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成平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新浦實驗小學,江蘇南京 210000)
課堂教學過程是開放的、不斷變化的和多樣化的。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和不可預設的因素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較多的錯誤。對于這些常見的錯誤,教師如果能靈活、機智地對錯誤加以準確分析和合理運用,因勢利導地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錯題集是學生出現的錯誤的集合,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建立錯題集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將自己的錯題收集起來,而是應充分發揮錯誤資源的價值,將錯題集作為學生學習的一種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對相關問題的反思能力[1]。教師讓學生對那些在考試、平時練習及課后作業中出現的錯題進行記錄和整理,并在整理的過程中將教師講的重點內容進行記錄,能深化學生對相關錯誤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更好地分析數學題目中的知識點及規律,培養數學思維及數學意識。此外,在收集數學錯題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錯題有一定的記憶,避免再次出錯,同時對自己出現的錯誤進行反思,培養自身的反思能力[2]。
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關鍵步驟就是幫助學生建立錯題集。在建立錯題集時,很多學生都會在教師的指引下,將自己在課后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進行記錄,然后自己重新做一遍。這樣建立的錯題集及錯題來源就比較單一,對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起不到較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建立錯題集時,要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錯題[3]。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拋出的題目、學生在課堂中回答錯誤的題目等,都可以成為學生錯題集中的一部分。雖說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收集錯題,但并不是所有數學錯題都需要收集,而是要挑選一些有價值的、能夠讓學生進行反復思考的題目,以優化學生的錯題集。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記錄錯題時,要讓學生在同一類型的題目中挑選出最有價值的題目進行記錄;在記錄題目的過程中,并不要求學生將題目的全部信息進行記錄,而是將其中有價值的信息進行記錄,以方便學生在之后進行回顧及反思[4]。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數與代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例題,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如果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對這些題目進行記錄。這樣一來,學生收集錯題的途徑變得多樣化,在之后的錯題復習中也能回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具體情形,進而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
學生再次出現錯誤時,往往會覺得不好意思,此時,數學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勇敢、正確地面對此類錯誤,加深學生對該錯誤問題的印象。這樣當再次遇到此類問題時,學生往往能夠順利做到避免此類錯誤再次發生。這是因為教師的鼓勵,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錯誤,從而大大加深學生的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同樣錯誤的出現頻率[5]。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能會發現有部分學生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導致計算出的數據要么過大,要么過小。教師可在不提及學生真實姓名的情況下,將出錯問題作為范例,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和解決。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對其中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分析和反思,以鞏固知識。在課堂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出錯的原因,給學生布置相關的數學練習題,讓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對出錯題型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在學生收集了相關的錯題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錯題中發現解題規律及相關的數學信息,找出出錯的原因,促使學生形成反思意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學生收集錯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換錯題集,使學生可以在他人的錯題集中吸取經驗教訓,在互相的學習和點評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樣,學生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6]。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定期上交錯題集,對學生錯題集中出錯頻率較高的內容進行總結,根據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再次、有針對性的講解,變換題型,讓學生再次進行練習,這對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數學問題,考查學生能否對相關的加減法、單位運算、單位運用等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并即時捕捉課堂上生成的錯題,引導學生合作探討和分析,讓學生在反思中產生學習興趣,找出出錯原因,避免再次出錯。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相關的問題,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數學知識總結和探究,能使學生及時反思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將錯誤轉化成一種教學資源,讓其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這樣,學生不僅更容易理解與記憶,還提高了自主學習興趣,激發了求知欲,培養了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此外,問題導學下的課后總結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整合相關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各種錯誤資源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教師對錯誤資源處理不當,錯誤資源就僅僅是錯誤資源,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仍是錯誤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對錯誤資源進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錯題集,就能將錯誤變“廢”為“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資源,真正發揮錯誤資源的教學價值,優秀課堂教學也會因“錯誤”而精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錯題,通過多種途徑記錄錯題,并對學生的錯題集進行優化。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錯題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形成反思意識;對學生收集的錯題資源進行定期檢查,并及時糾正學生再次出現的錯誤,不斷優化教學策略,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