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花 寧陽縣葛石鎮人民政府扶貧辦
隨著新時代經濟快速發展,黨和國家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視。在新時代經濟發展背景下,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既是關系到農業農村發展的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政治問題。我們要十分清楚地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民共同富裕的根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發展的一項任務,能夠推動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當前,我國各地農村都在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與模式,雖然這些路子和模式經受了考驗,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但從發展進程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行研究和解決。
我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速度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處在前列。中西部地區集體經濟發展慢,收入來源較少,許多村集體存在無資產、無資源、無企業、無收入現象。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也造成了在貧困村與非貧困村之間的明顯差異。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收官階段,貧困村得到較多的財政資金扶持,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村集體經濟收入取得明顯成效,缺乏足夠資金扶持的大部分非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不理想。
從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多元化發展趨勢很明顯,農民群眾增收比較緩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差,導致一些村集體組織發揮作用不好。同時,中西部地區多數村集體經濟收入低下,造成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偏弱。從全國農村發展范圍來看,集體經濟實力變化較小,經濟收入渠道單一,主要依賴上級撥款或補助收入為主。從集體經濟總體實力上來講,全國各地的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比較薄弱,村級發展狀況不樂觀,許多地區村級債務負擔偏重,東部地區在集體經營和農民收入方面都要比中西部地區偏高。
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土地成為村集體經濟中十分重要的資源。雖然在聯產承包機制下,農民擁有土地使用權,但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共有的產權關系不是很明確。這表現在土地所有權的代理人權屬關系不清楚,造成土地所有權歸屬關系不明確,存在產權主體錯位和所有權主體缺位的現象。
有些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質低,發展觀念老化,思想保守,缺乏敢闖敢試的能力,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上缺少魄力和勇氣。有的村干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傾向,時間和精力不夠,對集體經濟發展不積極、不熱心,滿足于出租土地等租金收入,缺乏發展來源思路和主動性。在集體經濟發展落后的村,有的村黨支部書記創新能力和經營意識較差,找不到合適的路子,造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缺技術、缺能人、缺項目的不良局面。
有的村級集體組織只考慮當前發展狀況,不注重考慮長遠發展,甚至沒有村集體經濟長遠發展規劃。有的村在集體經濟財務管理方面不規范,不能及時全面公開公示到位,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村干部與村民之間產生糾紛。有些村存在土地低價出租等資產資源浪費現象,基本上沒有集體收入,造成村級資產資源未能開發利用。有些村土地流轉合同不按照規定簽訂,在流轉程序上存在短板,租金回收不到位,有些承包者長期拖欠租金等費用,造成集體經濟收入低,村級運轉不順暢。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任重而道遠。當前,各級黨委政府要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聚焦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地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文章。
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一定影響,也關系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趨勢。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基礎,以組織振興引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比如山東省寧陽縣充分發揮黨支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數量達到249 個,參與群眾達到1.3 萬戶,村集體經營收入達到3 900 余萬元。以新一輪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加強村級組織力量。特別是放寬村支部書記選拔視野,讓一些致富能手、經商人員、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等納入范圍,通過組織程序擔任鄉村振興指揮員、村集體經濟發展領路人。各級黨委政府要科學制定出臺優惠政策,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基金,比如落實村級“一事一議”獎補規定制度,提高村級組織運行專項資金管理水平,抓實各項資金力量整合,保障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加快農民群眾增收致富步伐,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領導干部必須深化思想認識,凝聚發展共識,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使命感上有新提升。鄉鎮領導干部要深刻把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提高村級發展活力的課題,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加、經濟實力壯大和農村發展后勁增強,聚焦抓產業項目、抓集體效益,推動農業農村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也要因勢利導地對村民加強思想教育,凝聚他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共識,著力增強集體意識、集體觀念和發展經濟責任感。特別是要引導村民走出學習借鑒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先進經驗,比如鄉鎮政府牽頭組織村干部、村民代表到集體經濟發展經驗比較好的華西村、河南新鄉劉莊、煙臺南山村等現場參觀學習,采取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等形式,以典型示范增強村民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切實形成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強大合力。
根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做好資產資源開發文章,充分發揮農村的礦產、山林、農業、畜牧以及水利等資產資源優勢,探索特色資源經濟發展道路。可以在工商資本投資、農民群眾入股和村集體投資等方式上做文章,有序有力科學合理開發,積極探索高效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子,著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休閑農業旅游、民俗特色旅游,逐步把農村特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方面轉變,不斷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積極鼓勵村集體對閑置資產資源進行有效盤活,利用集體“四荒”地、果園、林地等資源,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出租、承包或者股份合作,著力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方法,有效改變資本增值的渠道和路徑,推動村級資產資源得到綜合利用,不斷促進農村集體閑置資產、存量資產增值增效。
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我們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抓手,夯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基礎。圍繞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要做到尊重農民意愿和維護農民利益,不能在發展上搞強迫命令或者一刀切,要探索新做法新路徑,堅持一村一策和因村制宜原則,以提高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為目標,找準村級集體經濟的著力點,科學選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模式和路徑。在具有傳統農業發展優勢的村,要圍繞做好農業文章,充分利用農業基礎優勢,重點在設施農業方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的村可以采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搭建農村物流平臺和推行電子商務等方式,探索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措施和路徑,著力促進農業產業化,拓展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化特色產業發展模式,探索企業、基地和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引進優勢企業發展帶動村級集體經濟,找準發展切入點,成立專業合作組織、建立種養加基地,堅持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抓好產前、產中和產后等服務,營造“一村一業”或“一村一品”的發展氛圍,既能夠加快實現農戶和企業共同發展,又能加快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動力。扎實抓好農村集體經濟監管,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職能作用,引導村級組織用好用活集體經濟,定期全面公開村級集體經濟管理使用情況,及時接受全體村民監督,全力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實現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規范化管理,有效杜絕村集體資產資源流失現象發生。健全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規章制度,加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度,加強農村集體產權監督和管理,以嚴格的規章制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