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淳 山東三箭集團有限公司
要積極解決建設工程施工中發包人拖欠承包人工程款的這個問題,切實保護承包人的權利,在《合同法》中需要考慮行業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制度。制度出臺后,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高度關注,作為法律實務人員,根據多年的實務經驗,對制度實際應用中存在爭議的部分進行分析,并且明確該權利的受償范圍、最佳形式方法等。
根據《合同法》中的內容,沒有對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范圍進行明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法釋[2002]16號中,才針對工作人員報酬、材料款等納入到優先受償權范圍中。這一規定應用后,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范圍就得到了明確。
勞動報酬、材料款等都屬于成本的內容,按照《建設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價格管理暫行規定》中的內容,工程價格的組成包括成本、利潤、稅金等,其中成本還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種類型。隨著《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二)》的頒布和實施,雖然依然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針對其進行規定,實務方面對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的范圍中包括成本、稅金等是比較明確的[1]。也有觀點表示,承包人的利潤不是為工程建設支出的費用,因此不可納入到其中。就比如,華恒建設集團與寧波恒富船業之間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糾紛案中,一審和二審法院判決觀點與上述表達相同,工程價款的利潤不可納入到優先受償的范圍中,不過在《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二)》的內容中,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根據現存的法律法規,承包人的利潤應該納入到優先受償范圍中。
墊資表示在施工建設過程中,發包人不需按照工程進度支付款項,是由承包人先墊付一定數額的款項,在工程達到規定的進度后再有發包人進行償付。我國不同時期對墊付的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1996年否認了墊資的合理合法性,在2005年間接承認了墊資的規范性,并且將其定性為工程欠款。隨后,在浙江等地的高級法院也發布了文件,規定了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范圍中包含了建設工程墊資款[2]。
通過分析可知,材料款、成本、稅金、墊資款、勞務報酬等都在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范圍中,但是在糾紛案件中常見的違約金、保證金、損害賠償金等都不在其范圍中。
建設工程款項優先受償權頒布后,關于這一權利的性質一直模糊不定,爭議不斷,總結下來包括留置權、法定抵押權和優先權三個方面。在實務的角度,不需要過度糾結于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概念和性質,但是必須要認識到承包人優先受償權的利益衡量問題[3]。從表面分析,價值衡量并不是法律適用上需要考慮的問題,屬于學術理論角度的問題,但是法律適用離不開法律的解釋,法律解釋也不開價值的衡量。簡單來說,建筑工程的所有權是發包人擁有的,建筑物是發包人的財產,同時還包含著發包人一般債權人的利益和抵押權人的利益。
我們都知道,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最開始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建筑工人的勞動報酬,也就是通過保證施工人員的工程價款來保證其勞務報酬。從實際情況分析,不僅僅要將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保護效果應用在建筑工人上,承包人處于弱勢群體,建筑服務方面存在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因此市場競爭環境異常激烈導致承包人的價格不斷下降,低價中標的情況也越來越多[4]。同時,承包人成本卻不斷提高,人工成本和砂石價格都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漲的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工程承包人面臨很大的壓力,工程款若不能及時結算,不僅是建筑工人的報酬無法發放,還極易出現偷工減料的問題導致工程質量存在嚴重的問題。工程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的影響直接危害社會安定。因此,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保護的不是建筑工人的利益,而是要保護承包人的利益。
很多觀點認為,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屬于法定的優先權,有優先的權利,不需要公示,這一觀點從權利性質方面分析是得到認可的,不過從實務的角度考慮,國外有很多立法規定了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登記,我國則沒有這樣的規定,不過但是就個人理解來說,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不是公示所賦予,但是也為公示所確認[5]。建筑本身存在很多利益沖突,如果能夠實施強制登記處理,那么可以有利于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市場選擇,能夠解決權利上的沖突,為建筑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實現奠定基礎。作為積極有效的權利但是缺乏公示的手段,導致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強制登記的手段不會對權利的效能造成影響,范圍能夠促進權利的應用。
關于這個問題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爭論,但就個人理解來說,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可以隨工程價款一起轉讓,原因如下:第一,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屬于工程債權的附屬權利,隨著主權利轉讓合情合理。第二,承包人的有限受償權轉讓不會對其他債權人和購房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因為只是進行了主體的變更。第三,承包人的優先受償權一并轉讓也促進了工程價款債權的轉讓,能夠更好的保護承包人的利益[6]。關于反對承包人優先受償權隨著工程價款一并轉讓的原因為:工程價款債權轉讓會讓承包人獲得對價,承包人的利益已經實現,那么則可以不賦予其優先保護受讓人的權利[7]。不過這種觀點存在問題,如果無法保證一并轉讓,必然會影響工程價款債權的流轉,承包人利益在債權轉讓中無法實現,一切都要以優先受償權作為前提。從實際操作分析,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性質非常特殊,設計很多方的利益,若是未能實施公示,那么就會產生很多環境混亂的情況。
根據《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中的規定,實施建筑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必然條件就是保證工程質量合格。從法律角度分析,建筑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屬于工程價款債權附屬權利,那么行使權利就是工程價款債權的形式條件。
承包人優先受償權的應用能否將工程承包合同有效性作為前提是存在爭論的,這一爭論的產生,是受到了主合同無效導致擔保合同無效這一問題的影響,承包人優先受償權并不是代表了意定的代表。建筑行業出現了轉分包和掛靠等問題的出現,無效合同比比皆是。不過合同無效并不表示發包人不需要支付相應款項,因此承包人優先受償權作為工程價款債權的權利內容,因此就要以工程價款債權的成立作為基礎[8]。
工程價款債權成立基礎就是要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要求,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不過這個條件的判斷有很大的難度。對已經完成的工程,需要根據竣工驗收合格標準來判斷工程質量水平,但對于未完工的工程,判斷標準則無法明確。可以通過鑒定的方式來判斷未完工工程的質量,也有人認為可以根據《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的規定來實施未竣工工程的驗收,但是由于工程質量直接影響到公眾的生命安全,因此不可通過推理的方式來進行質量的判定[9]。
本文通過分析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背后的價值衡量以及主從關系,針對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實務進行探討和分析,為未來解決各種問題提供參考依據。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內容結合司法實務,可知建設工程價款優先權受償范圍包括勞務報酬、成本、材料款、利潤、墊資款等,但是違約金、保證金和損害賠償金則不納入其范圍中。在該權利應用中,發包人和承包人均認可文件的效力,就可以通過發函認定為主張權利的方式,利用擔保物權的程序促進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實現,同時法院也要充分調查權利主體、形式期限、受償范圍內容情況下,通過民事調解的方式來確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