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教育部與財政部有關實施我國高水平高職學校與專業建設計劃意見的制定,我國開始大力推行“雙高”計劃建設。并且指出需要建立職業教育的國家標準,包含健全教育教學有關標準、開啟“1+X”試點工作、舉辦高質量職業培訓與實現學習成果認定。這些教育事業的改革政策制度為職教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機遇,高職院校怎么迎接機遇,掌握教育發展形勢,培養與行業需求相符的技能型人才,并全面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還需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長時間發展以來,高職教育主要任務為培養技能型人才,讓學生可以在畢業以后迅速進入企業工作,滿足用人需求。所以,在“雙高”建設背景下,探究“1+X”職業技能標準融入道橋專業核心課程問題是很有必要的,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推動高職院校學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
“雙高”建設計劃就是高水平專業與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其是指我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為構建一批引領改革與推動發展,世界先進水平與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學校與骨干專業的重要決策建設工程,同時還是促進中國教育發展現代化的決策。
在此之前,教育和財政部門發布了有關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高職學校與專業建設意見,表示將實施“雙高”建設計劃,全面構建高水平高職學校與高水平專業群。
所謂“1+X”,“1”就是指學歷證書,而“X”就是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育部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責任人表示,需要將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從而積極探究實施“1+X”職業技能標準,是我國職教改革實施方案的主要改革部署,還是一大創新。“1+X”充分體現了職教作為一類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任務與健全職教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關鍵制度設計。
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對照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的“1+X”職業技能標準中,和道橋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相吻合的就是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現階段,BIM技術在土木建筑領域的運用十分成熟,不過在其他交通領域的應用還在探究階段。和土木建筑領域有差別,交通領域牽涉的一般是帶狀結構物,地理環境不一樣,在交通領域推行BIM技術需要思考地理環境對工程數據收集的影響。經過在道橋專業人才培養中融入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求的能力,學生就能夠完成學習要求,無須其他培訓就能獲得對應級別的等級證書,同時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相融,促使產教高度融合。不過,目前“1+X”職業技能標準融入道橋專業核心課程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如下:
“1+X”職業技能標準和道橋專業核心課程融合,即結合地區行業發展需要,把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結合起來,把證書培訓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把職業技能標準和學歷專業課程同步考核,以此促進人才培養與評價模式改革。不過,現下道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尚未結合地區交通需求,把職業等級資格證培訓內容融入,一般體現在專業課程設置與資格證培訓內容不相容。比如道橋專業核心課程有關的BIM職業技能培訓內容涵蓋了道路橋梁等結構BIM三維模型展示、道路橋梁施工模擬仿真等。再者,與地區交通發展需求相脫節。地區交通發展需要高素質與高技能人才支撐,可是目前課程知識點難易度還沒有構成一個梯度,很難實現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技能等級鑒定,不能實現高素質與高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而且,受到雙證書制度問題所影響,學歷證書考核由學校負責,學生考試合格便可以得到學分,但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鑒定必須要學生在課后參加培訓以后方可參與鑒定,課證分離,學生考證通過率不高。
道橋專業核心課程包含了兩類,即實操類與施工類,以實操類而言,其中就包含了工程CAD和道路工程試驗與檢驗、工程測量和工程測量綜合實訓等。因此,要想促使“1+X”職業技能標準和道橋專業核心課程相融,就需要具備理論與實踐教學服務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是促進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是確保“雙高”建設質量的主要要素,是有效落實產教融合的主要力量,雙師型教師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與專業能力,以及職業技能的引路人,還是學生自主發展,進行創新創業的職業導師。不過目前的情況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質量與數量均不足,為雙高建設質量與產教融合成效帶來了不良影響。
在“雙高”建設背景下,“1+X”職業技能標準融入道橋專業核心課程,第一步應當確定二者相融的基本原則,基于此尋找相融的路徑。
1.需要以全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基本原則。學校培養人才初衷是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面服務,國家推行“1+X”制度旨在提高教育育人水平。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相融,需要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出發點,從而培養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學習與掌握新時代教育特征,精準實施“1+X”育人模式,合理對接企業發展所需,充分滿足國家產業發展人才的需要。
2.需要以社會效益為核心。在“1+X”職業技能標準與道橋專業核心課程相融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企業參加,企業多以獲得高額的經濟利潤為目的進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工作的,其是開發擬定職業技能標準的主要一方。高職院校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和職業技能標準相融,必然會帶來經濟效益的影響。但是,在“雙高”背景下,“1+X”的初心為培養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彰顯社會效益。故而,高職院校需要以社會效益為主穩步推動專業核心課程和職業技能標準的融合,給高職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優質條件。
3.需要以學生成才為基本原則。學生為主要對象,教育是為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學生而存在著的。道橋專業核心課程需要以學生成才為基本原則,結合學生知識基礎,科學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對接利于反映學生崗位需求的職業技能標準。尊重學生首創精神,激發學習行為,制定專業核心課程和職業技能標準相融的路徑。
1.增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現階段,因為雙師型師資隊伍不足,不能夠支撐專業課程設計與資源開發等教學活動,諸多學校不能進一步開展基于BIM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學改革。所以,增強道橋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亟須進行,此為實施教改的基本所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面需要依靠從外面引進來,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內部培訓。第一,需要對標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要求培養水準不一的教師;第二,需要激勵教師和企業對接,積極承擔和參加BIM技術咨詢項目,經過項目鍛煉,提升教師BIM技術應用水平。高職院校需要根據理想狀態建立技術服務隊伍,隊伍成員崗位職責是一年,經過咨詢項目鍛煉隊伍。
2.重新構建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把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與道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起來,合理優化道橋專業核心課程設定與教學內容,此為雙高建設質量提升的重點之所在。不過職業技能標準與專業課程相融并不適合專業全部課程,僅課程內容和職業技能標準內容接近的課程方能使用。道橋專業適用于職業技能標準和專業相融的課程涵蓋了道路施工模擬仿真、橋梁施工模擬仿真、道路橋梁等結構BIM三維模型展示等多門核心課程。故而,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專業核心加以優化升級,同時構成道路、橋梁、隧道、測量這四個教學模塊,這些課程包含了高速公路路基結構與建模、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仿真、高速公路路基BIM技術應用、高速公路橋梁結構與建模等,所以,道橋專業需要按照職業技能標準要求,結合地區發展需求,把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合理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再者說,需要將課程考核和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同步,即理論課程對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項目理論成績,實踐課程對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項目技能鑒定成績。
3.全面開發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的課程資源。和本科院校學生作比較,高職學生學習基礎不扎實,因為教師自身具備資源制作能力,為了促使課程變得更為生動有趣,教師需要求助動畫制作等企業一并做好三維結構模型和施工動畫等資源開發。因為動畫制作企業不了解專業,教師不了解視頻制作方式等,二者根本不能做到有效溝通,造成資源制作成本高,可是最終效果并不理想。掌握BIM技術的教師可以自行開發與教學相符的專業教學資源,有模型就有大量的圖片,動畫制作素材能夠是模型的漫游,也能夠是施工工藝模擬,畫質與細節展現均可以由教師自行選擇。作為道橋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抓手,BIM技術能夠健全課程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水平高職院校與高水平專業建設背景下,“1+X”制度與中國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相符,該教育模式可以促進中國職教可持續發展,給國家建設培養一大批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基于此,要促使“1+X”職業技能標準與道橋專業核心課程相融,必須要從各方面著手,如課證方面、師資方面、課程資源方面等。此次研究僅僅是一小部分,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與不足,還需要相關研究人員持續研究與發現,從而持續為國家培養高技能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