不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審計方式發生了轉變,許多審計工作進行需要有效運用新技術,因此,如果審計人員僅掌握傳統審計方式,會降低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在具體審計工作中,許多審計環節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部分審計人員實際操作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不足,導致審計數據準確性下降。同時,部分大齡審計人員可能對新審計技術和方法接受速度較慢,甚至還會對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審計工作中有排斥心理,影響審計工作在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與創新。
1.2.2 審計數據安全和保密受到威脅
在大數據時代,許多審計流程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并且相關審計數據和結果也會通過互聯網上傳,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審計數據安全和保密帶來威脅。首先,由于一些審計數據的商業價值巨大,個別審計人員可能會為謀取個人利益而違背職業道德和審計準則。其次,一些網絡黑客可能會通過大數據技術竊取相關審計數據,導致重要審計數據泄露,不僅會讓相關審計工作不能正常有序開展,還會給被審計單位帶來嚴重財務影響。最后,在大數據背景下,一些審計單位可能缺乏網絡數據安全防御措施,應對各種網絡風險能力較弱。
1.2.3 審計數據質量問題
在大數據技術發展背景下,數據具有大量、多樣和實時變化等特點,在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審計工作時,相關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更多渠道和方式獲得海量數據信息,量化的審計數據使得各種數據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一些數據的真實性也有待查證,帶來了審計數據質量問題。這不僅加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而且審計人員獲得的有關審計數據和證據是否能及時適用審計工作開展也是一個問題,難以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和審計結果的準確性。
在大數據時代的審計工作中,不僅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審計工作相關專業技能,還要求審計人員對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熟練運用,而現在大部分審計人員都不同時具備這些能力,所以要加強審計人員相關執業能力培訓。首先,需要做好拒絕將大數據運用到審計工作中的審計人員的思想工作,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其次,雖然在大數據時代審計數據繁多,但是要提升審計人員對相關數據的敏感程度。最后,在審計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要加強審計人員對有關數據收集和分析軟件、信息系統軟件使用能力的培養。
在大數據時代,審計數據安全和質量問題尤為重要,不能忽視對此的優化和改善。第一,要對審計單位數據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嚴格保密,控制系統訪問人數,對重點數據進行更加嚴格的保護。第二,加強對數據系統管理人員和可以接觸到數據的審計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堅決杜絕審計數據泄露情況發生。第三,加強審計數據相關機制建設,對數據系統進行定期維護和更新,增強數據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對于一些重要數據信息進行備份處理,防止審計數據丟失,提高數據質量,改善審計安全和質量問題。
傳統審計工作模式向大數據審計工作模式發展,意味著審計組織模式由小組分工向統一數據體轉變。大數據時代的審計工作是以數據分析為導向,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能合理整合審計數據資源,完善審計組織模式,使審計工作更加合理有效,提升審計質量。
對于大數據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中的規定還不夠完善,大數據在審計工作中能否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其在審計工作中的合法性[4]。只有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缺口,大數據技術才能真正作為審計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環節。歐美發達國家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早于我國,因此大數據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也相對成熟。我國審計現代化進程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在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過程中,可以借鑒外國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審計信息化方面的發展經驗,與我國審計工作發展現狀結合,推出一套適合我國審計現代化發展的法律法規。
樹立創新理念是審計工作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大數據時代,由于信息流通速度不斷加快,審計單位必須不斷創新審計工作方法和審計工作模式,加快審計工作信息化和現代化腳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為了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技術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相關審計人員自身也要樹立創新理念,將傳統審計和大數據審計結合起來,主動學習和適應新的審計工作要求,掌握相關專業技術能力,使審計工作更加高效開展。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在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加大了審計工作的復雜程度。相比于傳統審計工作環境,運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審計工作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明顯提高,相關審計單位必須化挑戰為機遇,樹立良好的市場競爭意識,開拓新的適應審計工作發展的內外部資源。一方面,審計單位要繼續不斷增強自身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加強審計人員大數據審計能力培訓,提高審計質量;另一方面,審計單位需要準確把握自身發展方向,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調整發展戰略,提升審計服務水平,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大數據時代,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可以有效促進審計技術提升、擴大審計范圍,進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但是在看到大數據技術給審計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比如相關審計人員技術是否能跟上大數據發展、審計安全和保密問題、審計數據質量問題。在審計工作未來的發展中,要看重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審計單位和審計人員要樹立創新理念和市場競爭意識,致力于審計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實現審計工作信息化和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