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萍
2017年《甘肅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再次強調,要不斷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規劃》指出:城鄉居民健身意識明顯增強,人民群眾身體素質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90.6%。以此為契機,各級體育主管部門相繼頒布并實施決策,對照以往舊貌,體育公共服務已有明顯好轉,但通過調研發現,所有決策在實際落實時還存在較大障礙,究其原因還是由于地方經濟水平有差異,尤其是城鄉差異化較為顯著。
從以往體育公共服務政策布局分析,在制定相關政策時,管理者會以城鄉實際發展水平為依據制定策略,主要體現在經濟基礎、人口規模、服務需求等方面。因此,在做政策布局時城市地區都會得到“特殊照顧”,黃程程也表示,由于城鄉“二元性”導致兩個社會子系統彼此獨立運行,加之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涌入城市,因此在政策執行中公共體育服務更多“優惠”城鎮。然而為了縮小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差距,針對農村地區的服務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印發的《關于在全省組織開展“精神扶貧”工程的工作方案》中強調,在全省貧困農村開展以扶志扶智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扶貧”工程,并加大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另依據《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要積極推動鄉村旅游智慧化,就必須從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戶外運動等方面入手,既能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亦可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甘肅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全省每年建設2000個以上村級農民健身場地、200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鄉鎮社區體育健身中心,而在城市地區將形成10-15分鐘健身圈。諸多政策說明城鄉公共服務由于起點錯位,導致體育領域公共服務體系參差不齊,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已逐步實現均等化。
意識觀念的形成,造就了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異。農村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受意識觀念和文化環境的影響,精神層面的需求往往會被至于次席或忽略,而這種根深蒂固的生活形態就會直接固化人們過度消費的腳步。城鎮居民由于經濟條件的改善和意識觀念偏高,對于體育的認同感較強,在日常生活中樂于以此愉悅身心,體育權利意識不斷加強,也從發展的角度催生了體育公共服務,并要求不斷完善服務體系。
經濟收入直接決定居民消費水平,尤其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一,消費水準自然被拉開。《甘肅發展年鑒2018》顯示,201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63.4元,全省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20659.4元;2017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1元,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029.7元。根據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城鎮居民比農村居民高出三倍多;根據消費支出看,城鎮居民比農村居民高出兩倍多。從收入和支出現狀得出,甘肅省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的均等性和同步性將嚴重受制。
制定切實可行、落地生根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城鄉體育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的戰略決策。以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現狀為起點,從經濟基礎、地域文化、人口密度等方面入手,分別對城鎮和農村的體育公共服務政策及目標進行布局,政策和目標的規劃需要兩者互相協調、配合發展。城鎮方面,不論是常住人口,還是從農村流入人口,都歸于當下社區體育人口基數內,小范圍內帶動所有居民參與到體育事業中,這樣即便是從農村流入的人口也能將一些體育觀念帶到農村,推進農村居民體育思想的形成。農村方面,利用現有的設施資源,爭取政策傾斜并逐步滲透到基層群眾中,先讓農村居民體會到體育的樂趣,再結合政策引導,初步形成體育氛圍,繼而充實發展策略。
在一些體育產業發達省份,政府部門已經借助社會力量,推進和帶動體育產業發展并提高服務質量,據調查,這一現象只在城鎮地區普遍存在,農村依然是被新發展力量忽略的區域。農村各方面落后于城鎮,加之農村地區人口分布分散,提供體育公共服務時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社會力量的介入剛好能彌補人力和財力的空缺,并能發揮一定監督管理作用。目前農村地區能享受到的服務也只是政府性行為,覆蓋面遠遠達不到居民需求,許多社會力量在選擇服務目標時自然優先走向城鎮。鄭志彬等人也認為:鑒于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政府組織不健全,由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提供給農村居民是更為必要的。
甘肅省體育公共服務資源本來就薄弱,加之城鄉發展跨度較大,資源共享方面極具欠缺。根據目前甘肅省體育產業規模及走向,在城鄉之間建立資源共享平臺時機已到,首先應從基礎設施著手,繼續推進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在城鄉之間形成所有硬件、軟件通用模式;其次,平衡城鄉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將城鎮的優勢資源和平臺引入農村,而城鎮則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和開發資源,并及時分享到農村,形成良好的循環環境。張國清等人指出,城鄉體育公共服務應更多關注農村居民的體育需求,做到資源共享,提高體育公共的利用率和覆蓋率,并充分發揮城市中心作用,通過人力交流、財力支持,帶動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當城鄉體育公共服務一體化局面逐漸形成后,服務的供給側結構也將趨于平衡,居民將由原來的被動引導轉換為主動參與。
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研究是當代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矛盾、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要課題,學術界從各個角度入手,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結合實證調研,對目前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性進行深度挖掘,找出病灶,并提出相應解決方案。甘肅省由于經濟環境和自然文化的緣由,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發展尤其不均衡不協調,城鎮區域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體育公共服務已具雛形,但受經濟基礎的制約,發展還是比較遲緩。而大多數農村地區體育公共服務依舊完全依靠政府幫扶,以“形象式”工程存在,根本未達到“服務”的功效,單一的服務模式注定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背景下,這種不均衡的二元結構始終是發展的絆腳石,城鄉目前的格局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注定不會一成不變,在多方力量的協調配合下,城鄉體育公共服務終將會嶄露頭角,站在時代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