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郭麗娜,郝 魁,白樹全
(1)缺乏有效溝通平臺。目前,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溝通平臺主要體現在創客空間、創新創業協會等學生社團。社團活動的開展主要由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自發組織活動,雖然社團組織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但缺乏獎勵懲罰措施,缺乏活動組織的監督管理,缺乏與市場對接的渠道。目前很多社團形同虛設,無法為學生提供實際溝通交流的機會。
(2)缺乏創新創業意識。近年來,在政府的倡導下,創新創業意識開始在當代大學生中萌芽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對創新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提供了很多創新創業培訓學習機會,也在大學生創業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了一定政策優惠。雖然創新創業在高校中有一定的學生比例,但整體數量還是偏低,沒有形成共識。在很多家長、學生的認識中,好的工作仍然是集中于事業單位、國企等單位,對于創新創業的第一反應是辛苦、失敗風險大、不體面。無論學生家長還是學生本人,他們都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創新創業意識、勇氣、精神和能力對于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
(3)缺乏實踐演練經驗。很多學生不缺乏奇思妙想,但很多時候僅停留在理論思考層次,缺乏實踐機會。由于學生處于學習階段,考慮問題不夠全面,缺乏客觀實踐性,所以很多學生在實踐自己想法的時候,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困難。有一部分行動力較強的學生雖然將理論付諸于實踐,但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受到的挫敗較多,失去繼續奮斗的動力。所以需要學校提供實踐演練的平臺和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創業實踐經驗,做好創業準備,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
(1)完善機制,提供有效運行平臺。借助現有的創新創業協會、創客空間等學生社團,暢通社團內部活動流程,充分整合學校有效資源,有效利用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實訓室、軟硬件資源,推廣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推廣創新創業實訓。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本著“人人能創新,人人有潛力”的教育理念,結合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學生特長,由“車輛工程系團委辦公室”和“內蒙古自治區于洪兵大師工作室”聯合成立了“車輛工程系創新創業協會”,協會下設了汽車美容與裝飾創客空間、汽車維護保養創客空間、新能源汽車技術創客空間及車輛工程系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通過“車輛工程系創新創業協會”的管理和運營,全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扶持、培育創新創業實踐項目運轉。同時協會提出“一二三六”工作法,即“一條主線、兩個貫穿、三個結合、六項措施”工作法。“一條主線”即“通過第二課堂開展協會創新教育活動”;“兩個貫穿”即“貫穿到素質教育體系,貫穿到實踐育人全過程;“三個結合”即“結合學生成長成才需求、結合就業形勢需求、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六項措施”即“創新社團重扶持、創新師資有保證、創新文化抓普及、創新競賽出成果、校企聯手推轉化、英才創業樹典型”。
(2)提高學生自信心,點燃創新創業夢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特性,將創新創業教育融于專業教學課堂內外,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的“專創教育”。針對低年級學生,重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興趣,通過創新創業講座、辯論賽、走入宿舍宣傳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的行業發展、雙創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第二課堂成績單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參與程度進行評估,對其提出的創新思想與創業想法進行分析與測評,進而對學生的觀點提出建議,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提出適合學生的創新創業道路。
中高年級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課程進行綜合技能訓練,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形成自己的汽車作品,將其打磨成比賽項目,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對于畢業生,教師要做好就業心理輔導和職業規劃建議,協助學生在相關企業完成頂崗實習,使其了解行業和企業實際運營方法,逐步明確創業意向,積累專業經驗。
(3)以賽促學、以賽促訓。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創業大賽”等比賽,以項目的形式在實戰中引導學生踴躍投身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在項目的打磨過程中,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分析,得出市場痛點,針對市場痛點,結合團隊本身的專業優勢,技能人才優勢,找出痛點解決方案,隨后進行市場營銷、商業模式、項目團隊運營、財務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完成項目策劃方案、項目演示文案、項目演示宣傳視頻。在項目的打磨過程中,結合專業知識完成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勇氣、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與實踐。
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養是實現“中國創造”的必經之路。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結合當代我國發展需求,結合社會需求,結合人才培養體系和專業課程設計來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綜合素質,形成以專業技能為核心的綜合就業競爭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校要從思想上和實踐上對當代學生進行培養和提升,讓高校大學生擔起為祖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責任,早日實現“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