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通
(山西晉中理工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競技體育發展水平逐步提升,競賽組織環境得到全面優化。隨著北京冬奧會的到來,體育人才需求量逐步提升。因此,如何協調體育人才上的供需矛盾,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優化成為重點。結合實際情況發現,目前,我國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正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市場化的運營模式還不夠完整,因此迫切需要圍繞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做好內容的全面革新。
在世界經濟、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國、各民族的融合要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體育的融合表現在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上。歐美國家由于體育現代化的探索時間較早,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體育發展框架,其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值得借鑒和參考。
美國作為體育強國,體育發展水平較高,具有現代化特征。美國在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發展上有較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與參考,表現為以學校為主導、以國家政策為支撐依據,且美國為了確保該模式持續地發揮作用,搭建了具有層次性的系統框架,分別為運動協會系統、非政府和私人組織系統,不同系統的側重點明顯不同,但都是為了美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運動協會系統負責競技運動的開展與協調,發揮著活動的組織功能;非政府和私人組織系統,肩負起競技體育的專業發展方向。不同的組織框架和發展模式,根本都是為了協調美國體育運動的發展,管理體育競賽相關活動的有序展開,營造良好的體育競賽空間和環境。
與美國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不同,歐洲國家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多以體育運動愛好者為主,體育運動愛好者通過自發組織建立相關俱樂部,且俱樂部本身有自主權,不受地方政府部門的限制。俱樂部針對會員提供相應的體育服務,涉及運動設施、體育訓練、體育競賽以及社會服務等多方面的內容。除小規模的競賽組織外,俱樂部也經常開展全國性和地域性的運動競賽活動。同時,為確保俱樂部本身可以健康運營,還成立了相應的運動協會,保證體育訓練和競賽活動的有序展開。
從美國和歐洲在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發展經驗看,其自身特點鮮明,突出表現為運動協會發展理念比較先進,并呈一定規模。因此,如何有效擺脫以政府管控為核心的模式,是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創新與改革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是一項需要長期推動的主要任務。受社會制度和歷史繼承性要素的影響,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在改革與創新方面還需要不斷拓展新方向,找準立足點,把握關鍵性問題和矛盾。目前,在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實踐中,還存在2 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國現有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確立的,與新時期體育事業發展存在脫節情況;另一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圍繞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相關政策出臺,帶來了一定的改革與創新,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為了進一步適應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革新要求,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與計劃經濟不同,市場經濟更強調開放性和自主性。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已經進入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改變傳統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轉移,已經成為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發展的新方向。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應對改革與創新的主要思路具體明確:其一,將青少年業余體校納入教育系統。傳統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多以青少年業余體校為主,但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業余體校已經逐漸納入教育體系。教育部門要利用教育系統的普及率和資源支撐,為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的發展提供必要支持。其二,探索體教融合實施新模式。在傳統體教融合的基本框架中,體育部門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而體教融合,則要求教育部門發揮自身作用與價值,突出教育部門的核心功能,使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可以依托教育部門有序開展,解決一直以來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面臨的尷尬局面。目前,體教融合已經逐漸走向成熟,體育部門與教育部門的融合,使優質青少年運動人才的培養目標有效達成。
搭建上層組織框架是確保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新的關鍵。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要創造政府、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基層學校或俱樂部一體化的組織空間,讓宏觀、中觀以及微觀框架得以形成,各部門各司其職,讓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逐步規范化。以政府部門為例,要適度放寬政策限制,讓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有廣闊的參與空間,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從而實現職能的轉變,發揮出引導效用,減少硬性控制。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要發揮出相應的訓練協調和組織功能,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和協會的運營模式,讓青少年體育訓練環境和競賽環境得到系統優化。我國運動協會的搭建與形成,是確保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改革與創新的基礎支撐依據,要協調好相關內容,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基層學校或者是俱樂部相關主體,作為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市場化運作的基本內容,基層學校肩負使命,要利用學校教育框架下的主要內容,激活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在學校環境中的運營,搭建教育系統下的人才培養框架和基本空間,對青少年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要不斷嘗試優化學校教育體系下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建立資源層面的支持和系統保障。同時,在校內環境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支撐下,還需要探索校外的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新模式,社會俱樂部作為組織主體,要肩負起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的專業化發展使命。搭建完整的上層框架是確保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新的關鍵。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逐漸走向成熟,圍繞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備受關注。目前,傳統模式下所展現的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要不斷嘗試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借鑒歐美國家的成熟經驗,并逐漸形成適合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其一,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要具備區域代表性。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搭建基層訓練單位,讓青少年體育訓練環境得到全方位的優化。其二,做好信息整合。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構建應充分利用多渠道,完成對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的全面優化,實現信息的對外傳播,保持信息要素的精準對接,使青少年體育訓練的具體信息得到傳遞。其三,保持活動的社會性。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要發揮自身引導和組織作用,突出社會性、民間性及互惠性的特征,建立聯系,從而搭建協同框架,為體育競賽的展開打好基礎。其四,提高服務的專業性。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創新與優化,服務的專業性不可或缺。協會通過匯聚一批優質的青少年人才,讓各基層單位得到良好的服務。
我國體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需要完整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支撐。通過上層框架的搭建,讓體育競賽活動得到有序展開,最終讓優質人才的培養目標得以達成,實現優質青少年體育運動人才儲備,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