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蕊 長治學院體育系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科技賦能體育。網絡視頻流媒體因流式傳輸的優勢為體育教學帶來了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模式,其教學資源的傳輸形式不但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且可以實時傳送聲音、影像或動畫等網絡視頻文件,用戶不必等到整個文件全部下載完畢。隨著流媒體技術的更新,其網絡遠程教學、網絡課程開發等已成為眾多研究學者討論的中心論題。高校羽毛球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承擔著育體和育人的雙重使命,如何合理利用網絡視頻流媒體提高羽毛球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有助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成為研究學者關注的焦點。
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健康體魄、健全人格,并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及儲備優秀的羽毛球人才是高校羽毛球教學的重要任務。隨著體教融合進程的持續深入,體育教學條件更加完善、體育政策體系更加完整,2019《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20《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重磅文件的出臺,指出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包括校園建設智能化、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化、教學管理服務一體化、教育決策科學化、教育管理精準化、人才培養個性化等等,為“科教興國”“體育強國”戰略加油助力。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流媒體在體育教學中脫穎而出,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要求下,流媒體因其可點播和實時直播的優勢發展迅速。羽毛球教學作為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其信息化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
網絡視頻流媒體促進了羽毛球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學生的學羽毛球過程和教師教羽毛球過程不再是簡單的“講”“練”“考”等傳統的單向關系,關注點轉向了師生雙向的互動以及學生的主動認知和積極探索。羽毛球教學地點不再局限于校內,以流媒體為載體,可以實時擴展到課外、家庭和社區等所需要的地方;羽毛球教學資源采用趣味動感的畫面,對于羽毛球技術動作可以隨時捕捉和回放,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的改善;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開放式教學,是課程的管理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探索者,對于羽毛球技術戰術的難點,傾向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高校羽毛球教學中融入網絡視頻流媒體,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羽毛球課堂教學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充分利用網絡視頻流媒體的優勢,實現羽毛球遠程教學,突破傳統“面對面”教學模式的局限,尤其是在網絡寬帶速度有限,網絡傳輸品質不穩定的情況下,流媒體邊下載邊播放的實時傳輸形式依舊可以提供較理想的播放效果。另外,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智能終端軟件、借助瀏覽器檢索、學校的羽毛球視頻學習網站等等,對羽毛球教學課件進行點播,實現任意回放和觀看。二是羽毛球課堂教學呈現方式更加生動直觀。網絡視頻流媒體將羽毛球教材上的單一枯燥的知識轉化為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圖文聲形并茂的視頻格式,羽毛球運動涉及擊球技術、步法移動、揮拍技巧、跳躍轉體等等多種技能技巧,流媒體的慢放技術可以避免教師的反復動作演習,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及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跨學校、跨領域、跨學科的協同教學和協同育人模式受到業界人士的高度重視。羽毛球教學的科學研究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過程,涉及教學方法突破與創新、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多樣、學習方式的引導和轉變、科學技術的應用、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教師素質能力的提高等等,流媒體打破了羽毛球教學的邊界,將不同學校、不同地域、不同國家,教師、學生、教練、運動員、相關研究學者之間的思想觀念、實戰經驗交流碰撞,實現羽毛球知識體系和教學體系的共建、共商、共享,協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推動羽毛球教學質量的提高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
高校大學生身心發展逐漸趨于成熟,對于事物的認知已經建立了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個性特點比較明顯,教師與學生間知識簡單的單向傳遞已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體育教師運用網絡視頻流媒體,其形象直觀的視頻格式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具有針對問題進行探討交流的意愿;教師在課外可以利用各種手機智能終端軟件對學生的羽毛球技能訓練進行指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交流。利用龐大的教學資源,學生可能會超越教師,教師亦可以向學生學習,實現了師生雙向互動。
網絡視頻流媒體的應用,給羽毛球教學帶來創新性變革,如,擴展學習資源、優化教學過程、打破時空限制、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等,而傳統羽毛球教學亦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如,體育教師在授課時獨特的語言特性、教師的人格魅力等,尤其是羽毛球教學有鮮明的特點,需要不斷練習各種技能技巧,而教師現場“面對面”“手把手”指導,更能體現言傳身教的作用。由此,網絡視頻流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二者需互相取長補短,共同作用于羽毛球教學,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隨著體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國家大力扶持體育現代化進程,支持各大高校配齊配好現代化設備,體育教師要真正將其用到教學實踐中,而不是流于形式,成為高校的“面子工程”。“適度性”不僅指體育教師要“用”流媒體教學,亦不能“過度依賴”,網絡視頻流媒體提供了海量的羽毛球教學資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選擇小而精的資源,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使用合適的互動語言,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尋找恰當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有的教學模式?!皩嶋H性”指始終圍繞學生對羽毛球學習的實際需求,流媒體的應用不但為體育教師的備課和教學帶來便利,亦給體育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提供有利的條件,由此,教師在進行羽毛球備課的過程中,要適當運用流媒體,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羽毛球教學為羽毛球人才儲備貢獻力量,體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視頻流媒體,學習新的羽毛球技能技巧和戰術,熟悉新的比賽規則和裁判法,完善自身的教學素質,創新教學方式,科學性的提高學生的基本體能以及擊球、顛球、接球等技術和戰術能力,然而,高校羽毛球教學承擔著育體與育人的雙重作用,在育人的作用上不能忽視。因此,羽毛球教學中融入流媒體不是簡單的技能技巧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正確引導學生塑造價值觀念,健全人格,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規范。
綜上所述,網絡視頻流媒體給高校羽毛球教學帶來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師的羽毛球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但要儲備扎實精湛的羽毛球理論知識和技能戰術,在授課時,要掌握流媒體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的操作,在備課時,要篩選、剪輯、編輯以及整合優化有效的羽毛球教學資源,在科研上,要告別單一作戰模式,團隊協作共同研討羽毛球教學方法,開發教學課程,另外教師如何充分利用流媒體的優勢,引導和指導學生在課余不斷練習和訓練,亦是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