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馨,吳湘軍
當前,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制度的普遍提升,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也越來越豐富。人們更加關注個體的精神生活方面的質量提升,許多文藝活動在社會各地受到眾多人的喜歡和追捧,其中體育舞蹈就是一項非常受廣大市民追捧的活動。體育舞蹈不僅可以很好地鍛煉身體,同時又可以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相應的文化涵養。體育舞蹈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我國以后,隨著體育舞蹈進入我國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快速的提升,同時也在我國掀起了一股體育舞蹈熱。據統計,體育舞蹈愛好者數量已經超過了4000萬,體育舞蹈運動成為推動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1]。與此相反的是,我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湘西苗鼓卻傳播緩慢,湘西苗鼓是我國苗族地區獨特的舞蹈藝術,主要流傳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吉首市、鳳凰、瀘溪、保靖等縣。2006年,湘西苗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具有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民族特色,理應受到民眾的喜愛與參與,但目前我國湘西苗鼓卻陷入傳播瓶頸,只在少數地區內傳播發展,更難以面向世界。湘西苗鼓的發展面臨這樣的困境,是否能從外來優秀文化發展傳播中找到方法從而推動其國際化發展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舞蹈的起源,其最根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其實對于舞蹈而言,它是一門非常古老而歷史悠久的藝術,從原始社會存在的部落就已經開始流傳舞蹈。原始社會的舞蹈在信仰、生活、生產以及人類心理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隨后,舞蹈發展來到了歐洲宮廷時期,當時貴族們為了進行交流與發展,將舞蹈和交誼舞進行了融合,慢慢舞蹈變成非常流行的社交性活動。這里的社交舞是告別了原始時代由同一部落里單一性別無身體接觸式的形式,進入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社交舞”時代[2]。這種現代舞是由不同國家民族民間的舞蹈共同演變和促成的,隨著發展逐漸成為今天的體育舞蹈。當前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有86個國家和地區申請加入了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IDSF)。在1997年,IDSF正式受到了國際奧委會的認可和批準,此時體育舞蹈也可以正式進入奧運會。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世界上非常頂尖的體育舞蹈運動員就進行了非常精彩絕倫的表演,但是體育舞蹈始終沒有成為奧運會上的正式比賽項目。國際體育舞蹈協會也繼續在位體育舞蹈成為奧運會正式的比賽項目在做著努力。
體育舞蹈主要分為兩大類,每一類又細分為五個不同舞種,共十個舞種。拉丁舞類包括倫巴舞、恰恰舞、牛仔舞、桑巴舞、斗牛舞。摩登舞類包括華爾茲、探戈舞、狐步舞、快步舞、維也納華爾茲。每一個舞種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例如,柔情的倫巴與激情的恰恰形成了鮮明的情緒差,柔美端莊的華爾茲與歡快活潑的快步舞也各自展示出不同的舞蹈美感。擁有多種舞蹈類別的體育舞蹈可使參與者根據自身愛好與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舞種進行學習,使參與者擁有更多的選擇,能夠吸引更多人參與體育舞蹈項目中來。
體育舞蹈分為單人、雙人、團體舞等。其中,單人表演或比賽通常以女子單人居多;雙人表演或比賽主要為男女或女女搭檔;團體舞主要指三人以上表演方式。體育舞蹈表現形式多樣,其中最為常見的形式就是男女雙人舞,男步的粗獷陽剛與女步的陰柔嬌美共同構成舞蹈的“和諧”,對于和諧統一的高級沒進行了完美的展示,比如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五屆舞蹈大賽當中,有兩位拉丁舞者用非常深情的形式和優美的舞蹈,表演了一部名為《情到深處》的作品。其中男士的表演豪放、熱情、穩健,女士表現得非常唯美纏綿,讓整個作品表現了戀人的真摯感情,觀眾也能感受到臺上舞者帶給大家的優美作品和感情的釋放[3]。
體育舞蹈自1984年傳入我國,起初發展緩慢,傳播形式單一,主要以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為主。隨著時代的發,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到來,從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體育舞蹈的發展渠道,推動了體育舞蹈愛好者相互間的交流互動,促進體育舞蹈多元化發展[4]。人們可以及時通過電腦或手機上網接受體育舞蹈的相關內容,便捷地得到各種有關體育舞蹈的信息。供體育舞蹈愛好者拍攝或觀賞體育舞蹈視頻的手機軟件日益增多,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來對體育舞蹈進行拍攝和傳播,更好地向社會普及體育舞蹈。體育舞蹈相關的協會及賽事來看,我國已經有31個省市設立了相應的體育舞蹈協會,體育舞蹈協會在當地和全國范圍內也開展了相應的體育舞蹈賽事,培養了大批體育舞蹈選手和優秀的裁判員,教練為體育舞蹈這門活動的發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社會群眾基礎,有效地推動了體育舞蹈的傳播。從大眾媒體來看,綜藝節目中體育舞蹈的滲入,如舞林大會、舞林爭霸、新舞林大會等綜藝節目中到處也都隨處可見體育舞蹈的身影。
人類自主參加一些活動或者實踐項目,是因為人本身存在相應的需求。人自身的需求會讓人類主動去改變自己周圍的世界,也是因為人類有了需求,才會逐漸促進自身的文化進步。人的需求內容越豐富,其活動就越多樣化,就越能促進文化的發展[4]。我國之所以會出現體育舞蹈熱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國最廣大人民需求產生的。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逐漸提高,當人們的物質水平有了提高之后,精神生活也應得到相應的提升。著名的經濟學家Harvey Leibenstein在其研究和分析理論著作中,曾經提到消費者所存在的動機差異,他將消費者本身的需求分為兩種,分別是功能性需求(functional demand)和非功能的需求(nonfunctional demand)。其中對商品的需求是商品內質量所產生的稱之為功能性需求[5]。我國大眾對體育舞蹈的需求正是“功能的需求”。體育舞蹈其本身是通過舞蹈逐漸的轉化和演變而來的,在進行轉化的過程當中融入了一些體育元素,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體育比賽項目。當前體育舞蹈是藝術和體育完美地融合產物,除了本身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能夠強身健體之外,同時舞蹈本身的舞曲和舞步以及各種風格也融入其中,使得體育舞蹈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除此之外,還能能夠提高人的生理需求,促進人的審美。
2.2.1 體育舞蹈的文藝性
體育舞蹈是通過藝術逐漸演變出來的運動項目,既有運動的基本特征,同時也具備藝術的基本特征。體育舞蹈是以競賽為基本的同時又包含了觀賞性和藝術性。針對體育舞蹈,從種類上進行研究和分析主要分為摩登舞和拉丁舞。其中拉丁舞細分為恰恰、牛仔、斗牛、倫巴、桑巴,這些舞種的特征是浪漫、奔放、熱情,舞蹈家的肢體語言和變化相對較多,并且舞蹈的速度較快,音樂節奏非常的強烈,而摩登又細分為狐步舞、快步舞、華爾茲、探戈、維也納華爾茲,其特征較為流暢、優雅、輕柔,體現了紳士的風度和柔美端莊的姿態和流暢柔美,音樂清晰,節奏清楚。體育舞蹈可以很好地將體育和藝術進行完美的結合,展現人體的“美”和“健”。
2.2.2 體育舞蹈的健身性
體育舞蹈的健身價值較高,舞蹈動作豐富,可以根據個人承受運動負荷的不同、訓練身體條件不同、技能掌握水平以及性別的不同來安排訓練內容進行訓練。長期進行體育舞蹈鍛煉的人能夠很好地提升整體的身體素質,其肺活量、靈敏性、平衡能力等比沒有參與體育舞蹈鍛煉的人要強很多。經過體育舞蹈的長期訓練之后,參與者的整個身體形態能夠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從而在生活中表現出非常好的氣質和修養。除此之外,進行體育舞蹈鍛煉還能讓人保持健康的身心,對于一些焦躁、抑郁等心理情緒能夠得到及時的調節和舒緩,增強人的身心健康。
2.2.3 體育舞蹈的美學特征
2.2.3.1 動作美
體育舞蹈中摩登舞的穩健、端莊、流暢、瀟灑,通過非常優美的舞步和起伏較大的動作來體現體育舞蹈的美;而拉丁舞則是通過熱情、奔放、灑脫,通過快速的手勢和多變的腳步來體現出激情與熱情,從而展現體育舞蹈的動作美。
2.2.3.2 音樂美
在進行體育舞蹈表演的過程中,音樂不僅是選手表達感情的有力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音樂來感染觀眾,讓觀眾和舞者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和情感上的共通,讓觀眾和舞者都進入一種心馳神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地。
2.2.3.3 人體美
人是社會中主要的存在物,同時也是自然中主要的存在物,人的美一定要和自然、社會的美進行高度的統一。人體的美不光有姿態的美,動作的美,同時還有氣質的美。體育舞蹈就是能夠體現人體的美,“以體傳情,形神兼備”[7]。
2.2.3.4 服飾美
體育舞蹈選手豐富多彩的衣著,可以給人帶來無限的遐想和美的體驗。因此對于體育舞蹈的服飾來說,是給體育舞蹈錦上添花的一項藝術,同時又能夠體現其超高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據相關的部門調查,我國有46所大學開設了體育舞蹈專業,分別為5所舞蹈類院校,14所體育類院校,13所師范類院校,14所綜合類院校。除了上述高校外,還有開設普修課的高校。開設體育舞蹈課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豐富了課程多樣性,提高學生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及綜合素質。此外,由于體育舞蹈是由男女伴共同進行的舞蹈,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體育舞蹈作為一種新興運動項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非常受學生們的喜愛,再加上它本身具有的觀賞性,很適合開展一些校園活動的表演,在校園里會很容易傳播開來。
湘西苗鼓是苗族獨特舞蹈藝術,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西苗鼓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并兼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征,如宗教祭祀性,鼓舞表示祭祀和緬懷祖先[8]。苗族鼓舞即使是現在也保留著祖靈祭祀的內容,這是不可改變和破壞的,在推廣苗族鼓舞的同時應充分把握其獨特的特性與特色。
3.1.1 增加表演情節
湘西苗鼓分為花鼓舞、女子、男子單人鼓舞、雙人鼓舞、團圓鼓舞等,女子鼓舞含蓄抒情、步法靈活;男子鼓舞豪放剛健、步法粗獷;團圓鼓舞場面宏大,激蕩震撼等。湘西苗鼓在推廣傳播時,將其表現形式豐富化,如男女雙人鼓舞的表演設計中多突出雙人和諧統一的特點,設置生動、感人、浪漫等故事情節,以起到感染打動觀眾的作用。
3.1.2 豐富音樂曲調
苗族鼓舞分為祭祀和擊鼓音樂[9]。在體育舞蹈的表演與比賽中,要求伴奏的音樂也要求節奏明確,但不同的是體育舞蹈中倫巴和恰恰的伴奏音樂主要是4/4拍,有時為2/4拍,并且恰恰舞的曲調非常歡快有趣。體育舞蹈能根據不同的音樂轉換不同的情緒與肢體表達的情感,近年來,大多數火爆的流行音樂都適用與體育舞蹈的表演中,并獲得大多數人的喜愛。苗族鼓舞在其推廣過程中,在保留原來的鼓點外,應多引用當代比較流行的歌曲,甚至可以根據現代音樂的韻律獨創適合湘西苗鼓的流行歌曲,這樣一來,年輕人也能主動參與苗族鼓舞中來,打破苗鼓傳播“青黃不接”現象。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我國各類文化的傳播拓展了渠道,湘西苗鼓也能正確利用這一背景進行文化推廣,這些傳播方式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湘西苗鼓的發展,但總體成效不大,湘西苗鼓依舊基本流傳在本民族地區,只有少數的民眾參與進來。為此利用“互聯網+”下新媒體“近距離、零時差、平等對話”這一特點,合理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如在微信上設置“湘西苗鼓”微信公眾號,并將苗鼓豐富文化背景設置其中,并上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苗鼓視頻。又如開設湘西苗鼓抖音賬號,及時分享苗族鼓舞大型表演、教學視頻,通過新媒體的快速傳播使人們能夠便捷地了解湘西苗鼓文化的信息,促進湘西苗鼓的傳播。
“苗鼓進校園”已經不是一個新穎的推廣方式了,前人已經做過了較多的研究,一些學校也相應開設了苗鼓課程,但這大多都落到少數民族地區,且出現“數量大、技術不精、傳承人員復雜”[10]等特點。這些都反映了目前湘西苗鼓在校園傳播的效果不佳,在校園沒有形成由點到面的推廣形式。在此基礎上,可以由民族地區向周邊縣市擴張,首先培訓教師,后通過教師在周邊中、小學的課間操舉行苗族鼓舞大課程。利用學校運動會舉辦苗族鼓舞表演大賽,分單人制、雙人制、團體舞等,合理設置比賽規則,如要求在保留湘西苗鼓傳統元素上自行改編舞蹈動作。這有助于增強教師、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提升對湘西苗鼓全新的認識。
體育舞蹈在我國發展迅速,這和體育舞蹈一開始就采取“面向國際,走向世界”的戰略密不可分。我國湘西苗鼓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健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它不僅是我國苗族人民交往的名片,也是我國在國際上彰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指標。加強苗族鼓舞“走出去”戰略,促進交流與融合,多余國外優秀文化學習,積極探索文化發展規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提高文化市場的競爭力。最后,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提高我國湘西苗鼓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主動出擊的態勢。