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江蘇省江陰市澄江路幼兒園,江蘇江陰 214431)
自然角是幼兒課程學習的一部分,也是幼兒接觸大自然的獨特方式與場所。幼兒通過親自參與設計布置自然角、精心照顧動植物,在全程動態管理過程中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進一步培養積極探索、動手動腦、勇于實踐等方面的能力,萌發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目前,幼兒園在自然角的創設和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本學期,我園從兒童視角出發,結合園所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自然角獨特的教育資源開展活動,讓自然角真正發揮其教育價值。
根據以往自然角環境創設過程中存在的“重觀摩、參與少、缺管理”的問題,本學期我園開展研討活動,首先開展理論學習和培訓。我們先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重點學習了“科學領域”內容目標等,通過學習了解到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探究能力[1]。同時《指南》對3~4歲、4~5歲、5~6歲的兒童也設立了不同的探究目標。因此,全體教師經過研討和學習認識到,我們創設的自然角要從兒童出發,體現兒童的特點。
《指南》中針對小班幼兒的科學探究目標指出:對感興趣的事物能仔細觀察,發現其明顯特征。針對這個目標,小班組創設自然角以提供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為主,種類盡量多些,重點引導小班幼兒參與觀察并發現其明顯特征。針對中班幼兒的科學探究目標指出: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據此,中班組創設的自然角以收集更多種類不同的動植物為主,并引導幼兒在參與活動中發現不同動植物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引發更多的思考與探究。針對大班幼兒的科學目標指出:能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發現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或某個事物前后的變化。根據這一目標要求,在針對大班幼兒創設自然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讓幼兒對動植物進行收集,還要讓幼兒在參與管理和種植過程中全面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并發現前后的變化,用圖畫記錄下來。
《指南》科學領域中的科學教學建議指出:引導幼兒發現周邊生活中新、奇、特、趣的事物及現象,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答案。通過學習研討,我們認為,自然角的創設應緊緊圍繞“趣”,并且要體現“三趣”:一趣是關注收集過程中的趣事;二趣是指參與過程中的趣味性;三趣是收獲的樂趣,也包括與同伴共同探究發現成果的樂趣。這樣的自然角能夠讓他們獲得成長,積累有趣的探索經驗。這個“趣”將激勵他們持續地學習與探究,不僅能幫助幼兒積累直接經驗,還能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自然角是在班級的角落開辟的場所,是教室里大自然的縮影。幼兒通過參與種植、親自飼養、動手操作和全程觀察,能夠認識微縮型大自然,不斷積累科學知識與經驗,通過自然角的學習活動,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教師在自然角可提供多種材料、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大膽地感知周邊的事物與現象,在活動中充分調動與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創設自然角時,為了真正體現自然角的教育價值,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投放適宜的材料,以調動幼兒參與活動、有效探究與學習的積極性。在材料與工具的投放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考慮年齡特點,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所投放材料的安全性與通識性。比如,在小班自然角,教師可以投放一些放大鏡、小噴壺、小魚網、小桶等。這些物品的種類要少些,數量要多些,避免幼兒爭搶。這些工具都是生活中常用的,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而對于中班幼兒,我們則需要增加工具的種類,讓幼兒可以選擇性地使用工具,同時讓幼兒進一步探究和發現工具的不同,在種植和飼養過程中,能有自己的發現,并愿意大膽表達和提問。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在提供材料上要更突出個性化,如不僅要有工具,還要讓幼兒有更多的體驗,記錄自己的探究過程,并能進行團隊合作,或者以小組形式完成探究任務,重在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學習和思維能力。
所謂兒童視角,即兒童自己的視角,是兒童自己認識世界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幼兒園自然角的創設與管理也要尊重幼兒,以幼兒為本。只有從兒童視角出發,了解他們的想法,幼兒園才能創設出為幼兒服務的自然角,才能充分發揮自然角的教育作用。基于兒童視角開展探究活動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傾聽幼兒心聲,選擇生活化材料
自然角的創設主體是兒童,他們是創設的主人。在開始創設前,教師要和幼兒一起討論自然角的選址、種植哪些植物、收集什么種子、如何布置等,傾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意見,然后一起討論出一定的方案。《指南》指出,收集和提供的玩具材料要方便操作,還要考慮生活化、可變化性和多功能性,也可利用廢舊材料。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來布置自然角,將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變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根據主題發展適時調整材料
自然角的創設與管理是個動態的過程。幼兒對新創設的動植物管理的自然角有較濃厚的興趣,但一段時間后,興趣就會減弱。因此,在自然角的管理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幼兒對自然角興趣的變化,并根據幼兒的興趣適時調整材料的位置,或者投放新的材料以引發幼兒持續探究。
自然角環境創設完成后,有的班級會放松管理,或者干脆放任不管,導致自然角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要想構建一個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自然角,教師就需要關注自然角創設的可持續性。
自然角環境創設要靈活多變,可根據幼兒的興趣點、主題發展、季節、節假日變換而調整。在指導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進行多元化的指導,以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多元化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深入交流。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幼兒想法的基礎上調整自然角內容。其次是拓展經驗。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觀察與探索能力,在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要進行經驗拓展。最后是參與驗證。教師要指導幼兒進行直接操作、親身感受、自主驗證,經過自主決策和參與驗證,讓幼兒的想法成為現實的過程就是教師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勇于實踐的過程。
在創設自然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幼兒作為參與者,還要讓幼兒成為探究者和管理者,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觀察、合作實驗、記錄觀察現象、驗證結果、探究過程分享等活動,同時不斷豐富自然角內容。在自然角動態管理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真實經歷與成長過程,引導幼兒在大膽探索中積極思考,發展推理和分析能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自然角的創設應回歸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自然角成為“活”教材,讓科學探究成為“活”教育。在幼兒主動參與自然角的環境創設與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從兒童視角去發現和支持他們的動態學習過程,讓幼兒在參與自然角的創設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