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華,常 春,吳 靜,徐曉藝,高艷群
(安徽醫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2)
隨著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學在學校教學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體育教學最直接、最基本的功能是健身功能。當前,雖然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十分注重體育教學,但是很多學校體育教學質量較低,造成該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多數學校體育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忽視學生的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的作用認識程度較低、掌握運動技能的速度較慢,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緩慢。
俱樂部制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俱樂部為組織形式開展體育教學的一種模式。該教學模式順應學校體育教學“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以學生興趣愛好、運動潛能為出發點,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自由的學習氛圍,有利于體育教師開展分層次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俱樂部制教學模式下的體育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學生常見的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傳統體育項目,還包括高爾夫球、滑雪、滑冰、定向、攀巖等時尚體育項目。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激發其學習動機,使其自覺、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俱樂部制教學形式不僅有教學課,還有訓練課、輔導課、活動課等,教學方法不僅有傳統的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還有游戲法、競賽法、觀摩法等。教學形式和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滿足了學生的體育學習需要,進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在俱樂部制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體育教師、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自己對學習過程有較強的控制能力。例如,俱樂部制教學體育活動課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全天任一時間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上課學習,靈活的教學時間有利于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增強其對自我體質健康的關注度。另外,在俱樂部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主動地進行自我測試、自我反思和自我發展。
3.1.1 教學思想方面,積極貫徹“健康第一”思想學生體育俱樂部的體育教師要樹立“健康第一”思想,肯定體育運動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促進功能;選用安全系數高、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教學方法;嚴格保障學生體育鍛煉期間的運動安全;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進行測試,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設置運動強度;全面分析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的各種內外因素,制訂有效的解決方案。
3.1.2 教學內容方面,項目設置突出健身性編排體育俱樂部制教學內容時,體育教師不能僅選擇競技性強的體育項目(如田徑、籃球、足球等),還要堅持以“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多選擇一些健身性強的體育項目(如啦啦操、健身瑜伽、健身運動等)。學生體育俱樂部不能成為某些運動基礎好、運動潛力強的學生的封閉式課堂,而要成為所有學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體育科學鍛煉方法的開放式課堂。在進行俱樂部制教學前,學校要通過調查問卷、課堂提問、面對面訪談等途徑對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進行調查,然后結合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合理設置俱樂部制教學中的體育項目。無論何種體育項目,其教學內容都可以大致分為套餐式學習和菜單式學習2 類,其中套餐式學習是指導體育教師根據體育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系統地組織學生學習,主要面對沒有體育基礎的學生;菜單式學習是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訓練、專題講座、競賽等,主要面向有體育基礎的學生。
3.1.3 教學形式方面,實現“教+訓+賽”相結合俱樂部教學應加強體育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包括運動訓練和體育比賽)的融合發展,創建“教+訓+賽”三位一體的體育教學形式。(1)教學課:由專業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實行“大班制”(50 人左右)教學,教學對象為沒有體育基礎或體育基礎較弱的學生,旨在傳授學生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2)訓練課:由專業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實行“小班制”(30 人左右)教學,教學對象為有一定體育基礎或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旨在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3)活動課:由專業指導教師和基礎較好的學生聯合負責指導,實行“小班制”教學,教學對象為有一定體育基礎或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開展體育游戲、體育比賽、體育觀摩交流等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3.1.4 教學評價方面,建立完善的教學考核體系(1)學生考核:學校應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合學生體質健康實際情況建立俱樂部制教學評價體系,將“身體形態”“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等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考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結合、量評與質評結合、他評和自評結合,提高評價的科學性。體育教師尤其要注重學生的自評,自評能夠培養學生自我體質健康監測意識和能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若在體質健康測試過程中發現問題,體育教師要在做好記錄并及時上報學校領導,召開研討會議,制訂解決方案。(2)指導教師考核:參照學校體育教師考核辦法,通過同行專家聽課、學生評教的方式對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考核,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知識儲備與應用能力”“體質健康知識編排能力”“學生運動安全保障能力”等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鼓勵學生及其家長對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考核。(3)學生體育俱樂部考核:從學生體育俱樂部的實際運行狀況、學生參加情況、指導教師的工作成效等方面對其進行年度考核。針對考核不達標的學生體育俱樂部,應要求其及時整改,若連續2 年考核不達標則予以取締。
3.2.1 建立學生體育俱樂部管理組織學校要建立學生體育俱樂部管理組織并完善組織設置。學校可以建立由教學副校長為組長,教務處主任和體育教研室主任為副組長,體育教師和學生代表為組員的學生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領導小組。該小組負責制定學生體育俱樂部管理各項制度,如《××學生體育俱樂部章程》《××學生體育俱樂部選項細則》《××學生體育俱樂部考核、考勤管理辦法》等,同時負責制定學生體育俱樂部活動的各項活動計劃和活動大綱,如《××學校籃球俱樂部2021 年冬季競賽活動計劃》。學生體育俱樂部管理組織能夠為俱樂部制教學的規范化運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2.2 增加學生體育俱樂部經費投入當前,很多學校學生體育俱樂部的運營經費主要來源于會員(學生)的會員費,而學生并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會員費只能從其有限的生活費中節省出來,金額少且不穩定,難以保障俱樂部的穩定運營。鑒于此,學校應當設置學生體育俱樂部專項經費,并根據學生不斷增長的體育鍛煉需求逐步增加經費投入。
3.2.3 加強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建設俱樂部制教學模式下的授課時間較固定,學生比較集中,對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的需求較大。若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不足,會直接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其體育鍛煉動機。因此,學校要依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如《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等文件,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與器材建設,為俱樂部制教學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在體育場地與設施方面,學校體育館在開放時間內可以供學生體育俱樂部會員免費使用。體育場地與設施不完善的學校,可以通過校際合作實現體育場地與設施共建共享。在器材方面,學生體育俱樂部的初級會員使用的器材應由俱樂部提供,不適合公用的器材應由會員個人自備。
3.2.4 加強學生體育俱樂部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學校要結合學生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實際需要,在現有體育教師隊伍中選拔出一批職業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擔當學生體育俱樂部的指導教師。新聘的指導教師由俱樂部提出申請,再由教務處、人事處與體育教學部聯合對新聘指導教師進行統一考核,確定其任職資格。學校要為學生體育俱樂部的指導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培訓機會,督促其加強體育知識、健康知識、運動生理學知識、心理學等學科知識,不斷提高其體育教學水平、運動訓練水平、輔導水平和活動指導水平。
學生的體質健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發展。研究發現,我國學校體育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問題依然很突出,學生學習動機不強,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緩慢。俱樂部制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能夠采用多樣的教學內容、形式與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因此,學校在體育教學中應積極應用俱樂部制教學模式,以提升學校體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