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風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豐鎮市林業和草原局 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199)
人們的生產生活與草地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牧草是發展草食畜牧養殖產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生產無污染綠色畜產品的重要原料,更是綠色環境在推動放牧地區畜牧養殖產業穩定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驅動力,是通向現代化草原畜牧養殖產業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加強對草場的科學規劃,能夠維持牧草健康生存,保證優質牧草群落,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從而為人類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滿足人們的生產生存需求。另外還能夠滿足牲畜對牧草的需求,更好的推動現代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
豐鎮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市,位于烏蘭察布市中南部,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三省區交界處,是自治區的南大門,素有“塞外古鎮、商貿客?!敝Q。地貌特征以山地、丘陵及沖積、洪積平原為主。地形由西、北、東向中南部呈階梯狀遞降。平均海拔1,400m,最高處為渾源夭鄉黃石崖山(同時也是烏蘭察布最高峰),主峰2,335m,最低處為新城灣鎮圪塔村南飲馬河床1,172m。豐鎮市擁有廣袤的草場,可利用草場占到了總草場面積的90%以上,超過了4 萬畝。截止到2019 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豐鎮市水土流失面積超過了6 萬畝,占到全市土地面積的20%以上,并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其中因為草地植被覆蓋量逐漸減少,草地退化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占到總流失面積的80%以上。由于不科學的放牧以及草場的不科學利用,草地植被被嚴重破壞,不能夠正常生長,缺乏休養生息的時間,不能夠更好的蓄積降雨,隨著水沖刷,造成草地的保水含水能力逐漸變弱。隨著當地草原生態環境逐漸惡化,草場植被和生物種類也呈現逐漸下降趨勢。目前已經查明的野生植物資源,僅草場中就有435 種分屬57 科,野生動物超過100 多種。由于草場的不科學利用,造成了本地區的生物物種分布正在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特別是野生動植物大量的獵殺,珍稀蟲草大量的挖掘,優質牧草和野生動物的數量呈現逐漸銳減趨勢,以每年10%~15%的平均水平下降。另外蝗蟲、鼠害危害也是造成豐鎮市草原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豐鎮市鼠害發生面積達3 萬畝以上,蝗蟲危害草場面積占到總面積的32%,由于蝗蟲損害的嚴重威脅,每年造成的草地損失超過了1.3 萬畝以上,引發嚴重的水土流失。目前,豐鎮市境內草地植被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草地的保水含水能力逐漸減弱,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物種的多樣性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脅,再加上蝗蟲鼠害的危害日益加重,水土流失加劇等生態問題,對當地的草原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嚴重威脅。
草原是內蒙古豐鎮市的最大生態系統,近年來當地的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草工程和圍封禁牧、草原獎補等政策實施以來,當地草原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得到了遏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提升到36.19%。但受自然、人為活動等因素影響,草原退化、沙化、鹽漬化情況仍然較為嚴重,退化區天然草原生產力降低,生物多樣性減少,保護修復處在“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
全面落實地方黨委政府保護修復草原主體責任,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的草原保護管理制度體系。按照國家、自治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整體安排部署,逐步建立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完善草畜平衡制度,健全全民所有草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編制草原經營方案,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和穩步增長機制。
認真貫徹落實《豐鎮市關于進一步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相關要求,積極爭取實施退耕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等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程,采取補播改良、飛播種草、人工增雨等多種模式,重點對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和礦坑、沙坑等嚴重破損草地進行修復,力爭到2025 年使達茂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32%。
嚴格落實《草原法》《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把依法治草貫穿于草原保護修復全過程。嚴格按照《豐鎮市禁牧休牧條例》要求,組織各相關地區建立禁牧休牧區域管護制度[1],明確管護人員,落實管護責任。開展破壞草原資源專項整治行動,整治侵占、濫墾、亂開等破壞草原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加強草原執法隊伍建設,強化經常性的執法檢查。
嚴格落實草原資源用途管制和草原征占用審核審批制度,各類征占用草原建設項目要嚴格執行林業和草原部門前置審核和立項預審制度,未經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辦理草原轉建設用地審批手續,項目審批部門也不得核準或批準項目建設,嚴禁先行施工后補辦手續。嚴厲查處非法開墾草原、非法占用草原、非法采挖草原野生植物等違法行為[2]。
完善草原災害應急預案和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健全各級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專業化生物災害防治和防撲火隊伍建設。加大草原防災減災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裝備保證水平。建立氣象聯動制度,密切關注氣候異常變化,科學應對自然災害。開發草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草原管理數字化。建立市、鄉、村三級管護隊伍[3],提升管護水平。要加大草原植被修復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草原生態保護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