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晉芬 岳陽市機關事業管理局
行政事業單位本身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與社會服務職能,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提升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從性質上來看,屬于非經營性資產。[1]當前,隨著政府財政投入的增加,國有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使得國有資產管理暴露出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方法不規范、人才基礎薄弱等問題,使得事業單位不能準確和清晰的掌握資產使用狀況和資產底數,進而影響了對國有資產的合理使用。下面就針對有關事業單位國資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應的優化舉措。
在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首先,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下屬基層單位比較多,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工作中沒有樹立分級管理的意識,尚未建立起三級管理的制度,使得不少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性質和歸屬權問題不清晰,存在對國有資產隨意處置和亂用的問題。其次,新形勢下的國有資產管理要實現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之間的有機融合,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部門職責不清的問題,尚未建立科學有效的部門管理責任機制,使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之間缺乏配合和聯系,這就導致財務管理部門雖然設置了有關固定資產的登記核算明細賬目,但是卻缺乏對國有資產實務的了解,導致賬實不符的情況出現。[2]最后,在內控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有關的國有資產考核制度、資產清查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巡檢制度以及維修制度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使得缺乏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狀況的全面性監督。
在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過程中,由于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部門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致使國有資產核算不規范的問題凸顯。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由于對賬不及時,導致一些原始的數據不一致,這就使得在對國有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的折舊和計提矛盾問題凸顯。[3]部分單位尚沒有建立起固定資產的明細賬簿,也沒有建立卡片登記制度,使得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工作相脫節,在執行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時,沒有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權責發生制來進行有關固定資產的規范化處理,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產損失。
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單位存在人員機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部分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沒有配置專業的資產管理人員,只是單純的將其納入到財務管理或者是綜合辦公室管理中,存在人員管理職權交叉,一人身兼多職等的問題。除此之外,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具有一定的嚴肅性,但是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水平仍有待提升,對待國有資產的嚴謹性不高。
在進行國資管理的過程中,固定資產管理是其中的重點和核心,但是事業單位針對固定資產管理的一系列基礎性工作仍然有待加強。首先是針對固定資產的報送機制存在一定的欠缺,固定資產相比于其他的無實物資產在管理上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固定資產需要進行定期的報送,包括固定資產的使用和折損情況等等,要根據報送的信息來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檔案,但實際情況卻是報送不夠及時、規范和全面。[4]其次是針對固定資產的清查盤點工作存在較大的隨意性,沒有建立完善的核對核查責任機制和管控機制,致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底數不明,狀況不清。最后是針對一部分公用的固定資產的歸屬權問題,在進行這部分固定資產轉移、交付、租賃等的過程中,沒有執行嚴格的資產交付和非轉經手續,甚至是隨意的對固定資產進行處置。
新形勢下,國資管理工作基礎就在于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體系。首先,必須要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的方法和原則,要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來建立和健全國有資產的三級管理制度。直接占有和使用國有資產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屬于三級管理責任部門,與固定資產分配和使用相關的歸口管理部門,主要包括行政部、財務部、審批部等屬于二級管理責任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是一級管理責任部門和職能部門,統一的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的工作。其次,在完善三級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強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部門職責,建立相配套的部門管理責任機制,通過明確的權責劃分,實現臺賬管理的一致性。最后,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完善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內控機制,建立起科學的管控指標體系。從國有資產的“三置”,[5]也就是購置、配置和處置入手,實現對國有資產全面的清查,完善國有資產巡檢制度,定期的進行國有資產管理考核,全面有效的掌握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狀況,通過對國有資產管理狀況的全方位評價,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體系,真正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優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就要進一步強化部門責任,切實有效的提升國有資產的會計核算信息質量。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要加強溝通和聯系,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建立統一完善的信息平臺,財務部門要及時的對有關國有資產的核算數據以及資產負債的相關信息其進行上傳和共享,確保資產填報登記數據的一致性。[6]除此之外,財務部門在執行有關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工作的過程中,要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雙基礎和雙核算的原則,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按月進行計提,同時把固定資產管理納入到預算管理之中,不是一味的將固定資產列為支出,通過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全面真實的反映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凈值和價值。
行政事業單位要切實提升國有資產管理質量,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的支撐。要求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快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國有資產管理團隊,為國有資產管理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礎。首先,針對一部分基層單位,要設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解決機構混亂和部門職權交叉的問題,在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的基礎上,要解決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引進和招聘具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資產管理人員。其次,針對資產管理人員要做好教育和培訓,尤其是要強化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信念感,提高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此外還要通過專項培訓,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履職能力,使其能夠熟悉最新的有關國有資產管理的法規和政策,更加適應新形勢下國有資產管理的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固定資產管理的一系列基礎性工作。首先是要求單位要健全固定資產的報送機制,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水平,要按照時間節點,分月、分季度、分年的進行固定資產詳細報告編制,尤其是基層三級管理部門要確保固定資產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重要基礎。[7]其次,行政事業單位要健全固定資產登記卡片制度和責任制度,明確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人,實行卡片登記,做好對固定資產的清查和盤點。最后,針對國有固定資產要進行明確的產權歸屬劃分,分清使用權、養護權和管理權的歸屬,具有使用權和養護權的相關部門不能對固定資產進行轉租或者是從事其他的經營性工作,同時對于需要進行產權變更的固定資產要執行嚴格規范的轉移手續,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性。
綜上,新形勢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仍需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制度優化,行政事業單位要將國有資產管理看作一項長期的任務,切實提升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的有效性,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