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玉,郭艷文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
中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對世界茶文化發展有推進作用。同時,我國對茶文化的推廣也愈加重視,并實施了茶文化與旅游開發的結合模式。在此基礎上,茶文化旅游的開發發揮了體驗經濟的價值,引導游客主動參與到旅游活動中,以開發符合游客個性化、參與性與多樣化消費需求,進一步提升了旅游產品的體驗性,為游客營造更好旅游體驗。
在新世紀,人們的業余生活已經逐漸向休閑娛樂靠攏,此為體驗經濟提供基礎。1998 年,美國學者詹姆斯·吉爾莫與約瑟夫·派恩二世共同創作《體驗經濟》一書,指出體驗經濟實際上就是以商品為輔助、消費者為中心,創造出的值得消費者參與回憶的一種經濟形態。經過他們的論述,總結出當下人們的生活已經邁向休閑娛樂階段,并由服務經濟向體驗經濟轉變,體驗經濟會為消費者留有難忘的記憶。在此體驗就變為一種獨特的經濟載體,是一種產出,經濟提供也發生了升值,將體驗變成一種新的價值源泉,為經濟增長奠定基礎。在此背景下,體驗經濟變為一種特殊的形態,主導消費者的情感體驗,實現其情感方面的滿足,在良好的心情下愿意多付出費用為快樂買單。我們發現體驗經濟實際上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保持其良好心理狀態基礎上,改變人們的消費心態。體驗經濟在多個行業中有所體現,尤其在旅游業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茶文化旅游作為一種休閑文化旅游,為了滿足體驗經濟下游客的體驗需求,旅游企業為傳統茶文化旅游模式進行創新與重組,以游客體驗為主,開發、建設更專業的茶文化旅游項目,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體驗經濟”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以服務為中心,以產品為素材,為消費者營造一種值得回憶與感受的經濟。經過對體驗經濟的分析,將其與旅游產業融合,可發現此處的體驗為游客旅游的過程,旅游產品為游客體驗的媒介,是可為游客帶來愉悅、值得回憶的體驗。因此分析我國茶文化旅游現狀,很多企業旅游經濟還以傳統服務經濟為主,過多專注產品功能、價值的開發,或從外觀著手,或走價格路線。體驗經濟背景下我們就要從人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創建思維、感官與體驗等都能被旅客認同的模式,以此獲得游客注意,主動改變消費行為,為產品挖掘更多銷售空間。與傳統經濟相比,體驗式經濟緊緊抓住“體驗”特點開發與創新,強調消費者的感受,進而設計適合的旅游產品,可觸動消費者內在情感,增加旅游產品的附加價值[1]。傳統經濟中只是將消費者當作經濟人,而體驗經濟下則是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非理性經濟狀態,產品的價值不止體現在功能與服務中,還有一部分是其心理感受,包含理性與感性兩種因素。
茶文化旅游的開發則是以游客與多種旅游資源交互提升經濟發展為目的,只有吸引更多的游客,茶文化旅游才能發揮出價值,提升經濟收益,同時游客還能產生社會效應。因此對茶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要注重對旅游地場景的優化,可通過情境再現或者人文構造等手段,幫助游客更加完善、真實地感受茶文化旅游的內涵。茶文化旅游的開發中,企業要在真實展現茶文化歷史之上再創新,如挖掘當地地域特點,挖掘文化,融合更具特色的民俗民風,以此豐富游客體驗,提升游客對茶文化旅游的黏合力,促使經濟的發展。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任何一個企業沒有了文化,其生命力都會大大縮短。我們在闡述旅游行業文化創意模式的時候,是將民族特色文化、精品資源等與旅游元素融合后,再加工,重新開發成深具文化內涵,在視覺與感染力上對游客造成很大沖擊的文化藝術項目。例如深圳的僑城,在高科技技術輔助下推出眾多實景大型演出、張藝謀設計與策劃包裝的山水實景演出《印象》系列等。讓人們在此感受到了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的效果。體驗經濟視角下的茶文化旅游模式的開發,企業也可借助文化創意模式,借助高科技燈光舞美技術,將茶文化的內涵更加生動地展示在游客的面前,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體驗經濟發展下茶文化旅游的建立受地域限制,所以在開發茶文化旅游景點的時候,企業要因地制宜,在開發茶文化的同時滲透當地地脈文化,開發更具特色的旅游產品。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東西生活文化差異大,生活習慣各有不同,這無疑是旅游產業開發的優勢,以不同生活方式為主題進行開發,是一個很好的模板,進而營造出與當地地方協調的旅游文化。如我們可將當地已有的、深具文化特點的村落進行改造,融入人文景觀與民俗文化,助游客更好地體驗當地民俗,進而主動購買旅游產品[2]。進一步增強景區的知名度,如主題文化村落中,我們可以以茶文化為主題,建立茶文化博物館、當地主要茶產品陳列館等。
茶文化的旅游也依托當地怡人的風景與清新的自然風光資源,此自然環境也決定了旅游產業開發康體養生、商務度假的休閑模式,以此契合茶文化主題。另外,在體驗經濟視角下,旅游企業還可在商務度假村的住宿環境中,設計契合茶文化的古建筑風格,室內搭配古裝風格的家具,多添加繪畫、琴、茶具等古代藝術表現形式,促使游客在休閑之余,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養生康體體驗設計中,企業還要貼合茶文化主題,挖掘我國古代養生康體微活動,令其與茶文化旅游的理念契合。
在生活質量逐漸提高基礎上,人們對旅游的要求不只是觀光欣賞,還增加了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主題,如游客在登山游覽的時候尋找宗教文化、在古都旅游的時候體驗的是古代帝王文化、江南尋覓紅學蹤跡等。基于此,在體驗經濟視角下的旅游開發,我們借鑒文化的作用,發揮茶文化作用,將其融入當地民俗、康體養生、休閑等文化元素中,開發茶文化主題體驗活動,讓游客在體驗的時候,感受多種角色,獲得獨特的文化體驗,以此吸引游客。
茶文化旅游景點的位置往往在邊遠地區,在此很多基礎設施不足。另外,因為茶文化旅游的開發需要尋找依山傍水之處,原生態很強,因此很多游玩的道路還需進一步開辟,同樣,與交通配套的通信、郵電等基礎設施也需完善。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吸引游客、發展旅游經濟的基礎[3],所以在開發茶文化旅游之前還需與當地政府溝通,盡量爭取財政與政策的支撐,或者在當地籌措資金,先做好茶文化旅游景區與周邊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促使經濟時代下茶文化旅游質量的前提與條件,利用完善的基礎設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旅客的旅游體驗,提升茶文化旅游景區的吸引力,擴展茶文化客源市場的結構。
游客的旅游景區的體驗很重要,其往往在參觀、娛樂、求知之外,還會購買一些當地特色產品帶回家收藏或者送親朋好友。買到稱心如意的旅游產品還能增強游客的旅游滿意程度,再看到旅游產品的時候會喚醒旅游的美好回憶,進而建立再次旅游的愿望。另外,當游客將購買的商品像親朋好友展示的時候,也是對旅游景區的一種宣傳,對其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因此,茶文化旅游景區要做好市場需求調查,并能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開發更多適合的旅游產品,凸顯自身特色。
茶文化旅游的開發不能光追逐利益,旅游相關產品與服務等方面的建立都要以舒適與傳遞文化為主,將獲利放在后面,否則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過度開發旅游產品與文化會造成游客的反感,不但不能帶來享受體驗,還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即減少旅游景區的游客量。特別是當下很多旅游景點為了出售更多旅游產品,造成其產品商業化,失去其文化特征,為游客帶來一些不愉悅感覺。為了防止產品過度商業化的情況,茶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要更多融入文化性,減少商業氣息,并通過體驗性設計,盡量減少一些負面影響,如果發現一些旅游產品的開發過于低級與泛濫,須馬上提出警告,定期整改。茶文化旅游模式的構建要以游客美好體驗意象為線索,充分建設茶文化旅游環境。
體驗經濟視角下的茶文化與旅游產業中的休閑文化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在開發茶文化旅游的時候,可將其與休閑文化結合,一同開發,以此保證茶文化的傳承與經濟效益都能達到最大化[4]。實際開發中旅游公司可在開發商務度假與休閑養生的時候融入茶文化,讓游客在多個領域、多個功能區中都能感受到茶文化,包括茶藝、茶禮等內容,向游客展示不同品種的茶的沖泡方法,讓其在欣賞、品味的時候感受茶的藝術。再如在康體養生區域中比較雅靜的地方打造茶寮,與園林景色融合,在游客自斟自飲、舉目欣賞之時,慢慢消除疲勞,振奮精神,在享受中提升精神的藝術境界。
綜上,茶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新的休閑旅游方式,在體驗經濟視角下,我們開發多種茶文化旅游模式,即將商務度假、康體養生與休閑娛樂融合,開發出一套更完善的茶文化旅游天地,促使經濟、文化、社會結合的旅游發展模式,實現經濟效應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