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柏豐
(吉林省雙遼市第三小學 吉林 雙遼 136400)
總體而言,我國歷來注重德育,但說實話,中小學德育的實效與我們付出的不一樣,還存在品德不良等諸多問題。教育、教養和德育的部分內容。理論越機械化,德育的方法就越復雜,德育面臨的社會環境也就越復雜。德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但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了解德育問題的成因,知道相應的對策。
1.1 小學德育教師專業性不足。老師是可以教書解謎的向導,尤其是在小學,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教書的老師。教師對課程禮儀和專業實踐的理解直接影響針對性教育的效果和預期。然而,在目前的小學中,專業教師在德育過程中的薄弱。在一些學校,語文教師、數學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兼任德育教師。他們沒有系統地學習和訓練德育專業技能。德育活動往往是正規的,在實踐中難以實現。
1.2 小學德育教學的形式單一。可以說,德育是人們終生共享的一種教育形式。它也是一種實踐哲學,與人類生活的現實密不可分。鑒于我國當前基礎德育對小學生的年齡和接受度,以及小學倫理的引導作用,這只是利用班級理論的原理,對正確與否的簡單直接評價。一些學校為小學生提供深入研究社會實踐的實踐機會。因此,德育僅限于課堂,教師提出的理論問題對理解有限的兒童的德育起不到重要作用,這是很正常的[1]。
2.1 發揮家庭與學校德育教育的聯動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孩子從小到大的最快的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兒童的發展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中國自足以來就有父母言傳身教的優良傳統。著名的《顏氏家訓》帶來了對子孫養育,尤其是德育方面的深刻認識。明確教導德育是一個微妙的、自上而下的過程。在德育領域,家長要主動與學校、教師積極配合,讓他們了解孩子的發展,了解孩子的每一步、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小的、高質量的想法不會突然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你需要逐漸開始。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的搖籃,肩負著不可避免的責任。孩子們應該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行為和良好的習慣。通過家長和教師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真正認識到為什么是對、為什么是錯。你必須教他們誠信,積極向上。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必須雙管齊下,發揮聯動德育教育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培養孩子健康的德行。
2.2 樹立道德榜樣,加強培養學生的道德信念。中小學的領導和教師(尤其是德育教師)要樹立堅定的道德信念,及時規避失范的道德行為(像老人摔倒不扶事件)對社會的危害,并就這些事件對當事人進行社會輿論的譴責。關于這一發展的輿論也應該成為教師的榜樣。教師主動出擊,推動學校開展高質量的德育活動,大力弘揚德育模范。學校必須營造誠信氛圍,學生積極遵守道德標準。
2.3 積極拓展校外德育教育實踐。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明確指出,理論必須與現實相結合,認識論可以深入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德育也應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課堂教學是純理論教學。比如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但實際上,必須讓孩子多參與校外實踐,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兒院去照顧殘障兒童,這些深入生活的實踐活動更能讓小學生切身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尊老愛幼。他灌輸對老年人的真誠尊重和對年輕人的關愛。例如,道德教育教孩子愛國,弘揚愛國主義。不僅要聰明地從書本上傳授知識,還要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國家的大小和責任感。“國家興亡,人人有責。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上,讓小學生接受紅色革命的教育,讓學生在道德上接受愛國主義的含義。
2.4 充分發揮德育的主體性功能和價值。教師不應將道德僅僅作為學校、班級、課堂管理的手段,來充分展示一門學科的價值。維持學校秩序并不是德育部門的唯一任務。學校的所有教師和學生必須在知情的情況下上課。
2.5 加強網絡環境下的德育教育。當今社會是一個發達的媒體網絡。互聯網的覆蓋面很廣,涵蓋的內容也很廣。小學生的知識和意識尚未完全發展。任何內容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因此,應以正確、理性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利用互聯網、手機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通過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文明上網,賦能網絡,增強隔離錯誤信息的能力,避免對決策和互聯網使用產生負面影響。還要進一步加強網絡法制教育,教育學生依法使用互聯網,打擊網絡上的故意違法行為。還要加強網絡主動引領,充分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和積極健康的在線德育資源組成的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德育信息化建設,凝聚師生力量。
2.6 完善德育教育教學成果的考核制度。德育應該處于同一水平,因為教育質量應該高于教育質量。一個人的德育好,可以彌補智商的不足,但德育的質量低下,無論智商高低,都不會受到尊重。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民教育的質量隨著國家發展的需要而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制定合適的德育評價體系對于促進從應試教學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提高教育培訓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育目標上,德育與應試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雖然評價不是基于績效的,但它應該反映教學對學生道德觀點的影響,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幫助培養道德態度[2]。
換言之,學校德育不是一項簡單的教育任務,而是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我們要充分認識德育的重要性和德育現狀,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讓更多的人才流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