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麗
(陜西省林業科學院,西安 710082)
現如今,我國事業單位處于新時期全面改革過程,單位組織結構已發生較大的變化,經營方式發生改變,且外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政策環境產生變化,傳統事業單位經營理念已經無法滿足事業單位發展需求。基于此種背景,要認識到人力資源配置與單位經濟效益之間的內部聯系,積極學習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加強人力資源配置建設,加強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深入發掘單位人才資源的工作價值,提升各部門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事業單位運營有效性,以有限的經營成本發揮更大的價值,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提升[1]。
“十八大”會議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打好‘人才攻堅戰’,人才的競爭就是企業的競爭。”由此可見,人才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人才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推進、戰略策劃、計劃執行、組織結構運營等方面均無法脫離人才的支持。在事業單位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地優化單位人力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價值,促使其能夠在適合的崗位上做合適的工作。因此,在單位招聘、人員培訓、組織管理方面均需要謹慎開展人力資源配置[2]。
結合行業實際情況,事業單位要立足于自身實際,制定符合發展目標的人力資源配置計劃與管理目標,從整體角度配置人才,實現數量與質量的雙重目標,構建科學人力資源配置模型,提高人員配置效率,最大程度提高人才資源利用率,提升各個崗位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從而有序推進單位總體目標的逐層實現,為事業單位獲得經濟效益。由此可見,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是事業單位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單位經營發展的基礎。
要想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發展,建議制定健全完善的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規范單位各項人力資源管理行為,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有效性,為單位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奠定基礎。
一方面,要完善人員招聘與管理制度,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明確單位各部門、崗位的用人需求,根據業務崗位、管理崗位、行政崗位、技術崗位等崗位工作范圍與技能要求,提出明確的用人標準,制定相應的人才招聘與引進機制,提出特定的單位人才招聘流程與周期,形成規范的人才招聘制度體系,為單位引進更多適合的優秀人才。結合上海通用汽車企業的招聘“九大門檻”制度,其人才引進需要經過“填表—篩選—筆試—目標面試—情景模擬—專業面試—體檢—背景調查—審批錄用”流程,不同流程各具細致規章制度與條款說明,能夠實現完全標準化人才引進,提高人才招聘效率,為上海通用汽車企業引進了大量優秀人才,為上海通用汽車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提升上海通用汽車企業經營經濟效益[3]。
另一方面,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加強績效考核管理,制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績效考核體系,量化考核指標,定期考核各方面人員,以此形成督促效應,促使事業單位內部人員積極主動地完成考核目標。要制定“三級指標”,分別提出基礎指標、業務能力提升指標、團隊協作指標,引導單位員工有目的、有方向地參與工作生活,完成績效考核,獲得獎勵;績效考核指標的建設還需要關注對“未完成考核”人員的懲罰,通過負面激勵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促使其自覺約束自身行為,提升自身業務能力與職業素養,實現單位人員的自我成長,從而帶動部門工作效率的提升,為單位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提供助力[4]。
要想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來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發展,便要培養高素養人才隊伍,通過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工作價值,充分發揮單位各部門人員的工作有效性,為單位在經營發展過程中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做出一份貢獻。在實際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明確不同時期的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目標,比如:事業單位黨建隊伍建設目標、業務隊伍建設目標、行政管理隊伍建設目標、財務管理隊伍建設目標、管理決策隊伍建設目標、技術研發隊伍建設目標等。以鏈家地產為例,其在2018 年年初提出“地產業務人員的最低學歷為大學本科”的人才引進要求,這一要求成為其人才隊伍的學歷底線,極大地提升了地產企業業務人員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促使其整體經濟效益提升。事業單位可以借鑒這些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策略,結合不同部門提出的不同人才隊伍建設要求,比如:可以在財務部門主管內部晉升中提出“必須要在工作之后參與過3 次以上的單位定向培訓”這一基礎標準,能夠激發內部員工參與單位培訓的熱情,還能夠明確干部培育底線,為優化人力資源隊伍結構提供支持[5]。
此外,要積極借鑒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融合事業單位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經營方向與發展需求,制定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管理機制。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既要學習成功經驗,又要結合現實情況,將現有煩瑣的人力管理流程進行簡化,明確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責任與工作范圍,分別設定人員招聘、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內部晉升、人員梯隊建設等不同工作負責人,從而實現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優化,提高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用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要想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來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發展,要優化配置事業單位內部崗位、調整組織結構,同時開展人才職業生涯規劃,實現人員與企業雙贏的局面。
首先,要科學匹配人員與崗位,遵循人崗匹配基本原則,要求人員能夠完全勝任崗位工作,具備崗位工作的各種素養與能力,還需要結合人員能力與個人特點合理搭配,科學分配人員與崗位,比如:在事業單位財務部門崗位分配中,具有更多財務管理經驗、具備數據分析能力、良好內控意識的人員可以擔任內部控制管理崗位,而具備基礎財會素質與能力的人員可以分別擔任核算、預算與基礎會計崗位工作,保證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充分發揮單位人員的工作技能能力價值,實現人才資源配置最優化[6]。
其次,事業單位要關注內部人員的職業生涯規劃,鼓勵員工終身學習與發展,定期組織開展員工培訓與外出學習,提升內部人員的職業素養、工作能力、綜合素養,促使其更好地為單位服務,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帶動單位工作效率,提升事業單位經營經濟效益。
最后,事業單位在內部凝聚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人才流失情況不明顯,因此可以將更多的資源用于人才培養,集中培訓優秀人才,制定動態化人才管理計劃,制定階段性培養方案,促使人才不斷成長,在提升員工工作能力的同時強化其對單位的忠誠度,強化員工工作信念,實現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配置與經濟效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此外,建議制定雙向流通機制,保證內部組織結構的可協調性,為不同崗位員工制定縱向晉升與橫向發展機制,形成崗位轉移制度、崗位交換制度,增強員工工作熱情,讓員工在事業單位中實現職業理想,從而實現員工與單位的協同發展[7]。
要想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來實現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發展,要靈活利用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支持人力資源優化配置,形成完善的人才戰略規劃。在實際過程中,建議使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事業單位員工實際情況,分析單位各崗位數據資料,形成數據分析報告,對二者進行精細化配置,保證員工與崗位之間的精準搭配,提升員工與崗位的契合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與3D 建模技術構建單位人才隊伍模型,動態實現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直觀發現隊伍建設的不足之處,以便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針對性完善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單位人力資源配置的有效性,為單位經營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8]。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背景下,事業單位要想始終保證自身發展狀態,搶占市場地位,就要打好人才攻堅戰,將人才資源作為事業單位建設與發展的主要資源,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提高事業單位的核心發展實力。在實際過程中,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構建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加強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與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相應的人才在適合的崗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利用價值。此外,事業單位要引導人才職業發展,實現可持續的人力資源管理目標,為事業單位的長久發展持續貢獻力量,實現單位與個人的協同發展,助力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