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強,李慶梅
(1.山東省魚臺縣谷亭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濟寧 272300;2.山東省魚臺縣王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濟寧 272300)
牛乳房炎也稱乳腺炎,屬于奶牛常見病,發病率也比較高,與病原菌及導致感染的諸多誘因的參與存在一定關系。乳房炎來自于多種復雜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種類超出80 種,對于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需要采取科學且適宜的診治方法,以確保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奶牛乳房若存在炎癥變化,乳汁出現凝塊,乳汁顏色發生改變,據此可判斷為臨床性乳房炎。就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來看,感染源一般為白色念珠菌,自乳房灌注而傳遞酵母菌進入乳房內,很多酵母菌性乳房炎都屬于繼發細菌性乳房炎,抗生素使用量較大的情況下,極易出現二重感染,酵母菌因抗生素作用而得以快速生長。在奶牛患酵母菌性乳房炎后,并未見全身癥狀,奶牛食欲基本同于往常,偶爾出現發熱情況[1]。奶牛患病的乳房區域存在腫脹,僅在具體程度上存在差異,通過觸診,發現患病乳房似面團,有著稀薄的乳汁,泌乳量有所減少,減少比例在10%~25%之間,部分情況下可見乳凝塊,乳汁成分有所變化,酵母菌性乳房炎大多為慢性經過,治愈難度大。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若發現奶牛表現出精神不安,測體溫發現快速升高,精神萎靡,食欲明顯下降,乳房出現紅腫、脹痛的情況,奶牛心跳快速增加,明顯異于平時。在奶牛發病后期乳汁會發生變化,表現為水樣絮狀物,顏色為淡黃色,奶牛產奶量會顯著下降,乳汁含血且稀疏。基于此類癥狀可判斷奶牛患酵母菌性乳房炎。
在奶牛患酵母菌性乳房炎的治療方面,中藥方法的選用需堅持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原則,所選用中藥包括當歸、蒲公英、大黃、紫花地丁、魚腥草、板藍根等各50g;配合甘草、地榆、木通、紫金龍等各30g,用水煎3 次,觀察患病奶牛的臨床表現,適時投喂,保持2~3 次/d 左右,針對奶牛腫脹部位,以藥渣進行敷貼,1 劑/d,一般3~5d 后可見效,以此作為一個療程。
對用藥后的奶牛狀態進行觀察,若患病奶牛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夠正常出奶,則確認治療有效;若患病奶牛在接受中藥治療后癥狀基本消失且能夠正常出奶,則判斷為有顯著效果;若在中藥治療后患病奶牛的癥狀有所改善,則可以認為治療有效;若患病奶牛接受中藥治療后并未見明顯改善,則判斷治療無效。研究發現中藥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應用優勢,治療總有效率可超過90%。
從中醫角度來看,乳房炎的形成原因在于痰濕氣血郁結,難以擴散,進而轉化為炎癥,在明確病因后可開展有針對性的治療,以清熱解毒、通經活血為核心,重視消炎和止痛,以確保奶牛乳房炎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在奶牛乳房炎治療過程中,真菌感染的出現與抗生素存在一定關系,部分學者從這一角度入手,強調在疾病預防方面對真菌感染進行控制,這就需要保證治療過程中就抗生素加以科學合理使用,以優化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基于臨床藥理知識出發,把握致病菌的敏感性,明確患病奶牛的生理特征與病理變化,以便就抗生素加以合理選擇,對二重感染加以有效控制。
一旦病原菌入侵,或外傷、環境衛生差、飼養管理失調、激素不穩定、擠奶技術不佳等誘因引發感染,極易造成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的出現。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有著復雜的病原微生物,病毒多達數十種。采取中藥治療方式對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進行治療,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治療效果顯著,此種治療方法較為常見。通過中藥治療方法對患病奶牛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可適當添加西藥,發揮其支持作用,目的在于提高治療效果。對患病奶牛的乳房及乳頭進行清洗,一般使用1%的高錳酸鉀,擠干凈乳汁,向奶牛乳房腫脹部位的周圍注射黃藤素,用量在50mL 以上,但不超出80mL,若奶牛患子宮內膜炎,可將100mL 的黃藤素注射于子宮內,早晚各1 次/d,一般持續注射3~5d,方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每日可對患病奶牛的乳房進行按摩,10~15min/ 次,2~3 次/d 之間,熱敷一般30min/次,保持熱敷2~3 次/d。
為有效預防奶牛乳房炎,需要就牛舍環境衛生加以嚴格控制,保持牛舍清潔,牛的運動場地應當干燥,不可存在垃圾,將積水、糞便及泥濘等及時清理干凈。奶牛場的墊草需干軟且清潔,及時進行更換,確保墊草新鮮。為防范細菌滋生,應當定期消毒,將牛舍及運動場的細菌殺滅,這一方面可使用消毒液進行噴霧消毒,消毒間隔15d,在乳房炎的高發季節,需要加大消毒力度。牛舍應當向陽,并保持良好通風。養殖人員應對奶牛體進行刷拭,提高奶牛乳房清潔度,以降低乳房炎發病幾率。奶牛養殖過程中需保證飼養的規范化,關注奶牛的營養需求,合理搭配精粗飼料,確保符合不同生產階段下的需求。奶牛養殖場可建立青綠多汁飼料供應體系,實施飼料輪供,在飼喂量方面,可調整好青綠料與青貯料的比例,保證飼料質量,切不可飼喂變質飼料,否則極易對奶牛機體生理功能造成惡劣影響。在擠奶過程中需要合理配置各項資源,無論是人員、工具、機器還是牛體,都必須要嚴格消毒,手工擠奶方式下一般采取拳握式,擠奶時間一般在5~8min,及時擠干凈乳汁。在機器擠奶方式下,需確保擠奶器使用正確且壓力適宜,否則極易損傷奶牛乳頭導致乳房炎出現。待擠奶后,以藥浴方式清洗乳頭,能夠對細菌感染加以科學防范。
通過革蘭氏染色鏡進行檢查,可就病原菌做出初步判定,基本為真菌。在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的診治方面,通過觀察可判斷真菌性乳房炎與一般性疾病在臨床癥狀上的不同,以免實際防治過程中依照細菌性乳腺炎開展治療,確保治療的規范化和有效性。臨床治療中真菌致病作用并未受到重視,這就極易影響治療效果。
在奶牛養殖過程中,一旦病原菌入侵,或外傷、環境衛生不達標、擠奶技術不佳等因素造成感染,極易引發奶牛乳房炎,酵母菌性乳房炎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發病率較高。通過中藥方法治療奶牛酵母菌性乳房炎,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治療總有效率在90%以上,這就有助于維護奶牛養殖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